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迴是一場說不完的故事……
一、當竊盜集團遇上老太婆
那輩子,有三十二個男人組成一個竊盜集團。他們聯手偷了一頭牛,偷偷摸摸地帶到一個獨居窮老太婆的後院,打算現宰享用。老太婆沒有一兒半女,很歡迎這群年輕人;她拿出薪柴,煮滾開水,備妥各類食具,等他們動手殺牛。
當男人們臨下刀時,牛下跪求饒,淚眼汪汪地拜託人類放他一條活路。竊盜集團做多了壞事,哪肯心軟放棄美食呢?男人們不答應,決定非殺不可。臨死的牛恨了。牛恨到骨子裏;恨人的自私無情。牛掉下眼淚,在心底默默立誓:「你們現在殺我,等來世再相見時,我絕對不放過你們!就算你們修行得道,我還是不放過你們,走著瞧!」
凡夫俗眼,通常以為牛被人吃是天經地義。那輩子結一場殺牛惡緣,她萬萬沒料到這輩子牛有福報轉世當人間的國王;她更沒料到牛的怨恨毒誓成真,殺光竊盜集團所轉世的三十二個年輕男人。更可悲的是被謀殺的三十二個人不是別人,更不是外人,而是她這輩子的親生兒子。
二、當香客遇上富太太
她和那三十二個人會當母子,緣結在那輩子。
迦葉佛住世時,她是個信敬三寶的佛弟子,也是當地有名的富太太。有一天,她帶混合各色香料的上等好油出門,打算親自塗上佛塔,作為供養。半路上她遇見三十二個路人,開口勸說:「年輕人,我想用香油塗塔。你們可以來幫忙,一定會增長福德,生生世世相貌端正,力大無比。」
三十二個年輕人聽了很歡喜,就一起前去塗塔,並立下誓願:「這位老太太讓我們種福田,希望我們生生世世尊榮富貴;希望她當我們的母親,我們當她的兒子,不相捨離,見佛聞法,速得道果。」富太太很喜歡他們,聽他們發願當母子,當場也欣然同意了。
凡夫俗眼多以親緣為貴,不知多生累劫恩恩怨怨,善惡緣夾雜,業果成熟現前則受報。她當初以為自己替來世預約了一大群好兒子;她不知道將來等著她的人間家業幻夢,是一場悲哀至極的白髮人送黑髮人。
三、當國親驕子遇上王臣寵兒
這輩子,她是名叫毘舍離的美貌聰明富家女,娘家婆家都十分看重她。波斯匿王聽說她種種事蹟,非常欣賞,特地收她為義妹。身為王妹的毘舍離婚後共生了三十二個兒子,每個都是大力士,名聞全國。
兒子長大,毘舍離為他們準備婚禮事宜,也請佛陀與僧眾到家裏應供。聽完佛陀說法,毘舍離全家老少都證得初果,只有最小的么兒例外。年紀最小的他乘著白象出門遊玩,在護城河上的大木橋中央,和輔相的兒子遇上了。一個是騎白象的國妹么子,一個是乘車的輔相驕兒,狹路相逢,各恃己尊,誰也不讓誰,沒有人願意主動避道。
長期習慣身份所附加的權力之後,沒有誰願意認輸;個個都自認為自己比較高貴。毘舍離的么兒天生是個大力士;他起了大瞋心,彎腰捉住輔相的兒子,把他連人帶車扔到橋下的護城河裏。輔相的兒子打出世就養尊處優,哪裏吃過這等苦頭?全身痛得不得了的他,哭哭啼啼地爬上岸,決定回家向父親告狀。
凡夫俗眼爭眼前勝負、奪眼前利益、搶眼前地位、計較眼前功名,折磨加害他人也在所不惜。毘舍離的小兒子想也沒想到,他一時傲氣的代價是全家兄弟總共三十二條人命。
四、當家庭慘案演變為宮廷命案
等不知情的三十二個大力士兄弟開開心心收下大禮,輔相便快馬入宮求見波斯匿王。「國王啊,毘舍離那三十二個兒子,個個年盛力壯,一人能敵千軍,不可小看。他們如今心懷詭計,圖謀不軌,打算害王犯上啊……」看波斯匿王一臉不相信的表情,他又加重語氣:「我說的都是事情啊,半點虛假不得。現在有件事可以用來證明,他們訂製利刀,天天偷藏在馬鞭裏帶進宮。從這點小動作來推理,足證是居心不良想造反啊……」
半信半疑的國王把馬鞭調來一查,果然每一條都內藏利刀。物證當前,他相信了輔相編出的「叛國故事」,就在內宮佈下人手,將三十二兄弟輪流召進宮裏,召一個殺一個,殺完三十二個人,再把三十二顆人頭集合在一個大秘函內,外加封印,送到義妹毘舍離家裏。
凡夫俗眼,以為此生此世的人身是真的。國王不知道他曾經是頭待宰求情的苦牛,更不知道義妹曾經是吃他牛肉的助殺老太婆,當然也不記得三十二兄弟是偷牛殺牛又吃牛的竊盜集團份子。這輩子,事實也很單純:一個在凡夫位上的普通國王下令殺了三十一個初果聖人和他們唯一沒證果的么弟,成為一個擁有國王身份的殺人犯。
五、當年輕愛子只剩冰冷人頭
聽完這番開示,毘舍離當下霍然開悟,證得三果阿那含。她歡喜合掌,向佛陀說道:「請佛陀慈悲,成就我四個心願:第一,供養諸病比丘充足的湯藥飲食。第二,亦供養看病比丘飲食。第三,先供養遠來的比丘。第四,替遠行的比丘辦妥糧餉。理由是諸病比丘若沒有湯藥、好飲食,病不容易好,甚至會喪身失命;看照顧的比丘,若沒有飲食來源就要外出乞食,時間無法固定,對於病人的需要可能會出差錯,而病人起煩惱病更不容易痊癒。從他方遠道而來的比丘,人生地不熟,若外出乞食,可能會遇到惡犬、惡人的加害侮辱;所以應先供養。遠行的比丘若沒有糧餉,或是沒有同伴、路途危險、多諸毒獸,有可能發生急難,所以我也應當供養。」
佛陀聽完毘舍離的願心,十分讚嘆:「善哉、善哉,你的願心十分廣大,和供佛沒有差別啊。」等佛陀與眾僧離去後,她打開國王送來的秘函一看,裏面整整齊齊地排列著三十二顆人頭。她現在已是愛染微薄的三果聖者,不生懊惱之心,只是淡淡說了一句話:「可痛啊、可悲啊;人有生就有死,無法長久。輪迴怎麼這樣啊……」
六、當暴政無道引發廣大民怨
當母親的毘舍離有三果聖者的證量,沒有半點復仇雪恨之意。可是三十二個兒子畢竟是她娘家、婆家共同的香火命根,親族眷屬接到消息,馬上集體憤恚不平:「這個國王慘無人道,竟敢枉殺善良百姓。我們要集合兵馬,替他們報仇!」
在軍隊包圍中,佛陀平靜地開示著。
當竊盜集團遇上老太婆,殺牛在那輩子。
當香客遇上富太太,發願當母子在那輩子。
傲慢、欺凌、報復、設計、謀殺、怨恨……複雜難解的恩恩怨怨,在這輩子。
等佛陀把故事說完,意圖叛變的民兵惡念也熄了。他們想:「過去生被殺的牛已經投胎成今生的波斯匿王,反過頭來殺了三十二個殺牛人,以命債抵命債。波斯匿王畢竟是我們的國主,我們又何必起惡心去殺他呢?」叛軍集體放下兵器,求國王赦免叛國之罪;波斯匿王也欣然同意,一觸即發的戰事立刻化為無形。
從嘴邊一頓牛肉開始,轉世受生、宮廷恩怨、陷害謀殺,直到國家面臨一場民兵叛變,這當中的因因果果,又哪是凡夫俗眼所能判別?
原典出處:《賢愚經、梨耆彌七子品》
-延伸思考向度-
一、殺業與戰爭有何因果關係?貪吃與殺業有何因果關係?見殺隨喜有何業報?
二、傲慢心引生瞋恨心,致生無量惡緣。如何避免為社會地位與權勢而驕慢?
三、身為局外人,開口勸他人「原諒」非常容易;等身歷其境、親自面對時,難度往往相當高。百分之百的原諒、完全放下復仇(以殺報殺)的業緣,是否要有一定證量才有可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