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8日 星期一

經懺文化後一章


讀過明清佛教史上近代高僧開示者,通常都知道當時對經懺文化有過路線之爭。部分道場應居士要求開辦經懺佛事以提高收入,部分道場寧願窮困閉關也不理會居士的海陸佛事邀約。以前我不曉得為什麼,幾年前終於懂得。

多年前,有在家菩薩戒弟子私下不好意思地笑笑,覺得他人太窮,沒辦法當功德主:「師父啊,我只能聽經聞法持戒吃素,沒辦法捐很多錢、當大功德主、在法會時站在前排……」

居士們彼此道友當久了,很清楚法會排班背後有文章。他們都知道捐很多錢的就算沒持半條戒、沒空參加開示或禪修、平常不做任何功課,照樣能站在前排當大功德主。這群默默老實修行的人不會嫉妒他人被高調哄抬,卻是面帶羞色地怨怪自己不會賺錢、不夠發財。

經懺佛事排場的的確確形成一種怪現象:不持戒不吃素的人靠酒肉應酬在台灣職場很吃香,事後捐大款站前排當大功德主;真正持戒吃素的人很難打進台灣酒國文化或性招待文化積習已深的下劣社會大染缸,反而為捐不出大錢靜靜往後排站。

古德會堅持寺方杜絕經懺佛事是有道理的,避免居士們到最後不持戒、不聽經、不禪修、不在乎日常薰修,只比誰在法會現場捐錢夠多就算功德大,修行淪為儀式表面,失去實質內涵。

這一兩年觀察下來,會勸法師趕經懺賺錢的居士多半都退了道心,有高比例原本吃素回頭改吃葷食,原本持戒的找藉口破戒。堅持得住的老居士們絕口不提經懺佛事或助念收紅包,而是鼓勵法師常態弘法。

古德力擋經懺文化是正確的--當年高僧們寧願寺方不發財、不出名、不蓋大廟,也要拼命守住居士們的法身慧命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