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9日 星期三

內、外、自己、別人


「修行要向內看,不是向外看。」
「修行要看自己,不是看別人。」
從客觀第三人的立場以觀,又如何?

佛陀沒有諸如此類刻意強化內外自他等二元對立妄見的教法。這種近代在民間廣為流傳的說法究竟是從哪裏來的?出處不詳,無從考證。從發話者對受話者的能所立場以觀,這兩句耳熟能詳的話充滿矛盾:

受話者是發話者的「外境」與「別人」,發話者是受話者的「外境」與「別人」。當發話者對受話者說:「修行要向內看,不是向外看。修行要看自己,不是看別人。」的當下,發話者本身正在從事向外看、看別人的行為。發話者並不只是單純地向外看、看別人;而且,還積極主動發聲影響對方的觀念與行為,希望別人(受話者)只要管他自己一個人,別干涉外境或別人──包括身為受話者的「外境」與「別人」的自己(發話者)在內。

若以客觀第三人的立場來觀察這樣的對話,簡而言之,就是甲方主動干涉乙方並進一步要求乙方別干涉甲方的行為。也就是本身又看外境又看別人的甲方片面要求乙方不可以看外境、看別人。如此自我矛盾的兩句話為何鮮少受質疑呢?因為在這兩句話被提出來的場合,甲方和乙方通常站在社會地位極不對等的位置上──地位不對等到足令乙方完全忘記深入思惟它的矛盾在哪裏:甲方正在要求乙方做一件甲方本人根本沒做到的事。

正因此,這兩句充滿矛盾的話通常只會作為一種單向施壓出現在權力關係落差極大的兩個人之間,處於劣勢地位者也常常不假思索照單全收。一個百分之百只看自己、不看外境的人根本不會想藉由說話影響別人及外境、並且積極主動向別人講這兩句話啊!這兩句話真正要表達的後設道理是這個:「我才有資格看別人、看外境;你沒有。聽我的話,你管你自己就好,我才有資格干涉外境和影響別人。」

此外,這兩句話放在教育界也無法適用──一個完全看自己不看別人、向內看不向外看的人根本無法擔任教育者的工作,無法從老師的角色立場針對諸般「境界」法相指導身為「別人」的學生。若連世俗教育界都無法適用,出世法的教育就更不用提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