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6日 星期二

我們不是雪山童子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雪山童子的求法傳奇讀了十多年,不下幾十遍。它在台灣民間是一則眾所皆知的佛教故事;佛陀過去生曾是求法若渴的雪山童子,為向羅剎求下半偈而不惜約定捨身為食;等求到偈後,羅剎才示現真身,說明他其實是專程來考驗菩薩道心的天人,羅剎本非羅剎。

這則求法公案一直帶給人一種無以名狀的異樣感。它與成長經驗完全相反。

在升學主義、考試主義、知識拼經濟的功利主義掛帥的台灣民風下,學習這件事情的現實性向來遠遠壓過理想性--讀書、考試、學歷、文憑、證照、工作、身份、擇偶、婚配、生育、……樣樣現實考慮。問問家長或學子的話,九成以上會告訴你上大學為的是學歷高能換取高薪工作,極少人會提及文明、文化、知識、或真理的尋求或傳承(講這些通常會被長輩或家人恥笑)。學生若所學與興趣或志向一致、不是被家長硬性規定或軟性遊說下選擇科系後麻木不仁地上課,已屬難得的幸運兒。
 
雪山童子這種為究竟真理寧捨身命的事跡,當然宗教性相當濃厚。與功利、現實、經濟導向、利益取向的台灣教育價值取向相對照下,雪山童子式的捨利捨命求道心不但是理想,還是遙不可及的古老神話。
 
現實是,在高學歷的知識水平人口中,取得知識只為交換金錢的功利思想。家長的觀念會如此根深蒂固並不奇怪--戰後窮苦落後、長期全球邊緣化、社會階級流動及轉行機制不良、國際發展空間受限、研究成果不受國際學界重視、勞力密集又高污染而非知識密集的產業規劃(雖然台灣高學歷知識份子人口比例相當高,卻與勞力密集、技術密集的產業規劃政策方向背反;結果,學界哀嚎知識性工作機會不足、高學歷失業;業界哀嚎基層勞工人力不夠、技術人才少)……
 
在現實壓力下一路苦過來的家長會教導孩子用文憑換基本生存向上爬,對學術界或知識界沒半點理想性或文明發展性的期待,也是情有可原--雖然產業界對非知識性的基層勞工的需求遠超過知識性勞工,哪有家長會願意自己的孩子不讀書去當工人、被剝削欺負、勞苦一生貧無所獲?以家長的高學歷教育觀以論,台灣的大都市至少有兩三個發展成國際性的總部、管理中心、領導核心、產業重心,才能提供足夠合理的職場位置給大量高學歷人口;這點已經難辦了,偏偏產業方向要的又不是大量拿大學以上文憑的高學歷員工,而是肯忍受惡劣勞動條件與超低薪資的低學歷勞工。產業界與學術界在方向相反的規劃與走勢下,造就人才不足、人才流失、與人才過剩並存的奇特現象。
 
想到知識,就想到經濟。在現實壓力與過度資本化的功利交換論下,多數人都當了無奈考生,當不了雪山童子。發心與動機完全相反,不是嗎?雪山童子在人類精神文明千年沖刷下還在佛典故事裏綻放異彩,求到的法偈在全球跨國、跨語、跨文化地傳頌不絕;我們這群長年考試拼文憑證照、文憑證照拼經濟的平凡人物最多只剩生前一點點空花妄利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