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雙焦──結婚真俗


結婚這件俗事,不論是哪國人、哪種性別的人依該國法律結婚,本即俗人俗務,宗教界大可祭出不理它法門,不予置評。可以不理,偏偏要理;將世俗情欲規範法制化的世俗議題操作成宗教議題,無事自尋。

既然各方宗教界出馬,姑且參看究竟聚焦為何。一路觀察下來,發覺兩派人馬立基於不同價值系統所預設的立足點,討論研商很難有建設性的交集:無法針對單焦取得共識,仍各執各的堅持雙焦,兩頭馬車各說各話,用力反向拔河。

正方的焦點立基於肯定性活動宜平等對待,也就是落實性別平權──性行為或性傾向不再是問題,旨在務實向其他人權保障面向的公平性位移:婚姻身份、繼承規則、親子關係、家產家業、共住義務、納稅節稅、收養認養……,簡而言之,已經超越淫欲這件欲界第一大煩惱的爭議。

反方的焦點立基於否定非一男一女異性戀性行為的「傳統」性活動道德座標(「傳統」之說爭議很大,因為現代民法建構的一夫一妻制度本即非人類千古文明傳統。以古代帝王後宮的性活動規模及雜交樣態而言,他們若生在現代社會恐怕會被認定為有性變態心理、雜交犯行、或淫魔傾向)──性行為或性傾向不但是問題,而且是沒有退讓餘地的大問題,因此完全抗拒其他基本人權保障議題往平權目標推進。換句話說,此派站定「不同性傾向足以構成公民基本人權差別待遇的合理性」的立場,認定非典異性戀淫欲者的基本人權非大打折扣不可:法律之前人人不平等;人類淫欲活動性質及情愛觀感內容足以作為切割公民權的差別待遇法定基準,依照不同性傾向劃分不同階級、不同權義、不同法律地位。

當正方覺得淫欲早已不是問題時,反方堅持淫欲就是最大的問題,是謂雙焦核心所在。這已經不是典型的純粹法學爭議。它已經成為跨性文化、性心理、性道德、性傳統、性活動、性價值、性態度、性風俗……的性學核心議題:比起從事異性間性行為的在欲人士,從事非異性間性行的在欲人士是不是人類社會的次等人或次級公民,因而要承受較差的人權保障?依性傾向做出人權保障層級懸殊的法制設計究竟是天經地義(某類性行為比其他性行為高級或高尚)或者只不過是與種族歧視立法類似的過時惡法?

奇特的是,人類在討論財經法時會記得邀請商學院專家學者及實務界大企業主,在討論醫事法時會記得恭請醫學院教授名師及各大醫院權威醫師,偏偏在研究現代家庭婚姻制度研革或以性權為爭議核心的同志婚姻爭議時沒有大規模動員國際性學權威、性心理相關專家學者等世俗在欲人士與會,倒找來一群本身持梵行(過無性生活,也就是遵行教義而否定、嚴拒任何性活動的持戒者)或堅守一神信仰一夫一妻制度(立基西方宗教傳統或性文化而非東方宗教傳統或性文化)的宗教打手出面。

世俗人為從事性活動起爭,本身百分之百否定性行為的梵行者為何選邊站?世俗人隨各國各族民風不同而各有天南地北的性活動尺度,本身基於特定宗教信仰而選擇單一性活動標準的信徒又何德何能高唱個別教義理念、要求全球性活動都要同步依照特定宗教教規辦理?

法律制度不是個別教團特殊教義。國家法制是要能具足跨不同宗教、跨不同信仰、甚至跨有信仰無信仰的宗教自由選項且盡最大可能公平公正地處理每位公民的現實人生問題的普遍性規範功能的啊!拿特定宗教教義(或特定宗教典籍所明文記載的性活動暨性道德規定)等同國家法律普遍約束國民的神權做法,在中古世紀的帝國專制政體下或許還行得通,但是在現代民主法治憲政社會運作下反而是明顯違憲、反民主、反人權、反正義的啊……

一如出家眾不會無明(或無知)到公開反對全天下的世俗人依法結婚行淫生育或依法同居共住行淫一樣,個人的性態度及性活動選擇是個人人生價值取捨,那是個人的性自由──就俗諦論俗諦,持梵行也是一種性自由,屬於憲法所保障的人身自主權──但是個人要過無性生活並不代表他有權利硬性要求全天下的眾生都要百分之百學他持梵行、保貞潔、離淫欲。

不論是出於特定信仰或道德背景,個人所堅持的性道德高標或性價值觀選項怎麼會演變到最後成為歧視異己眾生、否定基本人權平等保障的普世價值的歪理呢?

單身梵行的神職人員既然沒有半個敢說普天之下合法結婚行淫生育的父母不正確、不潔淨、不清純、或不道德,表示對於男女二眾透過長期密集的性行為取得為人父母的社會資格完全不敢從事任何道德責難(哪怕夫妻一生力行避孕或婚內墮胎,行淫上千次、上萬次、幾十萬次旨在夫妻淫樂不在製造後代,最後結果只生下一、兩個小孩,或根本當頂客族當到底、絕不生育也一樣)之餘,尚且視雙雙對對長期過世俗性生活的父母雙親為光榮無比、尊貴至上、值得孝順恭敬推崇的重要社會身份,完全不將兼具夫妻及父母雙重社會身份的男男女女視為淫亂、縱欲、好色的惡人,那不就代表宗教界自古以降公開支持絕大多數眾生從事社會民情風俗所能接受的合法自願性活動嗎?

婚姻畢竟是俗人俗務,還是祭出不理它法門最好。

且讓宗教歸宗教,法律歸法律,政治歸政治,把家業難逃的生死果報留給自願發心成家、甘心甘受、出家無望、有情有愛的公民們就得了──人家還會高高興興地說那是甜蜜的負擔或人生的責任,歡天喜地感恩宗教界有心量平等包容一切有情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