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為甘露道,放逸為死徑,不貪則不死,失道為自喪;
慧智守道勝,終不為放逸,不貪致歡喜,從是得道樂。
常當惟念道,自強守正行,健者得度世,吉祥無有上。
正念常興起,行淨惡易滅,自制以法壽,不犯善名增。
發行不放逸,約以自調心,慧能作定明,不返冥淵中。
愚人意難解,貪亂好諍訟,上智常重慎,護斯為寶尊。
莫貪莫好諍、亦莫嗜欲樂,思心不放逸,可以獲大安。
放逸如自禁,能却之為賢,已昇智慧閣,去危為即安。
明智觀於愚,譬如山與地,居亂而身正,彼為獨覺悟,
是力過師子,棄惡為大智。睡眠重若山,癡冥為所弊,
安臥不計苦,是以常受胎。不為時自恣,能制漏得盡,
自恣魔得便,如師子搏鹿。能不自恣者,是為戒比丘,
彼思正淨者,常當自護心。比丘謹慎樂,放逸多憂𠎝,
變諍小致大,積惡入火焰。守戒福致善,犯戒有懼心,
能斷三界漏,此乃近泥洹。
若前放逸,後能自禁,是炤世間,念定其宜;
過失為惡,追覆以善,是炤世間,念善其宜;
少壯捨家,盛修佛教,是炤世間,如月雲消;
人前為惡,後止不犯,是炤世間,如月雲消。
生不施惱、死而不慼,是見道悍,應中勿憂。
斷濁黑法,學惟清白,度淵不反,棄猗行止,
不復染樂,欲斷無憂。
《法句經 放逸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