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衛城有個年輕人隨佛出家,一日入城托缽乞食偶然看到路過的美麗女子,沒斷惑亦沒證果的他心生迷惑,對她產生強烈的情慾。年少比丘情執貪染心無法克制,心心念念住著在陌生女子身上,回到僧團後完全無法進食,一病不起。
「天啊!師兄,你怎麼病成這樣?臉色憔悴,瘦得不成人形!師兄到底得了什麼大病?」師兄弟順道來探望年少比丘,非常驚訝。
「我那天出門遇到一個絕色佳人,」重病的年少比丘一五一十對師兄弟傾訴,「我愛上她,想得到她,偏偏我的身份是出家人無法任性妄為追求情慾!我天天想她,得了憂鬱症。我想還俗去追她,不想修行了……」
「哎呀,師兄你這是何苦?別打妄想!」師兄弟苦勸。
「她很美,我就是想她。」病比丘死心眼,堅固妄想不放。
「你是比丘,堅住正念!」師兄弟又勸。
「正念?她才是人生重點!」病比丘識心頑強。
「提起道心,發菩提心,永不退轉!」師兄弟想喚起對方的初發心。
「我不管!我通通聽不下去!」病比丘不只身病,心也病了;無明心狂無法控制。
特地來探病的法師發現勸不動病比丘,只好勉強把他扶起來帶到佛陀面前,親自向佛陀報告病比丘所病何來。原來一切都是女色惹的禍!
「……這倒不難,」佛陀說:「你的心願很容易達成,不要再憂愁了。你先恢復正常進食,師父會替你處理、解決。」
「感恩師父!」病比丘一聽非常歡喜。佛陀不打妄語,佛說解決一定解決!他一高興,心結打開,相思病造成的心身症很快就有起色,不久就完全康復了。
單戀成痴的病比丘病養好了,佛陀特地帶他與眾僧一起進城到女方府上登門拜訪。年少比丘滿心以為佛陀要替他作主,滿腔期待踏進門,迎來的卻是滿室淒涼痛楚的哭嚎聲。他朝思暮想的大美人直挺挺地停屍在廰堂上,已經往生三天了。往生的屍體不再美麗,腫脹變形,發臭發爛,種種不乾淨的體液從各個孔竅慢慢向外流淌。縱使到這個地步,出於情執眷戀不捨,她的家人依舊不忍下葬。
「……」相思成疾、苦戀成劫的年少比丘完全楞住了,久久無話。
「你執著貪愛的女眾現在已經是亡者了。世間萬物無常,人命呼吸間。愚痴的人只觀賞好樂淺薄的皮相,無法覺照人體不淨充斥過惡,在罪垢業網頭出頭沒、纏綿牽絆還自以為找到快樂!眼根對色塵產生迷惑,顛倒墮境,不知正觀無常。愚者以為美色是良善的,沒有看破美色虛妄的本質。凡夫用淫樂束縳自己,好比蠶作繭自縳一般。唯有智者能捨棄斷離淫欲,不墮落世間眾苦。妄心散動放逸的愚者認為淫欲很清淨美好,恩愛意識逐日增長,自造家獄終不可出。覺悟的智者發願斷捨淫欲貪執,經常提起不淨觀,漸漸出離世間邪見家獄,最後得以解脫生死過患!」
愛情、情慾根植於我執及我執衍生的身見,執男執女,迷色迷心,依附「活人的肉體」為境緣。一旦所執著的人體死亡,能執的染污妄心沒有境緣可以攀,沒有所執的欲望對象可以起業造作,失去執戀活體的一切社會意義與精神知覺後無所憑倚,很快就消褪了。
往生三天的女屍在酷暑天氣下快速腐爛、膨脹、流膿、發臭,已經無法激起年少比丘任何一絲情慾妄想。他靜靜聽完佛陀的清淨明誨,反省自己一時衝動大病一場的愚痴無智,惆悵不已。一念心醉神迷原來只是妄心、妄境能所俱是無常,多荒謬,多顛倒!
他無言下跪頂禮佛陀,回頭精進用功,不久就身證阿羅漢。
原典出處:《法句譬喻經 喻愛欲品》
-修行筆記-
《佛說四十二章經》是一部針對僧眾開示的重要經典,直指修行要害、生死根本:
佛言:「人懷愛欲,不見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攪之,眾人共臨,無有睹其影者。人以愛欲交錯,心中濁興,故不見道。汝等沙門,當捨愛欲。愛欲垢盡,道可見矣!」
佛言:「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情愛於色,豈憚驅馳!雖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門,出塵羅漢。」
佛言:「愛欲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
佛言:「愛欲於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
天神獻玉女於佛,欲壞佛意。佛言:「革囊眾穢,爾來何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因問道意。佛為解說,即得須陀洹果。
佛言:「慎勿視女色,亦莫共言語。若與語者,正心思念: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華,不為泥汙。想其老者為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
佛言:「夫為道者,如被乾草,火來須避。道人見欲,必當遠之。」
佛言:「有人患婬不止,欲自斷陰。佛謂之曰:『若斷其陰,不如斷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從者都息。邪心不止,斷陰何益?』佛為說偈:『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靜,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葉佛說。』」
佛言:「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
世間以淫樂為上為好為淨為妙,出世以淫樂為苦為障為不淨為穢惡。兩個價值系統源自兩種不同的心境:一樂著生死輪迴,一厭離三界生死。佛法直指生死輪迴根本出於妄心顛倒淫欲貪染,拔三界六道眾生出生死淤泥。情欲本質是虛妄的生死妄想,一念轉便銷落歸空,了不可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