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 the cloud be the cloud, water be water. Limitless,pure, and empty in essence, actually nothing's been written. 雲水無界,無界無非界。
2018年2月26日 星期一
佛典故事:福報 Blessings
「我們四個人已經修到神足通,可以飛了!」一號婆羅門心滿意足。
「是啊,世界隨我們來去,無有障礙!」二號婆羅門完全認同。
「接下來?」三號婆羅門提出疑問。未來如何?
「修福報!」四號婆羅門建議。
「說到福報,據說人民供養飲食給瞿曇沙門,也就是大家都尊稱他為佛陀的王子出家人,就能修到殊勝的大福報!」一號婆羅門消息頗靈通。
「大福報,很好!」二號婆羅門再度深表認同。
「大福報是指什麼啊?」三號婆羅門追問下去。
「當然是上升梵天界啊!我們當梵志修一輩子求的不就是升天嗎?」四號婆羅門覺得升天是最大的福報。修到超升天上,人生夫復何求?
「不只這樣,」一號婆羅門耐心說明,「聽說供佛後聽經聞法可以證果解脫。我們梵志以升天為人生第一志願,既然不求解脫,更不想證果,一切以升天為目的,何必聽什麼佛法?不需要嘛!」
「沒錯。解什麼脫、證什麼果?沒必要!」二號、三號、四號異口同聲。
「走,我們出發吧!供佛的甜石蜜我老早準備好了。」
四人懷抱著全印度流行的美食向佛陀飛來。
「佛陀,我來供養你甜石蜜!」一號婆羅門大聲報告。
「好,」佛陀收下,「諸行無常。」
佛法?不想聽!一號婆羅門伸手掩住耳朵調頭就走。在門外靜靜等待的其餘三人看到同伴遮耳奪門而出,心裏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人家沒興趣講什麼法?
「佛陀,我來供養你甜石蜜!」換二號婆羅門大聲報告。
「好,」佛陀收下,「有為法興衰生滅。」
佛法?上一個擺明不想聽還不死心!二號婆羅門一樣伸手掩住耳朵調頭就走。
眼看又一個用力遮耳逃跑,門外三人搖頭苦笑,默默示意下一個進去。
「佛陀,我來供養你甜石蜜!」三號婆羅門也大聲報告。
「好,」佛陀收下,「生皆歸死。」
還講?有完沒完?三號婆羅門受不了了,高舉雙手蓋住耳朵轉身落跑。
「佛陀,我來供養你甜石蜜!」四號婆羅門一交出食物就準備伸手蓋耳朵。
「好,」佛陀收下,「涅槃寂滅最快樂。」
法音方落,四號婆羅門早就緊緊壓住耳洞往門外衝出去了!
最沒禮貌的供養方法出自最不究竟的修行方法論。佛陀觀察四個別有所圖、心不在道的婆羅門的念頭,知道他們事實上得度因緣已熟,隨後便施展神通力隱身去了。
供養求升天,此外無別意。四個婆羅門在老地方集合,坐下來開會。
「大家都供養完了,對吧?」一號婆羅門口氣有一點遲疑,「我供養完堅持不想聽法,偏偏不小心還是聽到一句,哎……你們狀況怎麼樣?他都跟你們講什麼?」
二號婆羅門抬頭看他,覺得奇怪:「你不是也遮住耳朵落跑?你一定在供養完甜石蜜以後聽到什麼法吧?」
「聽是聽到了,可是……」一號婆羅門好無奈。「佛陀開口才講第一句諸行無常我就趕快擋住耳朵,接下來講什麼都沒聽到。你呢?你聽到他講什麼?」
「我也有聽到第一句。」二號婆羅門態度倒坦然。「供養完,他開示說有為法興衰生滅。我不想再聽下去,出手蓋住耳朵調頭就走。老三,你一定也聽到了什麼法語對吧?」
三號婆羅門笑了。「沒聽到何必遮耳朵?供養完他馬上告訴我生皆歸死這句偈子。想升天的人最不想聽死不死的,當然轉身就往大門口衝。」他意味深長地望向最後一個人,頑皮地問:「老四,你呢?聽到什麼無上大法?」
「大法?是大法!」四號婆羅門也笑了。「這句可深了,涅槃寂滅最快樂!」
諸行無常。
有為法興衰生滅。
生皆歸死。
涅槃寂滅最快樂。
四個人一起修行一輩子,修到啟發神通飛天下地,沒證過果。沒想到你一句我一句心不甘情不願不小心聽到的法語交換完畢的當下竟然一起證到三果阿那含,只差一點點就成阿羅漢了。一證三果超凡入聖,心境馬上不同。
「原來證果是這樣……」四個人你看我、我看你,開始自責。之前到底在想什麼?人生以升天為目的?他們很有默契地一起再度出發,集體請求出家。
「佛陀,請收我們當出家弟子!」證阿那含果的四個人一起請求。
「很好,比丘們,出家修梵行。」佛陀馬上同意。
他們的頭髮自動掉落,一身俗服自動變成袈裟,一現出家相就直接在佛陀面前證得阿羅漢道。
原典出處:《出曜經》
-修行筆記-
《出曜經》云:「所行非常,為磨滅法,不可恃怙,變易不住。」有為法假有如幻,幻生幻滅,緣起性空。正念觀照有為法相無常、苦、空、無我,止想無求。六道生死幻生幻滅,群靈受生、受身無非全墮世間有為法,枉受辛苦,受報消業。縱使修福生天,天報終盡散入六道輪迴生死,依舊無法解脫;識得升天福報不究竟,外道眾修正知見、出家修行依然有因緣修成正果。
2018年2月23日 星期五
不妄語戒:台灣人的大妄語
台灣人最流行的大妄語就是這個:「X已經成佛了!」
一個滿臉苦相的老年女性站在路口發傳單招攬生意:股票,算命理算到股市,修行,把違背佛制的算命、邪教招生、炒股生意全放在同一張紙上。
「我有很賺錢的生意介紹給你!錢滾錢很賺!」
「出家人不玩股票。」
「還是要懂,錢很重要!」
「妳的傳單上提到道場?」
「我是XX的信徒。XX很了不起,已經證三身佛了!」
「好心勸告妳別打大妄語,沒成佛講成佛,果報下地獄。」
「沒有沒有,他都沒講,是我們信徒講。講了你也不信,我就不講了!」
「這個時代千萬別打大妄語講自己成佛,務必忠告他。現代人有十分之一是精神病患,萬一惹到了,真的放話你敢自稱成佛不然我來殺你看看、看看你殺不殺得死?這類個案發生過,網路上就有。」
「我都不看網路上講什麼。」
「妳一定沒什麼佛法薰修,不知道佛經直言打大妄語會下地獄。」
「我們都不看佛經。我們修禪宗,我修四年了,直接打坐看到光、直接證到佛經講的境界,從來不必看佛經。也有剃頭的在我們那裏跟著XX禪師,還有天主教的、基督教的……」
「妳信了邪教,修錯了。外道。」
「不可以講外道!」
她扭頭不理我。信了邪師邪說,不信佛師佛說。沒成佛的人打大妄語自稱成佛的謊她信,真正成佛的釋迦牟尼佛與聖弟子眾留下的三藏言教她不信。累劫與外道邪教結緣太深,對邪說容易發歡喜心,對正法沒有興趣。
不曉得我們台灣公民有幾成的生活判斷水平是這樣。萬一比例太高,恐怕會衝擊最基本的國防。是非判斷能力太弱,輕則損己,重則亡國。
為了一場愛情的埋葬
「為什麼出家?」那布問我。
「因為我媽媽。」來不及收臉上的知客慣性笑顏。
「你媽媽怎麼了?」那布整理驚人的藥袋山。
「我媽媽自殺。」笑容僵在臉上。
「你媽媽不是阿美族?」那布直視我難得哀傷的眼神。
「是阿美族。」
妄心飄回很久以前,無法回答嬰兒期的事實。嬰兒期的大腦沒有文化層級的記憶思考力。他的妻突然喚了我一聲妹,妄心再度飛回當下這裏。母親在她的愛情中選擇死亡,我在她的死亡中選擇出家。
「為什麼?」那布難得皺眉。
「不知道。」我不知道。知道的人全往生了。
最近台灣滿街雜誌閒書大談「愛的能力」。女菩薩往生四十多年了,台灣社會終於把最沒有能力面對的弱點放到檯面上來處理。當台灣社會努力談論愛與生育的話題時,我開始不斷夢回戒本與戒兄弟。世俗責任終於有世俗主流菁英出來扛,我可以通身放下。
法句經 忿怒品
忿怒不見法,忿怒不知道,能除忿怒者,福喜常隨身;
貪婬不見法,愚癡意亦然,除婬去癡者,其福第一尊。
恚能自制,如止奔車,是為善御,棄冥入明。
忍辱勝恚,善勝不善,勝者能施,至誠勝欺。
不欺不怒、意不多求,如是三事,死則上天。
常自攝身,慈心不殺,是生天上,到彼無憂。
意常覺寤,明慕勤學,漏盡意解,可致泥洹。
人相謗毀,自古至今,既毀多言、又毀訥忍、
亦毀中和,世無不毀;欲意非聖,不能制中。
一毀一譽,但為利名,明智所譽,唯稱是賢。
慧人守戒,無所譏謗,如羅漢淨,莫而誣謗。
諸人咨嗟,梵釋所稱,常守慎身,以護瞋恚;
除身惡行,進修德行,常守慎言,以護瞋恚;
除口惡言,誦習法言,常守慎心,以護瞋恚。
除心惡念,思惟念道,節身慎言,守攝其心。
捨恚行道,忍辱最強;捨恚離慢,避諸愛會。
不著名色,無為滅苦,起而解怒,婬生自禁。
捨不明健,斯皆得安,瞋斷臥安,恚滅婬憂。
怒為毒本,軟意梵志,言善得譽,斷為無患。
同志相近,詳為作惡,後別餘恚,火自燒惱。
不知慚愧,無戒有怒,為怒所牽,不厭有務。
有力近兵,無力近軟,夫忍為上,宜常忍羸;
舉眾輕之,有力者忍,夫忍為上,宜常忍羸。
自我與彼,大畏有三,如知彼作,宜滅己中;
俱兩行義,我為彼教,如知彼作,宜滅己中。
苦智勝愚,麤言惡說,欲常勝者,於言宜默。
夫為惡者,怒有怒報,怒不報怒,勝彼鬪負。
《法句經 忿怒品》
2018年2月21日 星期三
法句經 好喜品
違道則自順、順道則自違,捨義取所好,是為順愛欲。
不當趣所愛、亦莫有不愛,愛之不見憂、不愛見亦憂;
是以莫造愛,愛憎惡所由,已除縛結者,無愛無所憎。
愛喜生憂,愛喜生畏;無所愛喜,何憂何畏?
好樂生憂,好樂生畏;無所好樂,何憂何畏?
貪欲生憂,貪欲生畏;解無貪欲,何憂何畏?
貪法戒成,至誠知慚,行身近道,為眾所愛。
欲態不出,思正乃語,心無貪愛,必截流渡。
譬人久行,從遠吉還,親厚普安,歸來喜歡。
好行福者,從此到彼,自受福祚,如親來喜。
起從聖教,禁制不善,近道見愛、離道莫親。
近與不近,所住者異,近道昇天,不近墮獄。
《法句經 好喜品》
法句經 安寧品
我生已安,不慍於怨,眾人有怨,我行無怨;
我生已安,不病於病,眾人有病,我行無病;
我生已安,不慼於憂,眾人有憂,我行無憂。
我生已安,清淨無為,以樂為食,如光音天。
我生已安,澹泊無事,彌薪國火,安能燒我?
勝則生怨、負則自鄙,去勝負心,無爭自安。
熱無過婬、毒無過怒、苦無過身、樂無過滅。
無樂小樂、小辯小慧,觀求大者,乃獲大安。
我為世尊,長解無憂,正度三有,獨降眾魔。
見聖人快,得依附快,得離愚人,為善獨快,
守正道快,工說法快,與世無諍,戒具常快,
依賢居快,如親親會,近仁智者,多聞高遠。
壽命鮮少,而棄世多,學當取要,令至老安。
諸欲得甘露,棄欲滅諦快,欲度生死苦,當服甘露味。
《法句經 安寧品》
2018年2月19日 星期一
法句經 述佛品
己勝不受惡,一切勝世間,叡智廓無彊,開曚令入道。
決網無罣礙,愛盡無所積,佛意深無極,未踐迹令踐。
勇健立一心,出家日夜滅,根斷無欲意,學正念清明。
見諦淨無穢,已度五道淵,佛出照世間,為除眾憂苦。
得生人道難、生壽亦難得;世間有佛難,佛法難得聞。
我既無歸保,亦獨無伴侶,積一行得佛,自然通聖道。
船師能渡水,精進為橋梁,人以種姓繫,度者為健雄。
壞惡度為佛,止地為梵志,除饉為學法,斷種為弟子。
觀行忍第一,佛說泥洹最,捨罪作沙門,無嬈害於彼。
不嬈亦不惱,如戒一切持,少食捨身貪,有行幽隱處。
意諦以有黠,是能奉佛教。
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佛為尊貴,斷漏無婬,諸釋中雄,一群從心。
快哉福報,所願皆成,敏於上寂,自致泥洹。
或多自歸,山川樹神,廟立圖像,祭祠求福;
自歸如是,非吉非上,彼不能來,度我眾苦。
如有自歸,佛法聖眾,道德四諦,必見正慧。
生死極苦,從諦得度,度世八道,斯除眾苦。
自歸三尊,最吉最上,唯獨有是,度一切苦。
士如中正,志道不慳,利哉斯人,自歸佛者。
明人難值,亦不比有,其所生處,族親蒙慶。
諸佛興快,說經道快,眾聚和快,和則常安。
《法句經 述佛品》
法句經 世俗品
如車行道,捨平大途,從邪徑敗,生折軸憂。
離法如是,從非法增,愚守至死,亦有折患。
順行正道,勿隨邪業,行住臥安,世世無患。
萬物如泡,意如野馬,居世若幻,奈何樂此?
若能斷此,伐其樹根,日夜如是,必至于定。
一施如信,如樂之人,或從惱意,以飯食眾。
此輩日夜,不得定意,世俗無眼,莫見道真。
如少見明,當養善意,如鴈將群,避羅高翔。
明人導世,度脫邪眾。世皆有死,三界無安,
諸天雖樂,福盡亦喪。觀諸世間,無生不終,
欲離生死,當行道真。癡覆天下,貪令不見,
邪疑却道,苦愚從是。一法脫過,謂妄語人,
不免後世,靡惡不更。
雖多積珍寶,嵩高至于天,如是滿世間,不如見道迹。
不善像如善,愛如似無愛,以苦為樂像,狂夫為所厭。
《法句經 世俗品》
法句經 愛身品
自愛身者,慎護所守,悕望欲解,學正不寐。
為身第一,常自勉學,利乃誨人,不惓則智。
學先自正,然後正人,調身入慧,必遷為上。
身不能利,安能利人?心調體正,何願不至?
本我所造,後我自受,為惡自更,如剛鑽珠。
人不持戒,滋蔓如藤,逞情極欲,惡行日增。
惡行危身,愚以為易;善最安身,愚以為難。
如真人教,以道法身,愚者疾之,見而為惡。
行惡得惡,如種苦種,惡自受罪、善自受福,
亦各須熟,彼不自代;習善得善,亦如種甜,
自利利人,益而不費,欲知利身,戒聞為最。
如有自憂,欲生天上,敬樂聞法,當念佛教。
凡用必豫慮,勿以損所務,如是意日修,事務不失時。
夫治事之士,能至終成利,真見身應行,如是得所欲。
《法句經 愛身品》
法句經 老耗品
何喜何笑?命常熾然,深弊幽冥,如不求錠。
見身形範,倚以為安,多想致病,豈知非真?
老則色衰,病無光澤,皮緩肌縮,死命近促。
身死神徙,如御棄車,肉消骨散,身何可怙?
身為如城,骨幹肉塗,生至老死,但藏恚慢。
老則形變,喻如故車,法能除苦,宜以仂學。
人之無聞,老若特牛,但長肌肥,無有福慧。
生死無聊,往來艱難,意猗貪身,生苦無端。
慧以見苦,是故棄身,滅意斷行,愛盡無生。
不修梵行、又不富財,老如白鷺,守伺空池。
既不守戒、又不積財,老羸氣竭,思故何逮?
老如秋葉,何穢鑑錄?命疾脫至,亦用後悔。
命欲日夜盡,及時可懃力,世間諦非常,莫惑墮冥中。
當學燃意燈,自練求智慧,離垢勿染污,執燭觀道地。
《法句經 老耗品》
法句經 刀杖品
一切皆懼死,莫不畏杖痛,恕己可為譬,勿殺勿行杖。
能常安群生,不加諸楚毒,現世不逢害,後世長安隱。
不當麤言,言當畏報,惡往禍來,刀杖歸軀;
出言以善,如叩鐘磬,身無論議,度世則易。
歐杖良善、妄讒無罪,其殃十倍,災迅無赦:
生受酷痛、形體毀折、自然惱病、失意恍惚、
人所誣咎、或縣官厄、財產耗盡、親戚離別、
舍宅所有,災火焚燒、死入地獄,如是為十。
雖倮剪髮,長服草衣,沐浴踞石,奈癡結何?
不伐殺燒,亦不求勝,人愛天下,所適無怨。
世黨有人,能知慚愧,是名誘進,如策良馬、
如策善馬,進道能遠。人有信戒,定意精進,
受道慧成,便滅眾苦。
自嚴以修法,滅損受淨行,杖不加群生,是沙門道人。
無害於天下,終身不遇害,常慈於一切,孰能與為怨?
《法句經 刀杖品》
法句經 惡行品
見善不從,反隨惡心,求福不正,反樂邪婬。
凡人為惡,不能自覺,愚癡快意,令後欝毒。
𣧑人行虐,沈漸數數,快欲為人,罪報自然;
吉人行德,相隨積增,甘心為之,福應自然。
妖𦾨見福,其惡未熟,至其惡熟,自受罪虐;
貞祥見禍,其善未熟,至其善熟,必受其福。
擊人得擊、行怨得怨、罵人得罵、施怒得怒。
世人無聞,不知正法;生此壽少,何宜為惡?
莫輕小惡,以為無殃,水渧雖微,漸盈大器,
凡罪充滿,從小積成;莫輕小善,以為無福,
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福充滿,從纖纖積。
夫士為行,好之與惡,各自為身,終不敗亡。
好取之士,自以為可,沒取彼者,人亦沒之。
惡不即時,如搆牛乳,罪在陰祠,如灰覆火。
戲笑為惡,以作身行,號泣受報,隨行罪至。
作惡不覆,如兵所截,牽往乃知,已墮惡行。
後受苦報,如前所習。如毒摩瘡,船入洄澓,
惡行流衍,靡不傷尅。
加惡誣罔人,清白猶不污,愚殃反自及,如塵逆風坌。
過失犯非惡,能追悔為善,是明照世間,如日無雲曀。
夫士所以行,然後身自見,為善則得善、為惡則得惡。
有識墮胞胎、惡者入地獄、行善上昇天、無為得泥洹。
非空非海中、非隱山石間,莫能於此處,避免宿惡殃。
眾生有苦惱,不得免老死,唯有仁智者,不念人非惡。
《法句經 惡行品》
法句經 述千品
雖誦千言,句義不正,不如一要,聞可滅意;
雖誦千言,不義何益?不如一義,聞行可度;
雖多誦經,不解何益?解一法句,行可得道。
千千為敵,一夫勝之,未若自勝,為戰中上。
自勝最賢,故曰人雄,護意調身,自損至終。
雖曰尊天,神魔梵釋,皆莫能勝,自勝之人。
月千反祠,終身不輟,不如須臾,一心念法,
一念道福,勝彼終身;雖終百歲,奉事火祠,
不如須臾,供養三尊,一供養福,勝彼百年。
祭神以求福,從後觀其報,四分未望一,不如禮賢者。
能善行禮節,常敬長老者,四福自然增,色力壽而安。
若人壽百歲,遠正不持戒,不如生一日,守戒正意禪;
若人壽百歲,邪偽無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學正智;
若人壽百歲,懈怠不精進,不如生一日,勉力行精進;
若人壽百歲,不知成敗事,不如生一日,見微知所忌;
若人壽百歲,不見甘露道,不如生一日,服行甘露味;
若人壽百歲,不知大道義,不如生一日,學推佛法要。
《法句經 述千品》
2018年2月17日 星期六
法句經 羅漢品
去離憂患,脫於一切,縛結已解,冷而無煖。
心淨得念,無所貪樂,已度癡淵,如鴈棄池。
量腹而食,無所藏積,心空無想,度眾行地。
如空中鳥,遠逝無礙,世間習盡,不復仰食。
虛心無患,已到脫處,譬如飛鳥,暫下輒逝。
制根從止,如馬調御,捨憍慢習,為天所敬。
不怒如地、不動如山,真人無垢,生死世絕。
心已休息,言行亦正,從正解脫,寂然歸滅。
棄欲無着,缺三界障,望意已絕,是謂上人。
在聚若野,平地高岸,應真所過,莫不蒙祐。
彼樂空閑,眾人不能,快哉無望,無所欲求。
《法句經 羅漢品》
法句經 明哲品
深觀善惡,心知畏忌,畏而不犯,終吉無憂。
故世有福,念思紹行,善致其願,福祿轉勝。
信善作福,積行不厭,信知陰德,久而必彰。
常避無義,不親愚人,思從賢友,押附上士。
喜法臥安,心悅意清,聖人演法,慧常樂行。
仁人智者,齋戒奉道,如星中月,照明世間。
弓工調角、水人調船、材匠調木、智者調身。
譬如厚石,風不能移,智者意重,毀譽不傾;
譬如深淵,澄靜清明,慧人聞道,心淨歡然。
大人體無欲,在所照然明,雖或遭苦樂,不高現其智。
大賢無世事,不願子財國,常守戒慧道,不貪邪富貴。
智人知動搖,譬如沙中樹,朋友志未強,隨色染其素。
世皆沒淵,鮮尅度岸,如或有人,欲度必奔。
誠貪道者,覽受正教,此近彼岸,脫死為上。
斷五陰法,靜思智慧,不反入淵,棄猗其明。
抑制情欲,絕樂無為,能自拯濟,使意為慧。
學取正智,意惟正道,一心受諦,不起為樂,
漏盡習除,是得度世。
《法句經 明哲品》
法句經 愚闇品
不寐夜長,疲惓道長,愚生死長,莫知正法。
癡意常冥,逝如流川,在一行彊,獨而無偶。
愚人着數,憂慼久長,與愚居苦,於我猶怨。
有子有財,愚惟汲汲,我且非我,何憂子財?
暑當止此、寒當止此,愚多務慮,莫知來變。
愚曚愚極,自謂我智,愚而勝智,是謂極愚。
頑闇近智,如瓢斟味,雖久狎習,猶不知法;
開達近智,如舌嘗味,雖須臾習,即解道要。
愚人施行,為身招患,快心作惡,自致重殃。
行為不善,退見悔吝,致涕流面,報由宿習;
行為德善,進覩歡喜,應來受福,喜笑悅習。
過罪未熟,愚以恬惔,至其熟處,自受大罪。
愚所望處,不謂適苦,臨墮厄地,乃知不善。
愚蠢作惡,不能自解,殃追自焚,罪成熾燃。
愚好美食,月月滋甚,於十六分,未一思法。
愚生念慮,至終無利,自招刀杖,報有印章。
觀處知其愚,不施而廣求,所墮無道智,往往有惡行。
遠道近欲者,為食在學名,貪猗家居故,多取供異姓。
學莫墮二望,莫作家沙門,貪家違聖教,為後自匱乏。
此行與愚同,但令欲慢增,利求之願異,求道意亦異。
是以有識者,出為佛弟子,棄愛捨世習,終不墮生死。
《法句經 愚闇品》
法句經 華香品
孰能擇地,捨鑑取天?誰說法句,如擇善華?
學者擇地,捨鑑取天;善說法句,能採德華。
知世坏喻,幻法忽有,斷魔華敷,不覩生死;
見身如沫,幻法自然,斷魔華敷,不覩生死。
身病則萎,若華零落;死命來至,如水湍驟。
貪欲無厭,消散人念,邪致之財,為自侵欺。
如蜂集華,不嬈色香,但取味去,仁入聚然。
不務觀彼,作與不作,常自省身,知正不正。
如可意華,色好無香,工語如是,不行無得;
如可意華,色美且香,工語有行,必得其福。
多作寶花,結步搖綺,廣積德者,所生轉好。
奇草芳花,不逆風熏,近道敷開,德人逼香。
旃檀多香,青蓮芳花,雖曰是真,不如戒香。
華香氣微,不可謂真,持戒之香,到天殊勝。
戒具成就,行無放逸,定意度脫,長離魔道。
如作田溝,近于大道,中生蓮華,香潔可意。
有生死然,凡夫處邊,慧者樂出,為佛弟子。
《法句經 華香品》
2018年2月15日 星期四
法句經 心意品
意使作㺃,難護難禁,慧正其本,其明乃大。
輕躁難持,唯欲是從,制意為善,自調則寧。
意微難見,隨欲而行,慧常自護,能守即安。
獨行遠逝,覆藏無形,損意近道,魔繫乃解。
心無住息,亦不知法,迷於世事,無有正智。
念無適止,不絕無邊,福能遏惡,覺者為賢。
佛說心法,雖微非真,當覺逸意,莫隨放心。
見法最安,所願得成,慧護微意,斷苦因緣。
有身不久,皆當歸土,形壞神去,寄住何貪?
心豫造處,往來無端,念多邪僻,自為招惡。
是意自造,非父母為,可勉向正,為福勿回。
藏六如龜,防意如城,慧與魔戰,勝則無患。
《法句經 心意品》
法句經 放逸品
戒為甘露道,放逸為死徑,不貪則不死,失道為自喪;
慧智守道勝,終不為放逸,不貪致歡喜,從是得道樂。
常當惟念道,自強守正行,健者得度世,吉祥無有上。
正念常興起,行淨惡易滅,自制以法壽,不犯善名增。
發行不放逸,約以自調心,慧能作定明,不返冥淵中。
愚人意難解,貪亂好諍訟,上智常重慎,護斯為寶尊。
莫貪莫好諍、亦莫嗜欲樂,思心不放逸,可以獲大安。
放逸如自禁,能却之為賢,已昇智慧閣,去危為即安。
明智觀於愚,譬如山與地,居亂而身正,彼為獨覺悟,
是力過師子,棄惡為大智。睡眠重若山,癡冥為所弊,
安臥不計苦,是以常受胎。不為時自恣,能制漏得盡,
自恣魔得便,如師子搏鹿。能不自恣者,是為戒比丘,
彼思正淨者,常當自護心。比丘謹慎樂,放逸多憂𠎝,
變諍小致大,積惡入火焰。守戒福致善,犯戒有懼心,
能斷三界漏,此乃近泥洹。
若前放逸,後能自禁,是炤世間,念定其宜;
過失為惡,追覆以善,是炤世間,念善其宜;
少壯捨家,盛修佛教,是炤世間,如月雲消;
人前為惡,後止不犯,是炤世間,如月雲消。
生不施惱、死而不慼,是見道悍,應中勿憂。
斷濁黑法,學惟清白,度淵不反,棄猗行止,
不復染樂,欲斷無憂。
《法句經 放逸品》
法句經 雙要品
心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惡,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車轢于轍;
心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言即行,福樂自追,如影隨形。
隨亂意行,拘愚入冥,自大無法,何解善言?隨正意行,開解清明,
不為妬嫉,敏達善言。慍於怨者,未嘗無怨;不慍自除,是道可宗。
不好責彼,務自省身,如有知此,永滅無患。
行見身淨,不攝諸根,飲食不節,慢墮怯弱,
為邪所制,如風靡草;觀身不淨,能攝諸根,
食知節度,常樂精進,不為邪動,如風大山。
不吐毒態,欲心馳騁,未能自調,不應法衣;
能吐毒態,戒意安靜,降心已調,此應法衣。
以真為偽、以偽為真,是為邪計,不得真利;
知真為真、見偽知偽,是為正計,必得真利。
蓋屋不密,天雨則漏,意不惟行,淫泆為穿;
蓋屋善密,雨則不漏,攝意惟行,淫泆不生。
鄙夫染人,如近臭物,漸迷習非,不覺成惡;
賢夫染人,如近香熏,進智習善,行成潔芳。
造憂後憂,行惡兩憂,彼憂惟懼,見罪心懅;
造喜後喜,行善兩喜,彼喜惟歡,見福心安;
今悔後悔,為惡兩悔,厥為自殃,受罪熱惱;
今歡後歡,為善兩歡,厥為自祐,受福悅豫。
巧言多求,放蕩無戒,懷婬怒癡,不惟止觀,
聚如群牛,非佛弟子;時言少求,行道如法,
除婬怒癡,覺正意解,見對不起,是佛弟子。
《法句經 雙要品》
2018年2月14日 星期三
狗年吉利帖之二:利他當中完成自利
菩薩道用佛學名相有無量美麗的法語開示可講,用白話文講很簡單:
「感恩大家讓我有對象付出、有機會修行,成就我因地菩薩行與成佛資糧。所有修行成就功歸三寶慈護與法界眾生納受!」
手鐲事件即為顯例。
佛子大方供養的精美手鐲自始夾雜深藏於佛珠陣列堆,初初發現便傻眼。唉喲十方諸佛菩薩,怎麼辦?從一開始就挖空心思拼命思惟怎麼處理,送誰好,送誰值得,送誰又法益增上又佛日增輝又眾生歡喜?鎮日心頭正思量布施名單就是件大事。
然後,這個來了。路邊狂播這個:
禪門薰修多年,僧家表情正常,動作正常,行為正常,獨獨意識心不正常。路邊老歌大鳴大放,耳根太利,八識田業種一掀就抓狂。手鐲合唱團是業障僧青春期想當搖滾歌手時代瘋狂背英文歌的標準歌單之一,練到不是我自誇,只差沒教唆家父破財讓我灌唱片出道發片而已。有個妹妹當歌星他已極不認同,若換女兒準打死(打死是一種誇飾說法,他捨不得)。所造業不亡千真萬確,打過的妄想,做過的傻夢!回頭布施手鐲,心中大為感恩大眾消小僧業障。真的真的真的。
八識狂浪大作,還有這個正好應景狗年小年夜與情人節競合情事:
青春期常年患「星期一症候群」,不想上班,不想上課,不想過競爭社會的競爭角色為名利排行爭破頭的修羅人生(那時不知道這名相),無奈就拉開破嗓對同班同學大唱這條歌,女聲版。現在人老囉,回想實在一身業障。同學就同學,犯得著虐待人家耳朵?
當年買了幾塊錄音帶,這條文化深度算深的:
因緣法甚深不可思議。老人家總嫌女歌星外表、歌曲如何如何意見很多,獨獨小僧覺得她們一切正常。衣著、化妝、歌藝、談吐都正常。老人家覺得我是外星人、外國人、男生來投胎的怪咖,品味這樣。
佛子大問,愛跟喜歡是不一樣的。這不是肯定句,也不是邏輯句,基本上是無明業障情執染緣句。會打歪頭腦去想這個問題的因緣一定有毛病,很那個的。這時需要佛法,但必須是年輕人可以理解的法。好比說,我會承認我超喜歡 Debbie Gibson 「的歌」,但不會誇張到聲稱我愛上 Debbie Gibson 「的人」。畢竟喜歡、欣賞、肯定音樂表現成就一回事,有沒有無明業障到情執本人是另一碼事。可是都搞上人了還辯稱只是喜歡,講到兩眼紅紅淚水忍住不落還自己騙自己只是喜歡不是愛就太孩子氣了。
愛,突如其來。眾生會愛上就是無明昏頭搞不清狀況才有戀愛情欲可講,理智地、安住實相地、開悟明心地哪來這套?愛本質上就是妄想。一念妄心走作,執心執色,戀愛結婚成家育兒三細六粗沒完沒了。
俗諦敢用有一番道理。沒有任一位大法師、大和尚、大和尚尼、得道高僧敢罵謗一句累世父母愛的不對、性的不對、情執染污生育子女(包括生下出家眾、僧尼二眾、未來佛)的不對,大力稱頌男女夫妻父母是大菩薩,代表慈悲與智慧,守護子女成長。都不敢嫌責父母了,敢嫌責情愛?父母若是善緣深厚,對對情愛緣中結來,不是嗎?感恩父母都來不及,誰敢訶父母的愛與性是罪惡?
(訶都訶給出家眾聽。發心超生死才罵得)
新年發大願,小我解決了大我還沒解決。居士發心第一線做國民外交,勤練英文。生活薰修最快最牢,強過課堂。媒體直薰,練歌超快!英文練好了,再幾年後台灣主辦奧運時招待五大洲外賓都流利!
怪咖與未來佛非一非二、亦一亦二,如是!佛性本具的起聲動語都真心誠意,誠則動人。課堂上的語言學教技術,歌壇的聲韻學教「心語言」。
欣逢旺年,愛犬當道。磨拳擦掌推廣動保運動的一年又開始了,讓我們用大愛愛小犬吧!嘿嘿,不可說,不可說……「小狗の愛」語帶雙關。
狗年吉利帖之一:不理它
雞年時,一群無明烏雲遮障佛性的居士眾請法。煩惱即菩提,一切無明妄想均心海八識掀浪,當下研判「止妄即覺」,脫口便一句禪門猛藥「不理它」就完了,沒解釋/開示個幾小時解釋清楚。
這下完了。零佛學薰修、全無禪修實務經驗或禪門過招經驗的整批居士通通解讀成不理「他」。日後妄想照打,妄想愈打愈兇,言語誤會更多,善言軟語四攝益語更少,倒是行為大幅修改成不理會別人。俗諦上禮節退步了,溝通上效益退步了,菩薩行門不擴反縮,EQ大家比差,結果與修行理事背道而馳。
中文系統就這不好。同音異字、同字異義、同辭異用、同說異解一團亂!簡簡單單禪門修行抄近路「不理它」三個大字原本是要求行人對治自己的無明妄想、三毒習氣,聽錯解錯用錯了歪去不理「他」,最後倒納悶怎麼果報不怎麼圓滿,常常沒有心想事成。
年關前突然憶起這場「三字開示」,重度反省檢討:
第一,不是老參居士,也沒空精研佛理,光三個字禪門法要講完沒有一門深入中規中矩地依照祖師五法解釋清楚,讓一群居士眾誤會了。這個不理那個,那個不理這個,一個不理一堆,一堆不理一個,妄想倒理得很。
第二,大乘佛法高度講求菩薩道與俗諦。不理它直指不理剎那剎那遷流變異的五陰魔境,向來沒有不理「眾生」。連做人基本功、結善緣、說好話、做好事、當好人、給大家歡喜快樂好心情的俗諦都不行了還修個什麼心法?一個開悟的覺悟者哪會一天到晚故意不理眾生讓眾生不爽?
第三,人成佛成。功德歸三寶,好事給別人,壞事歸自己,貪瞋痴慢疑五毒攻心自己反省檢討。
第四,當初口快,太習慣佛子圈氣氛,現在知錯了想找人來好好開示上三個五個鐘頭講個清楚明白不理「它」是不理什麼,修行什麼該理什麼不該理要明是非、辨正邪的通盤理路都沒因緣了,人都走了。
千千萬萬不要死在話下,尤其是因應華人愛好簡單、不喜精研複雜佛學的根器而施設的禪語話頭短開示。祖師落個話頭「狗子無佛性」難道是眾生皆有佛性大原則開個犬族例外?當然不是啊!不理「它」為的是不讓妄心勢力增大起用,怎麼會搞成EQ零蛋?
千錯萬錯都我錯。下回千萬別法布施好事不做到底,開示一句完又都不解釋,後患無窮……
2018年2月13日 星期二
法句經 言語品
惡言罵詈,憍陵蔑人,興起是行,疾怨滋生;
遜言順辭,尊敬於人,棄結忍惡,疾怨自滅。
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斬身,由其惡言。
諍為少利,如掩失財,從彼致諍,令意向惡。
譽惡惡所譽,是二俱為惡,好以口儈鬪,是後皆無安。
無道墮惡道,自增地獄苦,遠愚修忍意,念諦則無犯。
從善得解脫,為惡不得解,善解者為賢,是為脫惡惱。
解自抱損意,不躁言得中,義說如法說,是言柔軟甘。
是以言語者,必使己無患,亦不尅眾人,是為能善言。
言使投意可,亦令得歡喜,不使至惡意,出言眾悉可。
至誠甘露說,如法而無過,諦如義如法,是為近道立。
說如佛言者,是吉得滅度,為能作浩際,是謂言中上。
《法句經 言語品》
法句經 慈仁品
為仁不殺,常能攝身,是處不死,所適無患;
不殺為仁,慎言守心,是處不死,所適無患。
彼亂已整,守以慈仁,見怒能忍,是為梵行;
至誠安徐,口無麤言,不瞋彼所,是謂梵行;
垂拱無為,不害眾生,無所嬈惱,是應梵行。
常以慈哀,淨如佛教,知足知止,是度生死。
少欲好學,不惑於利,仁而不犯,世上所稱。
仁壽無犯,不興變快,人為諍擾,慧以默安。
普憂賢友,哀加眾生,常行慈心,所適者安。
仁儒不邪,安止無憂,上天衛之,智者樂慈。
晝夜念慈,心無尅伐,不害眾生,是行無仇。
不慈則殺,違戒言妄,過不與他,不觀眾生。
酒致失志,為放逸行,後墮惡道,無誠不真。
履仁行慈,博愛濟眾,有十一譽:福常隨身、
臥安覺安、不見惡夢、天護人愛、不毒不兵、
水火不喪、在所得利、死昇梵天,是為十一。
若念慈心,無量不廢,生死漸薄,得利度世。
仁無亂志,慈最可行,愍傷眾生,此福無量。
假令盡壽命,懃事天下人,象馬以祠天,不如行一慈。
《法句經 慈仁品》
法句經 惟念品
出息入息念,具滿諦思惟,從初竟通利,安如佛所說。
是則炤世間,如雲解月現,起止學思惟,坐臥不廢忘。
比丘立是念,前利後則勝,始得終必勝,逝不覩生死。
若見身所住,六更以為最,比丘常一心,便自知泥洹。
已有是諸念,自身常建行,若其不如是,終不得意行。
是隨本行者,如是度愛勞,若能悟意念,知解一心樂。
應時等行法,是度老死惱,比丘悟意行,當令應是念。
諸念生死棄,為能作苦際,常當聽微妙,自覺悟其意。
能覺者為賢,終始無所會,以覺意能應,日夜務學行,
當解甘露要,令諸漏得盡。夫人得善利,乃來自歸佛,
是故當晝夜,常念佛法眾。己知自覺意,是為佛弟子,
常當晝夜念,佛與法及僧。念身念非常,念戒布施德,
空不願無相,晝夜當念是。
《法句經 惟念品》
2018年2月12日 星期一
法句經 戒慎品
人而常清,奉律至終,淨修善行,如是戒成。
慧人護戒,福致三寶,名聞得利,後上天樂。
常見法處,護戒為明,得成真見,輩中吉祥。
持戒者安,令身無惱,夜臥恬淡,寤則常歡。
修戒布施,作福為福,從是適彼,常到安處。
何終為善?何善安止?何為人寶?何盜不取?
戒終老安,戒善安止,慧為人寶,福盜不取。
比丘立戒,守攝諸根,食知自節,悟意令應。
以戒降心,守意正定,內學正觀,無忘正智。
明哲守戒,內思正智,行道如應,自清除苦。
蠲除諸垢,盡慢勿生,終身求法,勿暫離聖。
戒定慧解,是當善惟,都已離垢,無禍除有。
着解則度,餘不復生,越諸魔界,如日清明。
狂惑自恣,已常外避,戒定慧行,求滿勿離。
持戒清淨,心不自恣,正智已解,不覩邪部。
是往吉處,為無上道,亦捨非道,離諸魔界。
《法句經 戒慎品》
法句經 篤信品
信慚戒意財,是法雅士譽,斯道明智說,如是昇天世。
愚不修天行,亦不譽布施,信施助善者,從是到彼安。
信者真人長,念法所住安;近者意得上,智壽壽中賢。
信能得道,法致滅度,從聞得智,所到有明;
信能度淵,攝為船師,精進除苦,慧到彼岸。
士有信行,為聖所譽,樂無為者,一切縛解。
信之與戒,慧意能行,健夫度恚,從是脫淵。
信使戒誠,亦受智慧,在在能行、處處見養。
比方世利,慧信為明,是財上寶,家產非常。
欲見諸真,樂聽講法,能捨慳垢,此之為信。
信能度河,其福難奪,能禁止盜,野沙門樂。
無信不習,好剝正言,如拙取水,掘泉揚泥。
賢夫習智,樂仰清流,如善取水,思令不擾。
信不染他,唯賢與人,可好則學、非好則遠。
信為我輿,莫知斯載,如大象調,自調最勝。
信財戒財,慚愧亦財,聞財施財,慧為七財。
從信守戒,常淨觀法,慧而利行,奉敬不忘。
生有此財,不問男女,終以不貧,賢者識真。
《法句經 篤信品》
法句經 多聞品
多聞能持固,奉法為垣牆,精進難踰毀,從是戒慧成;
多聞令志明,已明智慧增,智則博解義,見義行法安;
多聞能除憂,能以定為歡,善說甘露法,自致得泥洹。
聞為知法律,解疑亦見正,從聞捨非法,行到不死處。
為能師現道,解疑令學明,亦興清淨本,能奉持法藏。
能攝為解義,解則義不穿,受法猗法者,從是疾得安。
若多少有聞,自大以憍人,是如盲執燭,炤彼不自明。
夫求爵位財,尊貴升天福,辯慧世間悍,斯聞為第一。
帝王聘禮聞,天上天亦然,聞為第一藏,最富旅力強。
智者為聞屈,好道者亦樂,王者盡心事,雖釋梵亦然。
仙人常敬聞,況貴巨富人?是以慧為貴,可禮無過是。
事日為明故,事父為恩故,事君以力故,聞故事道人。
人為命事醫,欲勝依豪強,法在智慧處,福行世世明。
察友在為謀,別伴在急時;觀妻在房樂,欲知智在說。
聞為今世利,妻子昆弟友,亦致後世福,積聞成聖智。
是能散憂恚,亦除不祥衰,欲得安隱吉,當事多聞者。
斫創無過憂,射箭無過愚,是壯莫能拔,唯從多聞除。
盲從是得眼,闇者從得燭,亦導世間人,如目將無目。
是故可捨癡,離慢豪富樂,務學事聞者,是名積聚德。
《法句經 多聞品》
法句經 教學品
咄哉何為寐?螉螺蜯蠧類,隱弊以不淨,迷惑計為身。
焉有被斫創,心如嬰疾痛,遘于眾厄難,而反為用眠?
思而不放逸,為仁學仁迹,從是無有憂,常念自滅意。
正見學務增,是為世間明,所生福千倍,終不墮惡道。
莫學小道,以信邪見,莫習放蕩,令增欲意;
善修法行,學誦莫犯,行道無憂,世世常安。
慜學攝身,常慎思言,是到不死,行滅得安。
非務勿學,是務宜行,已知可念,則漏得滅。
見法利身,夫到善方,知利健行,是謂賢明。
起覺義者,學滅以固,着滅自恣,損而不興。
是向以強,是學得中,從是解義,宜憶念行。
學先斷母,率君二臣,廢諸營從,是上道人。
學無朋類,不得善友,寧獨守善,不與愚偕。
樂戒學行,奚用伴為?獨善無憂,如空野象。
戒聞俱善,二者孰賢?方戒稱聞,宜諦學行。
學先護戒,開閉必固,施而無受,仂行勿臥。
若人壽百歲,邪學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進受正法。
若人壽百歲,奉火修異術,不如須臾頃,事戒者福稱。
能行說之可,不能勿空語,虛偽無誠信,智者所屏棄。
學當先求解,觀察別是非,受諦應誨彼,慧然不復惑。
被髮學邪道,草衣內貪濁,曚曚不識真,如聾聽五音。
學能捨三惡,以藥消眾毒,健夫度生死,如蛇脫故皮。
學而多聞,持戒不失,兩世見譽,所願者得;
學而寡聞,持戒不完,兩世受痛,喪其本願。
夫學有二:常親多聞,安諦解義,雖困不邪。
稊稗害禾,多欲妨學,耘除眾惡,成收必多。
慮而後言,辭不強梁,法說義說,言而莫違。
善學無犯,畏法曉忌,見微知者,誡無後患。
遠捨罪福,務成梵行,終身自攝,是名善學。
《法句經 教學品》
法句經 無常品
睡眠解寤,宜歡喜思,聽我所說,撰記佛言。
所行非常,謂興衰法,夫生輙死,此滅為樂。
譬如陶家,埏埴作器,一切要壞;人命亦然。
如河駛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還。
譬人操杖,行牧食牛;老死猶然,亦養命去。
千百非一,族姓男女,貯聚財產,無不衰喪。
生者日夜,命自攻削,壽之消盡,如𢄋䨍水。
常者皆盡,高者亦墮,合會有離,生者有死。
眾生相剋,以喪其命,隨行所墮,自受殃福。
老見苦痛,死則意去;樂家縛獄,貪世不斷。
咄嗟老至,色變作耄;少時如意,老見蹈藉。
雖壽百歲,亦死過去;為老所厭,病條至際。
是日已過,命則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老則色衰,所病自壞,形敗腐朽,命終自然。
是身何用?恒漏臭處,為病所困,有老死患。
嗜欲自恣,非法是增,不見聞變,壽命無常。
非有子恃,亦非父兄,為死所迫,無親可怙。
晝夜慢惰,老不止婬,有財不施,不受佛言。
有此四弊,為自侵欺。
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脫之不受死。
是務是吾作,當作令致是,人為此[跳-兆+參]擾,履踐老死憂。
知此能自淨,如是見生盡,比丘厭魔兵,從生死得度。
《法句經 無常品》
2018年2月9日 星期五
佛典故事:春夢 Erotic Dreams
很久以前,有三個情同手足的好朋友,個性一樣貪圖漁色。有一回,一個多事者向他們三人大加讚揚毘耶離國、舍婆提、王舍城三地的首席名妓,形容她們絕色美豔、身材火辣、魅力無敵的種種事蹟,講到他們三人朝思暮想心癢難耐,不約而同各發春夢。
夢醒後三人相約見面各述前緣,不禁感慨萬千:「名妓們沒有闖關入境赴約,我們也沒有結夥出境買春,可是夢境說多逼真就多逼真,簡直像已經做完了全套性交易一樣!」三個好色的男眾交換淫夢心得後突然有所覺悟:「春夢如此,難道世間萬事萬物法相也都如此?」
死黨三人難兄難弟一生,癡迷時一起癡,覺悟時一起悟,為解心頭大問特地請教一位認真修行的在家男眾菩薩。對方聽明白三人來意後很平靜地回答:「的確如此,一切萬法都從妄念幻生,無有自性!」三人聆聽諸法無我性空的法義後一起當場獲證不退轉地。
原典出處:《大智度論》
-修行筆記-
阿鞞跋致譯自梵語,意指「不退轉」,指在修行佛法的過程當中有得解悟,不再退步、墮落回二乘道(聲聞、緣覺)、凡夫地、三惡道,所證得的果位、觀念、行法亦不再退失。
何只召妓、性交易如夢事?戀愛、婚姻、生育、情欲……亦然,非關情欲的其他社會行為造作有為法也如此,如夢如幻如化如響,虛妄不實,了不可得。
阿鞞跋致譯自梵語,意指「不退轉」,指在修行佛法的過程當中有得解悟,不再退步、墮落回二乘道(聲聞、緣覺)、凡夫地、三惡道,所證得的果位、觀念、行法亦不再退失。
何只召妓、性交易如夢事?戀愛、婚姻、生育、情欲……亦然,非關情欲的其他社會行為造作有為法也如此,如夢如幻如化如響,虛妄不實,了不可得。
2018年2月8日 星期四
2018年2月7日 星期三
菩薩行般若波羅蜜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六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故,不來不去故,不施不受故,非戒非犯故,非忍非瞋故,不進不怠故,不定不亂故,不智不愚故。
爾時,菩薩摩訶薩不分別布施不布施、持戒犯戒、忍辱瞋恚、精進懈怠、定心亂心、智慧愚癡,不分別毀害、輕慢、恭敬。何以故?舍利弗!無生法中,無有受毀者、無有受害者、無有受輕慢恭敬者。
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得如是諸功德,聲聞、辟支佛所無有。得是功德具足,成就眾生,淨佛世界,得一切種智!
《大智度論卷第四十》
神通本空
諸外道於此神通有二事錯:一者、起吾我心,我能起此事而生憍慢;二者、著是神通,譬如貪人著寶。以是故外道神通,不及聖人神通。菩薩於是神通力知一切法自性不生,故不著;但念一切種智,為度眾生故。
餘五神通亦如是,如其法分別,先說其相,後皆說空。
《大智度論卷第四十》
三乘心境
是人如金剛山,四面風起,不能令動。是菩薩爾時若有罵詈、讚歎,心無有異。何以故?此中佛自說:「無生法中無有罵者、無有害者、無恭敬者。」聲聞、辟支佛,有加害者,不能深有慈悲心,若默然、若遠離。菩薩則不然,能深加慈心,愛之如子,方便度之,是故勝一切聲聞、辟支佛,而能教化一切眾生,忍辱、慈悲、方便深故,隨願清淨業因緣故,能淨佛世界。是法具足故,不久當得一切種智。
《大智度論卷第四十》
2018年2月5日 星期一
文物景氣
古董字畫店散落整路,在樹影車聲旁悄悄釋放一股無以名狀的寧靜。
「這排觀音像造型很特別。不是台灣的吧?大陸來的?」僧眾留步。
「都不是,越南來的。」店主笑顏。
「……」僧眾取像端詳。手工不精緻,不使用高檔木材,尺寸大小不一總共六、七種,姿態法相大同小異,標價最小尊六百到中尊一、兩千元不等。正好佛子詢問觀音像,不妨試問。「正好手頭有一串佛珠,與你交換一尊小尊觀音像好嗎?」
「沒辦法耶!」主回絕,「我這邊佛珠都賣不掉了,只想脫手,不想再進貨屯貨。這幾年不景氣,很難賣。師父您看看?」
「你不是說很難賣?」店主對持有高級佛珠的僧眾推銷相對廉價的普通佛珠,換僧回絕。
「是啊……這幾年佛教文物很不好做。」
景氣屬於市場因緣妄法,無非反應人心。我突然想起特地來台參訪道場的中國大陸公務員告訴我的學佛滄桑史:「我老母親一生信佛念佛。文革期間大家都不准有宗教信仰,我們就把佛珠、佛像藏起來關門念佛,出門上班就跟同事講沒有、沒有、我完全沒有信仰,無神論,等下班回家再偷偷跟著老母親拿出念珠念佛。哎……」
宗教信仰自由在台灣像空氣、陽光、水一樣自然,遍一切處。沒有失去過不知道珍惜,是嗎?沒有嘗過全禁宗教文物、無法公開信仰的宗教迫害氛圍的我們反而覺得隨處可得的佛教文物稀鬆平常!
佛典故事:愛與死 Love and Death
舍衛國境內有兩名大富長者交情深篤,互為親厚。二人家境富裕,壽命業報卻迥異;其中一對長者夫婦雙雙過世,只留下才十二、三歲的獨生子一個人過生活。年幼無知的富家獨子不會理家,坐吃山空,在父母雙亡沒幾年後就散盡家財,窮到上街行乞自活。
眼見世交摰友往生後留下的唯一子嗣淪落街頭行乞,大富長者十分不忍,私下找他前來盤問,詳細了解家道中落的原委。出於念舊惜才一片好心,大富長者決心親自教導他如何工作謀生,贈予他大量奴婢、車輛、馬匹、營生資本之餘還特地為他購地置屋,最後還把親生女兒嫁給他。無奈的是富家獨子多年懶惰成性又生性不善理財,沒有生活能力,很快又把世伯贈予的大量財產揮霍殆盡,重返飢寒交迫的困苦生活。眼見不成器的世交之子不長進、不勤懇、不努力,看在親生女兒已經許配他為妻的份上,身為丈人的大富長者不願就此放棄,反而加倍投資讓他東山再起。未料沒過多久,大批接濟的財產又被他迅速花光了。如此一再支援、一再揮霍、一再敗家、一再失敗,大富長者終於徹底失望了。
「父母有經商致富能力不代表兒子也一樣。」他痛定思痛,「我這老世交的兒子恐怕耗上一生一世都不會有半點成就。當初算是我看走眼做錯決定,誤了女兒終生大事。不如我召開家族會議跟家人正式說明、承認錯誤,強迫他們離婚,趁早把女兒改嫁給其他更有事業能力的男人!」
家族會議開完,大富長者的女兒耳聞父親有意逼自己離婚改嫁,驚慌返家跟丈夫商量。「老公,你沒有生意頭腦,不會賺錢,沒有謀生能力,我爸爸放棄你了。我家財大勢大要逼你離婚、逼我改嫁,你有什麼打算?」
「哎,都是我不好,我沒福報又不聰明,不會投資理財經商,沒有生活能力,把妳娶來跟著我吃苦受罪過窮日子!我們夫妻一場,彼此真心相愛,哪禁得起被迫拆散的愛別離苦?老婆,我受不了!」敗家子垂頭喪氣。
愛一個人就不想分開,這是情執的力量。他在業力驅使下走頭無路,又沒有勇氣、膽量、籌碼、理由與丈人正面衝突爭取婚姻,一時失控興起惡念就把愛妻硬生生拖到臥室裏,把她當場刺死以後再自盡身亡。小倆口殉情身亡,奴婢後知後覺發現發臭的屍體方大驚失色,連忙通報大富長者不幸的死訊。大富長者震驚之下飛奔上門檢視屍體,後悔不及卻無可挽回,只能依國法入殮下葬。逼死女兒以後,大富長者終日悶悶不樂無所排遣,只好帶著家族親友一起外尋宗教寄託。
「佛陀,您好!」大富長者頂禮後就座。
「長者打哪來?為何一臉憂愁煩悶?」佛問。
「哎,弟子業障,富而無德,把女兒嫁給沒有謀生能力的愚蠢丈夫。本來想讓他們離婚了事,沒想到對方一時想不開殺死我女兒以後自殺,雙雙殉情了。我日思夜想無法放下,心情不好,特地來向佛陀請法。」
「貪欲與瞋恚本來就是人世常見的通病。人出於愚癡無智開啟無量禍患大門,為此淪墮三界五道,受盡生死劇苦。眾生無始劫來受苦無量仍然心不省悔,何況是完全沒有反省能力的愚人?貪欲是一種劇毒,足以滅身滅族,危害一切眾生,何況是一對完全沒有修行體認的年輕夫婦?愚人用貪愛情執自我束縳,不求修行解脫。一心貪求財色名利,害人害己。愛欲禍種生於意識心田,婬怒癡的不淨種子深植八識田。如果布施供養度眾利生的人就能修到大福報。志同道合的同伴很少,競爭比較的財貨卻很多,大商人要時時刻刻警醒自惕、戒慎恐懼,五欲惑賊時時有可能加害法身慧命。智人常提智慧心,不貪求五欲!」
大富長者遭逢家變,聽聞佛陀開示後終於放下釋懷,當場與座上所有一起聽經聞法的居士證得初果須陀洹道。
原典出處:《法句譬喻經 喻愛欲品》
-修行筆記-
愛欲情執都有代價,最大的代價是生死輪迴,無量八苦交煎。
2018年2月4日 星期日
佛典故事:欲望的盡頭 The End of Desire
舍衛城有個年輕人隨佛出家,一日入城托缽乞食偶然看到路過的美麗女子,沒斷惑亦沒證果的他心生迷惑,對她產生強烈的情慾。年少比丘情執貪染心無法克制,心心念念住著在陌生女子身上,回到僧團後完全無法進食,一病不起。
「天啊!師兄,你怎麼病成這樣?臉色憔悴,瘦得不成人形!師兄到底得了什麼大病?」師兄弟順道來探望年少比丘,非常驚訝。
「我那天出門遇到一個絕色佳人,」重病的年少比丘一五一十對師兄弟傾訴,「我愛上她,想得到她,偏偏我的身份是出家人無法任性妄為追求情慾!我天天想她,得了憂鬱症。我想還俗去追她,不想修行了……」
「哎呀,師兄你這是何苦?別打妄想!」師兄弟苦勸。
「她很美,我就是想她。」病比丘死心眼,堅固妄想不放。
「你是比丘,堅住正念!」師兄弟又勸。
「正念?她才是人生重點!」病比丘識心頑強。
「提起道心,發菩提心,永不退轉!」師兄弟想喚起對方的初發心。
「我不管!我通通聽不下去!」病比丘不只身病,心也病了;無明心狂無法控制。
特地來探病的法師發現勸不動病比丘,只好勉強把他扶起來帶到佛陀面前,親自向佛陀報告病比丘所病何來。原來一切都是女色惹的禍!
「……這倒不難,」佛陀說:「你的心願很容易達成,不要再憂愁了。你先恢復正常進食,師父會替你處理、解決。」
「感恩師父!」病比丘一聽非常歡喜。佛陀不打妄語,佛說解決一定解決!他一高興,心結打開,相思病造成的心身症很快就有起色,不久就完全康復了。
單戀成痴的病比丘病養好了,佛陀特地帶他與眾僧一起進城到女方府上登門拜訪。年少比丘滿心以為佛陀要替他作主,滿腔期待踏進門,迎來的卻是滿室淒涼痛楚的哭嚎聲。他朝思暮想的大美人直挺挺地停屍在廰堂上,已經往生三天了。往生的屍體不再美麗,腫脹變形,發臭發爛,種種不乾淨的體液從各個孔竅慢慢向外流淌。縱使到這個地步,出於情執眷戀不捨,她的家人依舊不忍下葬。
「……」相思成疾、苦戀成劫的年少比丘完全楞住了,久久無話。
「你執著貪愛的女眾現在已經是亡者了。世間萬物無常,人命呼吸間。愚痴的人只觀賞好樂淺薄的皮相,無法覺照人體不淨充斥過惡,在罪垢業網頭出頭沒、纏綿牽絆還自以為找到快樂!眼根對色塵產生迷惑,顛倒墮境,不知正觀無常。愚者以為美色是良善的,沒有看破美色虛妄的本質。凡夫用淫樂束縳自己,好比蠶作繭自縳一般。唯有智者能捨棄斷離淫欲,不墮落世間眾苦。妄心散動放逸的愚者認為淫欲很清淨美好,恩愛意識逐日增長,自造家獄終不可出。覺悟的智者發願斷捨淫欲貪執,經常提起不淨觀,漸漸出離世間邪見家獄,最後得以解脫生死過患!」
愛情、情慾根植於我執及我執衍生的身見,執男執女,迷色迷心,依附「活人的肉體」為境緣。一旦所執著的人體死亡,能執的染污妄心沒有境緣可以攀,沒有所執的欲望對象可以起業造作,失去執戀活體的一切社會意義與精神知覺後無所憑倚,很快就消褪了。
往生三天的女屍在酷暑天氣下快速腐爛、膨脹、流膿、發臭,已經無法激起年少比丘任何一絲情慾妄想。他靜靜聽完佛陀的清淨明誨,反省自己一時衝動大病一場的愚痴無智,惆悵不已。一念心醉神迷原來只是妄心、妄境能所俱是無常,多荒謬,多顛倒!
他無言下跪頂禮佛陀,回頭精進用功,不久就身證阿羅漢。
原典出處:《法句譬喻經 喻愛欲品》
-修行筆記-
《佛說四十二章經》是一部針對僧眾開示的重要經典,直指修行要害、生死根本:
佛言:「人懷愛欲,不見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攪之,眾人共臨,無有睹其影者。人以愛欲交錯,心中濁興,故不見道。汝等沙門,當捨愛欲。愛欲垢盡,道可見矣!」
佛言:「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情愛於色,豈憚驅馳!雖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門,出塵羅漢。」
佛言:「愛欲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
佛言:「愛欲於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
天神獻玉女於佛,欲壞佛意。佛言:「革囊眾穢,爾來何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因問道意。佛為解說,即得須陀洹果。
佛言:「慎勿視女色,亦莫共言語。若與語者,正心思念: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華,不為泥汙。想其老者為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
佛言:「夫為道者,如被乾草,火來須避。道人見欲,必當遠之。」
佛言:「有人患婬不止,欲自斷陰。佛謂之曰:『若斷其陰,不如斷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從者都息。邪心不止,斷陰何益?』佛為說偈:『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靜,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葉佛說。』」
佛言:「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
世間以淫樂為上為好為淨為妙,出世以淫樂為苦為障為不淨為穢惡。兩個價值系統源自兩種不同的心境:一樂著生死輪迴,一厭離三界生死。佛法直指生死輪迴根本出於妄心顛倒淫欲貪染,拔三界六道眾生出生死淤泥。情欲本質是虛妄的生死妄想,一念轉便銷落歸空,了不可得。
2018年2月2日 星期五
佛典故事:我的妻子 My Wife
男人生逢佛世,善根現前,千里遠行來到羅閱祇國耆闍崛山求佛出家。
「世尊,我想出家。弟子一心修行,妻兒俱可捐捨!」
「很好!出家後你就到大樹下禪坐修觀,思惟諦理!」
「是,師父!」
精進心易發,長遠心難持。初出家道心勇猛、嬌妻稚兒全可拋的比丘一入深山野林苦修三年以後心卻變了。他軟弱的意志動搖起來,自我懷疑所為何來,非常想家。三年苦行一無所得,念頭紛雜飄忽迷惘用不上功的他對妻兒的思念一天強過一天,一片歸心再也無法壓抑,這日豁然起身就箭步衝下山,頭也不回。
「愚痴徒弟,真是可惜啊!你只要再安忍一段時日就能證果了啊!」佛陀施展神通力關心弟子道業狀況後立刻化身為一個陌生的行腳僧,在路口迎面攔住半路退道的傻徒弟。
「法師打哪來、往哪去?這片青青草地平坦舒適,我們一起坐下來聊聊如何?」化比丘熱情邀請,春風滿面。
「豈敢!末學恭敬不如從命!」真比丘依言就坐,一臉苦相。「三年前我一心一意想修行,拋妻棄子來出家。三年過去了,一個人躲在深山苦修也沒證果,連修行的路頭都沒摸到,心裏後悔得不得了。當初我本來就不太想跟老婆分手,如今發現出家平白吃苦徒勞無功,心想不如放棄了吧?白費心力,倒不如下山回家重拾夫妻恩愛生活……」
「……」化比丘深深注視真比丘哀怨迷惘的雙眼,不吭一聲。
人靜了,猴來了。他們相視不語的當下突然從森林裏跳出一隻不怕生的老獼猴,逕自走到二人就坐的草地上蹲著搔癢,一臉閒適自得。
「法師,你看看這隻老公猴,」化比丘試探地問,「一隻年事已高的老獼猴怎麼會獨自跑來空地坐著?這裏連半棵樹也沒有!」
真比丘住山整整三年之久,對動物行為觀察頗有心得:「我認識牠,牠三不五時就會來這裏度假!依我觀察,牠有兩個正當理由。第一,牠妻妾成群眷屬太多,吱吱喳喳煩得要死,搶不到東西吃心情不好,只好單獨出來覓食;第二,牠整天在樹上跳來跳去把腳板磨到破皮出血,特地躲到這裏休息養傷,避免被大小家眷鎮日騷擾!」
「原來牠常常來這裏放風啊!」化比丘點頭。
「對啊!」真比丘目不轉睛盯著老猴子瞧,竟把懸心的老婆兒子忘了。
這邊才討論出暫定結論,老獼猴突然不安份地一溜煙跳回森林裏,飛快爬到一棵古樹上去了。兩個比丘目送牠離開,不禁啞然失笑。
「哈哈,你看到沒?」化比丘遙指牠小小的背影,「才沒休息多久就忍不住爬樹回家了!」
「看到了,笨猴子!」真比丘也開懷大笑,「這隻老猴子真是愚癡到極點!好不容易離開樹林來這裏清淨自在享受猴生,沒三兩下又不厭其煩鑽回族裏過吵吵鬧鬧是非紛雜的苦日子!」
「你敢笑牠?你還不是一樣!」化比丘收歛笑臉,正經八百開示起來:「你跟這隻蠢公猴有什麼差別?你三年前不是為一模一樣的正當理由求出家的嗎?正念認知妻妾舍宅似鎖身監牢、兒女眷屬如縳腳桎梏的你排除萬難辭親割愛,發出離心解脫生死踏上修行路。結果你看看,才過上短短三年清淨自在的好日子,你就忘記當初家業牽纏的煩惱痛苦了!現在又顛顛倒倒的急急忙忙想退道下山,鑽回情欲家牢裏過你以前那種恩怨是非愛恨夾雜、哭哭笑笑打打鬧鬧的地獄生活!」
「……」真比丘被這當頭棒喝一番提點竟不知應該如何回答,只是發楞。
「……」化比丘看真比丘楞頭楞腦的當下第六意識不再亂打妻兒妄想,非常滿意。他慈祥地笑一笑,回復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金色佛身,照得全山谷閃閃金光,飛鳥走獸都忍不住從四面八方趨光而來親近佛身。佛力加持下動物們一一識得宿命,深知過去不修墮畜牲道所為何來,不禁個個又愧又悔。
「啊!」真比丘這才發現促膝相談的師兄弟其實是師父神通變現,加倍驚呆言以對。
佛陀知道徒弟煩惱大到極點代表成道證果的機緣將熟,打鐵趁熱加倍開示:「情欲煩惱就如同樹根深紮於大地一樣堅固,縱使一時截斷還是會重長,就像情欲惑意沒有漏盡還是會重墮欲海受苦一樣!獼猴難得下樹又忍不住上樹重返猴族,就像人類難得出家獄又忍不住重回家獄一樣!心裏經常起貪念,我慢習氣日日長養,動不動懷念過往的淫欲生活,三毒無明遮障本具心性還一無所見!你的意識妄心不斷遷流,愛欲結使像葛藤纏繞於心,除了提起智慧心善分別諸法相以斷識心妄想以外還有什麼出路?眾生從愛水潤澤而受生,種種妄想、思想、念頭由愛水長養而滋生,生生世世墮在深不見底的愛欲泥坑裏無法自拔,只是重覆增長老死輪迴業報!」
真比丘一見佛光威攝已攝心,次聞法偈又戒慎自省,當場頂禮懺悔,責備自己退道過失。懺悔者,悔其前愆,改其後過;他就地修數息、隨息等正統止觀法門,直接在佛陀座下證得阿羅漢果位。一念之差,真比丘證成真羅漢;不但沒有重返家獄受苦受難,還召感天界天人來隨喜功德、散花供養!
原典出處:《法句譬喻經 愛欲品》
-修行筆記-
《佛说四十二章經》云:「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情愛於色,豈憚驅馳?雖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門,出塵羅漢!」
這是針對具足出家根器、出塵之志、志超三界的佛子開示的了生脫死法門,僧眾、準僧眾、梵行居士、梵行菩薩戒子才契機。若當下已成立佛化家庭、肩負家庭責任的在家佛子還是要圓融在家行持,隨緣圓滿今生家業,父母夫妻子女各守本份、善盡已職。若當下俗緣情執家業已了、出世弘法利生因緣已熟也切莫昧於社會壓力逼迫自己投身自己不想要的婚姻生活;與其在不快樂、不幸福的婚姻中後悔折磨一生,索性做了和尚至少清淨自在法喜!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