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7日 星期五

爸爸給錢,我買貼紙


依據幼兒心理學,小孩子在成長初期對「愛」、「善意」、「友誼」的認定經常藉由物質客體判斷,不論是飲食、玩具或來自親族同儕的小禮物。

對語言能力、社交能力都還在淺層摸索階段的幼兒來說,給予或收受禮物(例如貼紙)是最直接表達與確認被愛或善意友誼存在的方法。事實上也不只幼兒這樣啊!家家戶戶的老婆太座們不是用老公上貢薪水袋或拜贈信用卡/副卡當成愛情存在的證據與信物?大人都這樣了,何況小孩子?

為照顧嬰兒,從書皮到版權頁整本K完《嬰兒與母親》這本世界經典名著的我(當初還不是小僧,請叫我姐姐)很早就有這層基本覺悟。爸爸給我的零用錢我便經常固定花費一部分來滿足我個人的「妹控傾向」,尤其是買貼紙送妹妹。那年頭文具業的貼紙生意很好,一大張五元、十元入手,實屬小學生零用錢足以負擔的實用禮物。

貼紙在手,妙用無窮。妹妹愛貼紙,頭腦又聰明,教認字、注音、基本算數、分辨顏色、……等姐妹家教課程都很積極配合。爸爸看在眼裏很高興;自家小孩子成天黏在一起玩又大省補習費、托育費開銷,他樂得出一點點微不足道的零用錢。不是我這個「妹控」吹牛,家妹不到五歲學會四百個以上的正體中文字又會搶爸爸訂的報紙看,真是有成就感。

小僧支持家家戶戶擁有幼小女兒的爸爸慷慨布施一點點貼紙錢讓小女生們交朋友,甚至贊助幼兒園定期採購當教具或作為互贈禮物的班會活動。祝福大眾都教出福慧兼修的女兒。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