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8日 星期三

空與有


如虛空,諸法亦如是,但有假名而無實。以是故,「諸菩薩知諸法如虛空」。

《大智度論卷第六》

入三解脫門:空、無相、無作,則得涅槃常樂故,是名甚深法。

《大智度論卷第六》

「有」有三種:一者、相待有,二者、假名有,三者、法有。

《大智度論卷第十二》

能觀諸法空,心得離諸法,知世間虛誑如幻。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

佛法有二種空:一者、眾生空,二者、法空。說無我,示眾生空;說無有法,示法空。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六》

空無所有,是十方諸佛、一切賢聖法藏,如《般若波羅蜜.囑累品》中說:「般若波羅蜜是三世十方諸佛法藏。」般若波羅蜜,即是無所有空。佛或時說有法,為教化眾生故,久後皆當入無所有法藏中。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六》

諸佛有二種說法:先分別諸法,後說畢竟空。若說三世諸法,通達無礙,是分別說;若說三世一相無相,是說畢竟空。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六》

若無相中取相,非是無相。是無相名為不可得空:是中無相亦不可得,空亦不可得,是故名不可得空。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六》

三三昧、三解脫門:空、無相、無作。是空三昧,緣身、受、心、法,不得我、我所故名為空。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一》

今有為法二因緣故空:一者、無我、無我所及「常相不變異」不可得故空;二者、有為法、有為法相空,不生不滅,無所有故。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一》

有為法、無為法空者,行者觀有為法、無為法實相,無有作者,因緣和合故有,皆是虛妄,從憶想分別生;不在內,不在外,不在兩中間。凡夫顛倒見故有;智者於有為法不得其相,知但假名,以此假名導引凡夫,知其虛誑無實,無生無作,心無所著。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一》

以有為空、無為空破諸法,令無有遺餘,是名畢竟空。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一》

若有所說,皆是可破,可破故空;所見既空,見主亦空,是名畢竟空。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一》

一切法畢竟不可得故,名為畢竟空。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一》

「性空」者,諸法性常空,假業相續故,似若不空。譬如水性自冷,假火故熱,止火停久,水則還冷。諸法性亦如是,未生時空無所有,如水性常冷;諸法眾緣和合故有,如水得火成熱;眾緣若少若無,則無有法,如火滅湯冷。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一》

若無我、無我所,自然得法空。以人多著我及我所故,佛但說「無我、無我所」,如是應當知一切法空。若我、我所法尚不著,何況餘法!以是故,眾生空、法空終歸一義,是名性空。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一》

諸法中皆無性。何以故?一切有為法皆從因緣生,從因緣生則是作法;若不從因緣和合,則是無法。如是一切諸法,性不可得故,名為性空。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一》

有為性三相:生、住、滅,無為性亦三相:不生、不住、不滅。有為性尚空,何況有為法!無為性尚空,何況無為法!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一》

聖人清淨智慧力故,分別一切法本末皆空;欲度眾生故,說其著處,所謂五眾、十二入、十八界等;汝但以無明故,而生五眾等自作自著!若聖人但說空者,不能得道,以無所因、無所厭故。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一》

聲聞畏惡生死,聞眾生空,及四真諦,無常、苦、空、無我,不戲論諸法。如圍中有鹿,既被毒箭,一向求脫,更無他念。辟支佛雖厭老、病、死,猶能少觀甚深因緣,亦能少度眾生。譬如犀在圍中,雖被毒箭,猶能顧戀其子。菩薩雖厭老、病、死,能觀諸法實相,究盡深入十二因緣,通達法空,入無量法性。譬如白香象王在獵圍中,雖被箭射,顧視獵者心無所畏,及將營從安步而去。以是故,三藏中不多說法空。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一》

無方便力故,入三解脫門,直取涅槃。若有方便力,住三解脫門,見涅槃;以慈悲心故,能轉心還起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