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2日 星期四

「無我」的迷失--假如弗洛依德是真的


「無我」奠基於空性,眾生/人類/萬法沒有固定不變的本質、本體、靈魂、靈體、梵我、神我、人我,簡言之,「我」是一種輪迴幻象與識心幻覺。不過,迷失「無我」當成「有我」而衍生種種七情六慾足以變現出大量人間悲劇。

把虛妄的七情六慾我執全當真的心理學宗師弗洛依德自認為是悲觀主義者,採取悲觀向/黑暗向/毀滅向的人性論。他認為人的本質是非理性動物,反對柏拉圖的人性理性論,也反對馬克思的共產主義論述,譏其天真無知又過份理想化如烏托邦。他認為「潛意識心理分析」乃一項探索人性的空前革命性利器:「原我」像滾燙冒泡的失控熔爐,其力量往往凌越「超我」(後天教育薰染的理智或道德或宗教強制力量)。「自我」經常在原我、超我兩極之間掙扎,人生因此充滿困局與不滿,生命充滿苦惱,文明在不滿上建立,人生的目的就是將幸福極大化、痛苦極小化。

弗洛依德認為最大的痛苦源頭來自於衰老死亡、天災意外、人際互動,其中尤以人際互動帶來的痛苦最劇烈、傷害最大,人群以各自失控的原欲互相侵害;各自因自我的分裂、衝突、掙扎、疏離而自害害他。當年弗洛依德的學術直覺、臨床體悟很正確,可惜沒有深入研究探討「我執」、「原慾」、「人際侵害」的交叉關係。若他從這裏下手拆解大量情慾精神病病根,或許看不破放不下的後代子孫也不必為了社會上紛紛擾擾的情殺案、家暴案、性犯罪、情欲糾紛而瞎耗驚人的社經資源吧!

慾念從初初一動即虛妄,本來就假的。假戲真做才有事,看破虛偽不真則天下太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