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7

佛典故事:食供養 Food Offering


離城市很遠的山區裏有五個沙門一起靜靜地閉關修行。他們每天一大清早長途跋涉進城乞食,直到傍晚才披星戴月、疲累不堪地回山打坐,歲歲年年徒自辛苦,無法得道證果。

精進用功又一無所獲,實在太可憐了!

「各位修行人好!大家經年累月隱居在深山裏修行有沒有很累?」這天突然有個雲水僧來訪,十分親切地問訊關懷起居。

「您好!我們住在深山,離城市很遠,為了乞食日日奔波、早出晚歸,累得沒時間體力修行!哎,幾年下來都這麼撐過來了,只求以後安詳捨壽就好了……」

「修行人以持戒為根本,攝心為行持,以心性為貴,以身命為輕,為法忘軀,飲食知足以維持生命,安住正念,勤修止觀,轉識成智。若一直停留在保養身體、隨順業報的層次怎麼可能出離生死大苦呢?各位如此有道心,明天請不必出門化緣了。小弟明天負責供養大眾,讓諸位好好用功!」

「太好了!」五個沙門非常歡喜,放下日夜為食物來源罣礙的慣性懸念,不再為此煩惱。

到了隔天正午,雲水僧特地前來送食。五個沙門用齋完畢,感覺心境非常平和、清涼、安定、愉快。雲水僧觀察因緣已經成熟,開口說法:「比丘以戒立本,收攝六根,飲食知足,睡眠知量。比丘以戒降心,安住正定,修學止觀,時時刻刻不忘正念。比丘明照自心,持戒正思,正智現前,行道如法,自淨其意,滅除眾苦!」言畢馬上回復佛陀相好金身。

有法有食,親聞佛法,五沙門精神為之大振,當場證得阿羅漢道。


原典出處:《法句譬喻經 戒慎品》


2016/12/06

佛典故事:狂 Madness


瘋狂有二種。大家都公認的瘋,或者,瘋到沒人當真瘋。

法師開講五戒,上至國王下至外道都來聽法。現代開示承襲華人書院教育的單向演講風格,古代不是這樣。古印度講學自由,現場開放問答辯論。

國王:「法師,照您那麼說,只要有人自己喝酒又拿酒給別人喝,一定得到瘋狂愚痴的惡報。照您的因果邏輯推論下來,當今的社會風氣流行喝酒,大多數人應該早就發瘋了,剩沒幾個人正常才對。問題是您瞧瞧,社會上瘋子很少,絕大多數人都很正常哇!為什麼?」從聞思修入三摩地,聽法也要用腦袋。

外道:「踢得好!這個問題有夠高深!那個高高在上的禿子一定沒有辦法回答國王提出來的聰明問題!」宗教市場就這麼大塊,純屬幸災樂禍的競爭心理;一種踢館創造收益的生意經。

法師無言以對。他伸出手指頭朝外道區比劃一下,再跟國王使個眼色,又如如不動開講下一條戒。在二人眼神交會的一剎那,善根深厚的國王馬上就懂了。

外道:「哇哈哈!一定是國王的問題太高段了,他答不出來覺得慚愧羞恥,只好隨便出手亂比一下充數,顧左右而言他!」

國王:「不,法師已經回答我的問題了。」

外道:「哪有?」

國王:「法師不點破是為了護念你們這群外道啊!他剛才伸手比著你們,證明社會上瘋子一點也不少啊!你們這群外道,拿香灰塗抹身體,光溜溜地不穿衣服,拿人骨裝大便來吃,徒手拔光頭髮,倒臥在尖刺上,倒吊在樹枝上熏鼻孔,寒冬泡水,盛夏烤火,種種奇言異行本來就像瘋子一樣!其次,你們還常常自己言行不一!你們自己主張賣肉賣鹽違背婆羅門教義,可是在神廟祭祠獲得牛供養時又三兩下轉手賣出去,自圓其說!難道牛肉就不是肉嗎?那不是公開騙人嗎?還有,你們事後又狡辯罪福無因無緣,只要到吉祥的恒河水裏泡一泡就可以洗淨一切罪垢,賣肉賣鹽怎麼會造罪?賣完洗洗去泡就好了!我們現在改用正常人的邏輯去思考一下:假如泡到恒河裏就能泡掉罪惡,難道就不能一起泡掉福報嗎?要是泡水就可以泡走福報,全天下還有吉利平安長壽的人嗎?你看看你們,一邊主張諸法無因無緣又一邊自創各種正常邏輯說不通的怪因怪緣怪教義,那不叫瘋狂什麼才叫瘋狂?這所有一切不理性、不實在的瘋狂說法不都你們搞出來的?法師護念你們,只是伸出手指暗示一番,給足了你們面子啊!你們這群暴露狂!」


原典出處:《大智度論》


-修行筆記-

「瘋狂」是學術界迄今未有定論的跨科際熱門研究議題。古印度的裸形外道以四季完全不穿衣物、全裸示眾著稱,是以遭受國王嚴厲痛斥。「瘋狂與裸露」若要認真當學術主題探討,再幾百年都研究不出結論,光進行考古、調閱各洲古籍文獻、跨世代進行民調訪問深入對話就忙不完。

最近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議題全國熱議,許多民眾公開討論,當中保守異性戀民眾經常提及「同志遊行參加者太暴露」的問題並多所批評。在異性戀主流社會中,異性戀身體/裸體/情慾的高曝光率與公開透明度已經內化到人人習以為常。例如,公開展示一絲不掛的後代/嬰幼兒也是一種炫耀異性戀父母本身的性能力/生殖能力/身體功能的方式,傳媒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大量公開散播符合異性戀男性品味的清涼女體更是將異性戀男女情慾公開主流化的台灣日常,但是絕大多數公民(尤其保守公民)都不以為意。從性別政治的運動角度以觀,為突顯異性戀身體主流化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二十四小時不夾雜不間斷的公開裸示與正面評價,故意用同志遊行每年短短幾天不到的時間展秀同性戀身體長期次級化、邊緣化、貶抑化的社會位置,它的意義是不是更精準、精確地聚焦於言論自由、政治言論自由、性別政治表述、性少數人權主張等社會運動肢體語言,而非對性別政治/性別研究完全沒有任何概念的群眾想當然爾的「只要穿太少就等於色情」?如果同志大遊行的同性戀裸露是色情,為何年頭到年尾大街小巷充斥的異性戀裸露與異性戀夫妻/情侶公開示眾的親密行為表現不算色情?

在長期欠缺因明訓練的漢傳佛教系統中,一般而言側重「聞」而不強調「思」,有高比例信眾習慣單向吸收權威教條、不思考、不檢驗、不以生活現實驗證的結果就是極難達到「修」的修行實務效果。我們如何補強這個修行漏洞?


2016/12/05

苦情代訴文


小僧以為,勞基法有漏洞、黑暗悲情的小死角:「老婆」。

老公開店,老婆是唯一員工。嫁了他,二十來年沒放過特休假。老公休,她顧;她休,老公顧。兩人輪內外場。若依勞基法,老公欠老婆的特休假累積二十幾年都快集滿整整一年年假了。

她大笑。「勞工可以休!可是我是老婆!老婆不能休假!」

我們要注意,當勞工身份與民法身份法的身份競合時,勞權是嚴重受剝削與侵害且求償無門的。為了保障老婆公民的勞權,本小僧謙卑地小建議,請另行訂立三部專法以保障勞權:《異性戀老婆勞基法》,《同性戀老婆勞基法》,《雙性戀老婆暨性別不明關懷老婆勞基法》,以茲保障中華民國老婆之特殊勞動權益與放假權。

問一:不同的事物不同對待,對不對?老婆的性傾向不一樣,當然要分成三種老婆另立專法才對是吧?

問二:放假算是人權嗎?

問三:我們尊重老婆,但是不同意把老婆列入既有勞基法標示為勞工之一種,素不素灰藏地有道理哇?

問四:上述三種專法立好以後只能叫老婆,就就就不能叫「太太」、「愛人」、「美女」、「哈妮」、「甜心」、「小心肝」、「小粉圓」、「大木瓜」、「老伴」、「同修」了,萬一法律立好以後老婆就消失了怎麼辦?是不是好亂?

(註:這是搞笑文也是反串文。類推適用反同婚之專法論來處理其他立法可能會產生不少實務爆笑法效力吧?不論如何,支持全天下的老婆的女性權益;不論該老婆的性傾向為何,勞權都應加以保障!)


2016/12/04

佛典故事:鬼夫婦 The Ghost Couple


她靜靜站在城門口,虛軟無力地半倚眺望。

比丘:「妳在這裏痴痴苦等為何所求?」

鬼妻:「大師能看見我嗎?」

比丘:「我早就看見妳了。」

鬼妻:「我家丈夫進城找食物一直沒回來。他不回來,我逼不得已只好一直守在這裏等他跟我會合。」

比丘:「妳丈夫進城做什麼?」

鬼妻:「城裏富貴人家的長老有皮膚病,長巨癰很久了。他身上的巨癰即將爆漿大潰、膿血四溢,我的丈夫特地去蒐集這難得值遇的上味美食,好跟我一起分享。」

比丘:「妳丈夫進城多久了?」

鬼妻:「大師,您看!這城鄰近大江,常有水患。我守在門口,看它淹沒又重建、重建又淹沒,已經反反覆覆重來七遍。我丈夫進城已經這麼久了……」


原典出處:《出曜經》


-修行筆記-

一、人吃了非病即死、充滿細菌病毒致命污染源的膿血是鬼夫婦心目中的美食。是非、好壞、善惡、美醜等二元對立價值標準是否隨業力、業緣不同而有截然不一致的效果?

二、華人世界自古盛行陰陽五行論,習慣用僵化的二元性別對立思惟處理生活決定,甚至部分佛教僧侶也會因為深信古老性別二元論而強調「男眾陽氣重,可以處理車禍現場;女眾陰氣重,千萬不能去車禍現場,一去就被亡魂附身」之類的迷信知見,將不屬佛法法義的華人迷信當成教義知解向信徒宣揚。試問:若陰陽五行論/男女性別二元論是「真理」,男鬼比女鬼陽氣重,又何必受鬼身陰報?男人比女人陽氣重,為何有男眾居士中邪被女眾法師依法相救的現實公案?

三、過度城市化、人口集中化是現代文明國家的發展趨勢。城市如何處理常態天災?除了虛耗重金不斷重建整治以外有沒有治本的辦法?


2016/12/03

解脫愛結


染愛離,心得解脫。

《大智度論卷第三》

九結:愛結、恚結、慢結、癡結、疑結、見結、取結、慳結、嫉結。

《大智度論卷第三》

如水中月炎中水,
夢中得財死求生;
有人於此實欲得,
是人癡惑聖所笑!

《大智度論卷第六》

不繫者,得般若波羅蜜相,觀諸法不生不滅,得實智慧,心無所著,無相之樂,是為不繫。

《大智度論卷第八》

無明故縛,智慧故解,則我無所用。

《大智度論卷第十二》


三寶:人寶、天寶、菩薩寶


是寶有三種:有人寶、天寶、菩薩寶。

人寶力少,唯有清淨光色,除毒、除鬼、除闇,亦除飢、渴、寒、熱種種苦事。天寶亦大、亦勝,常隨逐天身,可使令,可共語,輕而不重。菩薩寶勝於天寶,能兼有人寶、天寶事;又能令一切眾生知死此生彼因緣本末,譬如明鏡見其面像。

次,菩薩寶勝,能出種種法音;若為首飾寶冠,則雨十方無量世界諸佛上,幢幡、華蓋種種供養之具以供養佛。又雨衣被、臥具、生活之物,種種眾事,隨眾生所須皆悉雨之給施眾生;如是等種種眾寶,以除眾生貧窮苦厄。

《大智度論卷第十》


2016/12/01

方便說


世界法中說我,非第一實義中說。以是故,諸法空無我,世界法故,雖說我,無咎。

《大智度論卷第一》


若如外道求索實我,是不可得;但有假名,種種因緣和合而有,有此名字。譬如幻人相殺,人見其死;幻術令起,人見其生;生死名字,有而無實。世界法中實有生死,實相法中無有生死。復次,生死人有生死,不生死人無生死。何以故?不生死人以大智慧能破生相。如說偈言:

佛法相雖空,亦復不斷滅;雖生亦非常,諸行業不失。
諸法如芭蕉,一切從心生;若知法無實,是心亦復空。
若有人念空,是則非道行;諸法不生滅,念有故失相。
有念墮魔網,無念則得出;心動故非道,不動是法印。

《大智度論卷第八》


諸佛說何實?何者是不實?
實之與不實,二事不可得。
如是真實相,不戲於諸法。
憐愍眾生故,方便轉法輪。

《大智度論卷第七》


染淨美醜


如一美色,婬人見之以為淨妙,心生染著;不淨觀人視之,種種惡露,無一淨處;等婦見之,妬瞋憎惡,目不欲見,以為不淨;婬人觀之為樂;妬人觀之為苦;行人觀之得道;無豫之人觀之,無所適莫,如見土木。若此美色實淨,四種人觀,皆應見淨;若實不淨,四種人觀,皆應不淨。以是故,知好醜在心,外無定也。觀空亦如是。

《大智度論卷第十二》


諸法平等


婬欲即是道,恚癡亦如是;
如此三事中,無量諸佛道。
若有人分別,婬怒癡及道,
是人去佛遠,譬如天與地。
道及婬怒癡,是一法平等;
若人聞怖畏,去佛道甚遠。
婬法不生滅,不能令心惱,
若人計吾我,婬將入惡道。
見有無法異,是不離有無;
若知有無等,超勝成佛道。

《大智度論卷第六》


視他婦如母,見他財如火,一切如親親,如是名等見。

《大智度論卷第八》


等心者,經中有言:「云何等心?相視如父母,是名等心。」

《大智度論卷第八》


讚僧


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鴈能遠飛;
白衣雖有富貴力,不如出家功德勝!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多聞辯慧巧言語,美說諸法轉人心,
自不如法行不正,譬如雲雷而不雨。
博學多聞有智慧,訥口拙言無巧便,
不能顯發法寶藏,譬如無雷而小雨。
不廣學問無智慧,不能說法無好行,
是弊法師無慚愧,譬如小雲無雷雨。
多聞廣智美言語,巧說諸法轉人心,
行法心正無所畏,如大雲雷澍洪雨。
法之大將持法鏡,照明佛法智慧藏,
持誦廣宣振法鈴,如海中船渡一切。
亦如蜂王集諸味,說如佛言隨佛意,
助佛明法度眾生,如是法師甚難值!

《大智度論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