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日 星期日

心病與身病


深信三世因果,尊重生命
彼此扶助,絕不歧視病人


清淨自性,心體無病。理上如是,然無始劫來迷惑顛倒,不肯認真如卻肯認無明,心病由此幻生。心病大分為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三種,病根為無始無明大心病。亦可分為三毒病(貪瞋痴)、五毒病(貪瞋痴慢疑)、百八煩惱病、無量無邊微細煩惱病。嚴格說來,只要未究竟成佛,人人皆有心病。

心病之外,尚有身病。四聖諦做為真諦之核心教義,苦諦為入道初門。苦諦開列八苦,病苦乃其中之一。身病粗分為業障病、業報病、飢餓病、四大不調病等。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生病的經驗,生病是生命的存在特質之一,無人倖免。

身心互相影響,身理影響心理,心理也影響身理。心病與身病能互相影響增上,也能互相影響而消褪,端視個人日用造化。

以病識感而言,一般而言,僧眾的病識感比在家眾更強,相對細心而敏感,對身病的四大變化或病癥容易察覺,對心念上的無明煩惱也容易發現、承認。為此,醫者或謂宜特別開立「僧伽醫療研究及臨床治療」科別。其專業見解以為,在醫學實務上,整體而言,僧眾的病情發展、治療效果、後續追蹤各方面的統計資料數據都與在家眾明顯不同,僧眾是一群很特殊的「病人」。

醫界的說法的確有幾分道理。僧眾生活主要目標在於修行,二六時中經常在發現、處理大大小小的心病與身病,面對病況時通常很坦然,直下面對、承認自身有累劫宿世業障。對病僧而言,對疾病這種人生八苦必備經驗不僅不用掩飾或否認,相反的,反而是修行消業轉業的契機。由於病患不逃避或遮掩病苦,將醫療過程中久病成良醫的醫學常識薰修當成醫方明來修持,大方看病、治病、懺悔用功回向,反而醫療效果總體而言表現不錯。這也是醫者對僧眾的高治療成功個案比例稱讚有加的理由之一。

連法師都大方承認自身尚未成佛,業障深重,多生累劫罪業無量,種種心病與身病都在,隨業而現,世間人就更沒有立場歧視任何病人了。出家眾都已經大方承認自己有種種病苦了,在家眾豈不是更應該彼此體諒?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