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終於鼓起勇氣直接問起:「你到底是為什麼出家?」出於欣賞這個延宕多年、好不容易才問出口的好問題,也報答他難得提起正念問與出世法有關的問題,我爽快直截地命中核心:「因為我媽媽自殺。」他想起了什麼,隱微難見的一點刺痛在眼角飄過,嘴卻揚起一抹彷彿看開世事的輕笑:「那個年代,自殺的人很少啦,才會一發生就轟動地方;現在常常都有人自殺,自殺的人很多,新聞一天到晚在報,自殺沒什麼啊!」
我也陪他笑了。那年頭、那件事、突如奇來的因緣,大家措手不及都辛苦了。他笑一笑發呆起來。他發呆著,我思惟起她──愛到想愛的人,嫁給想嫁的人,如願生下心愛的人的孩子,這些都緩解不了生存的痛苦(至少嬰兒時期的我長得實在太醜太扁、一點也不可愛動人,完全無法激起她的生存意志,這是事實)。愛有沒有離幸福比較近?不見得。有時愛欲反而會加速將人推向死亡;我的親生母親就以行動證明了這點。與其自殺收尾,我倒寧願她不愛不嫁也不生我這個孩子,清清淨淨出家修行或平凡地漸漸老去──我不來人間受身生死幻夢一遭無妨,只要換她平平安安活著。
報紙斗大的自殺頭條或社會新聞裏告別人間的血淚故事,有相當高比例都與愛正相關。佛言:「若離於愛,何憂何怖?」看透愛的代價的人,不忍再開口勸說愛欲推落眾生入生死火坑。活得愈老,見聞人間種種世事百態愈多,愈明白佛陀是天下第一誠實人──佛陀絕對不會開口教唆眾生追求愛欲,等眾生盲目追求到出了毛病、自傷傷人、自毀毀人、自殺殺人以後,才喃喃補加幾句「問世間情為何物」這等風涼話。
問世間情為何物?欲界生死根本大業障。「情」字底下量產情殺與自殺,沒遇過、沒苦過、沒細心觀照過、沒大量見聞過的通常還不信;至少一廂情願以為都是別人不幸、不信哪天有可能會輪到自己。佛法為世間難信之法,就在於佛法太誠實、太理性:一棒把對情愛的執戀妄想打空、銷落,讓沉醉在生死迷夢裏不肯醒來的眾生受不了。
自殺亡者的示現也是開示、說法,以死亡明明白白告訴我們什麼是愛欲可能要支付的負面代價──開口勸愛勸欲的人只會告訴他人感官享樂、滿足五欲、服從我執或社會潮流的片面(通常是表面)假相,至於負面代價何在,往往當事人要親身嘗到苦頭才會覺悟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