世界上有兩種母親:有母性,沒母性。
第一種,有母性的母親,是指心理上、精神上、社會學層次上具有母德,倒不盡然具足生物學上的血緣關係。兒時我的知己之一就遇過那樣的母親。她的生母在小學時代病歿,父親忙於事業,為照顧她們姐妹而續弦再娶,對象是年紀比她的生母更年輕一些、跟父親一樣從事辦公室工作的高學歷上班族女性。她是我的知己,功課好,頭腦好,我常聽她提到她很喜歡她的後母且相處愉快,後母有相當知識能力、工作能力,而且跟她們姐妹倆很投緣。唯一一次挨揍的理由,她大笑著告訴我,是因為她跟她已經讀大學的姐姐兩人童心未泯、為了搶出租漫畫看擺不平而大打出手、在地上扭打成一團(沒個知識圈女人家應有的家教與千金小姐的儀態),她的後母出聲制止多次無效才為了中斷她們姐妹抱在地上打滾互毆的嚴重錯誤而第一次動手打人。
這裏的重點是在舉例「母性」,不是強調成績總是前三名的優等生姐妹花的現實真面目。
第二種,沒母性的母親,是指心理上、精神上、社會學層次上不具有母德,倒不盡然100%不具足生物學上的血緣關係。長大後我的好友之一就不幸被那種生母誕下,痛苦一輩子。她的母親很晚婚、很老才生下她,婚後夫妻不睦,養沒幾年就跟她的生父離婚。父母離婚,單親媽媽扛家計工作扶養她,再加上她是獨生女,母女關係一直非常緊張,常常吵架冷戰。這種不快樂也不親密的母女關係拖到成年,她終於受不了了,趁母女大吵的因緣攤牌,逼問她的生母為何選擇這種家庭生活?她的生母在盛怒之下第一次講實話,告訴她,她本來就不愛她的父親,只是單純為了想生孩子找個條件可以的男人,生下她就達到結婚的目的,當然不在乎離婚。至於為何一意孤行想要孩子?她的生母的理由為四個字:養兒防老。她說,她希望老了有人會養她自己、照顧她的晚年、不想雇用非親非故的女傭,為了老年打算才決定生育後代。以現代術語而言,不是為愛,不是為親情,不是為小孩可愛,不是為渴望孩子「本身」,而是單純為了自我中心本位的自利動機:生一個人來養自己。據說她一告白,我的好友當場情緒崩潰、痛哭失聲。她一直覺得母親不愛她,從小到大懷疑母女之間根本沒有血緣關係,成長過程很痛苦,最後萬萬沒料到欠缺的不是生物學上的血緣基因關係,而是欠缺母性;出於欠缺母性而欠缺利他、利益下一代的動機與親情,100%為自利而生育。攤牌之後,我的好友心死透了。她麻木不仁地上班賺錢,月月砸幾萬讓重病的生母去住專業長照機構(有牌照的養老院)也不肯母女共住。她說沒感情就沒感情,既然為「投資」老年才生小孩、為「投資」老年才花錢養育她,那麼她就給母親她要的養老資源、金錢開銷。她說,沒有母愛,沒有感情,相處不來,沒有話講,她受不了見面就大吵,把她送去養老院眼不見為淨。至於那筆讓她生活品質壓到最低點的養老院月費天價開銷,她就當成投胎來還債。
世上並不是表面上有母親的身份就一定有母親的人格,不是有當母親的生物學經驗就有社會學上的母性表現;當沒血緣、有母性的母親被歌頌愛戴時,有血緣、沒母性的母親往往落得的下場是晚年從子女言行反應第一手反彈的現世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