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愛護動物,角度不同。個人密切注意數年,發現動保團體與放生團體成員通常一葷一素,一信仰一不信仰,一教義一科學,理性溝通平台很難建立。
以係爭個案而言,一次放五萬隻。為五萬隻放生魚的生死,動保團體不忍其死,發慈悲心。但是,八成以上動保團體支持葷食及肉品企業。至少台灣是如此,捨不得放生魚卻認為海鮮魚被量宰乃天經地義。
台灣每年海鮮類肉品從上游養殖到下游出售、宰殺,究竟每年固定約喪生多少隻?會是五萬隻的幾百千萬倍呢?單次放生活動若依科學方法統計下來,冤死眾生約占多少?我認為這是雙方都要面對的死亡現實。死在葷食餐桌與死在不當放生都是橫死。
為了年頭到年尾每天死不完的水族(所謂經濟動物,也就是食物),放生團體不忍其受大規模故養及大量種族屠殺,發慈悲心。由於海鮮魚實在太多、被殺食者太多、年頭死到年尾,佛子通常很難理解為何放生過程的「相對少數」死亡會被放大炒作,他們覺得在發心搶救即將被人類同胞大屠殺的生靈。
筆者謹供養一點點思考方面的薰修與長期關心動保的心得,嘗試提出溝通可能下手處。兩個團體都慈悲,不一樣的慈悲,不一樣的立足發心點,不一定要起衝突定勝負,相反的,可以互補缺點,成為整合非宗教界及宗教界的優秀動保團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