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背景設定在台灣戒嚴時期。修行考驗主題如次:打罵惡口、面子、疾病、死亡、人我是非、身體外表、身心痛苦、人際關係、人品評判、尊卑身份、大眾輿論、主客酬對、考試教育、藉境鍊心、逆境惡境苦境無理境、考場戰場選佛場。
學佛若盡出這類考題,不僅反應出台灣社會文化的根本問題何在,也完全合乎佛法四聖諦之苦諦──當台灣人,生活在台灣這件事本身就是苦的。若不苦,教佛法何必出這些功課?若不苦,修佛法何必考這些功課?
法語不只是法語,法語相對誠實地反應出時代共業下的基本人生面貌。出於對人際溝通的絕望,良性互動的欠缺,對人生境界的無能為力,最後只剩調整個人心念與期待往生後超生淨土的離苦得樂可能性。法語不言而喻地指出台灣是一個嚴重溝通不良的功能失調社會。人民對公共事務無法普遍參與,社會各階層無法深化平等交流對話,失望又痛苦的百姓只能將人生希望寄託到死後的淨土天堂。專制威權時代有多不快樂?很不快樂。不快樂到人生的希望留予他方淨土,不在此時此刻此地當下。心念抽離色身、理體抽離境界、心境二元割裂、封口閉口忌口幾乎成為那個時代的典型人格特質。
佛教開示無比珍貴。開示是法寶更是歷史文化記憶,在世俗重重雜染虛言妄語中難能可貴地如實反應時代人生問題。縱使眾生鎮日在欲界火海中流連嬉戲、以欲相絆、以染互纏,佛法也絕不欺騙眾生三界火宅毫無苦惱、非常快樂!
二零一四年,重讀《毛毛蟲變蝴蝶》書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