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3日 星期日

被誰消費的信用?


台灣民間對出家眾有深重誤解,以為個個都是皇寺富僧,常常熱情拉金融生意。路過銀行門口,大陸銀行分行行員會遞上宣傳單推銷人民幣(註:兩三年前尤其如此。會上網查大陸當地產官學界第一手資料者早知道大陸本身已經內部預告經濟衰退、急速老化、成本上漲、市場飽和、勞力短缺、嚴重過勞,但拒絕上網、排斥國際觀的中老生代不知道,以為在新聞上宣傳的檯面好聽話全是真的),商家則三不五時遊說辦張信用卡。

說到信用卡,當年不滿二十歲的我對信用卡的人生第一課就是「卡奴破產」。我是學生,朋友是上班族,朋友直到卡刷爆、好幾張卡債以債養債再也撐不下去,都決定要宣告破產才來找我求救。素日忙課業的我拿她給的文件細讀後不禁傻眼:這種故意把字體印刷到小到肉眼難以閱讀的定型化契約不是專攻財經法或金融相關專業的人都沒有百分之百把握已充分理解契約內容及法律效果,一個才二十出頭、專科隨便混畢業就出社會的普通人要如何面對金融事業體單打獨鬥?

在當時股票萬點、滿街橫財的台灣,信用卡這項時髦商品成為年輕世代爭相持有的新興玩意兒,代表身份轉大人、出門有面子、可以在同儕面前擺酷耍帥,除了乖乖大學生無卡一身輕以外,其他出社會的朋友全都有卡,最誇張者皮夾一亮一整排不下六、七張以上。然而,信用卡消費在台灣意義不同於歐美:

一、歐美社會以電子金融交易為主流,日常生活很少人會用現金交易。歐美信用卡使用上形同電子錢包,在最平常、平凡、普通、廉價的日常消費場合全都可以使用,拿信用卡照刷特價便宜貨,連買甜甜圈、平價咖啡或上非連鎖雜貨店都能刷,但是台灣不同。台灣與歐美相反,台灣以現金交易為主流,使用電子金融交易為例外,採行信用卡消費服務的業者不是屬於奢侈性消費就是隸屬於大型財團企業下線連鎖事業,相對昂貴、高級、或非生存所必要。我的朋友們自從辦了信用卡就明顯從平民化便宜消費場合轉向中高級消費取向業者,辦卡沒有讓他們理財更節儉或生活更精打細算,而是花更多、花更快、花在以前不會花的昂貴事項,背卡債變卡奴再年紀輕輕宣告破產。

二、台灣以20%為法定利息上限,超出則屬違法暴利,契約無效。信用卡定型化契約的循環利息偏高,只要消費者一不小心重重加乘就上飆至15~18%,若再加上無利息之名、有收入之實的月費、年費、手續費等大量其他衍生費用,一張信用卡要帶來超出20%的實際收益並不太難。關於這點,法界無可奈何;換個名詞講法或做法、發明幾個新興行政手段就無法可管,只能要消費者自己小心注意。

三、信用卡定型化契約由於是由金融界企業財團片面主導的契約,內容對業者非常有利,對消費者非常不利,沒有完整呈現雙方就信用卡金融消費衍生的複雜利害關係。消費者辦信用卡後就變成無償提供銀行一本人生日記的「透明人」,所有原本不必向社會公開揭露的個人消費習慣、嗜好、理財模式、經濟能力、生活空間、出入境觀光紀錄等等都會成為可供銀行分析使用的資訊財產。假如是銀行與特定商家合作研發的特約商店金融卡,這些數量龐大的消費大數據會成為業者經營、廣告、進出貨、商業行銷的重要商業決策參考,能替業者省下龐大廣告支出及資訊不足的錯誤商業決策帶來的鉅額損失。這些個人消費資料很有經濟價值,不但有商業利益也是個人隱私,消費者不但沒有因為無條件提交這些能帶給企業財團豐厚收入的重要資訊從銀行與商家賺取應得報酬,相反的,還要依使用者付費原則給付大量名目不一的費用給金融業者。「使用者付費原則」是有明顯階級後設的經濟概念;很顯然低階經濟階級要老實付費,高階經濟階級不用。

假如你問我信用卡制度合不合理,我認為它故意忽略一項龐大經濟產值:消費者本人的消費資訊。假設一張信用卡收幾千元年費,它所蒐集的大量個資可能年平均市值上萬。這些大數據在商場是有價商品,而且是大金主、大財主、大企業家願意重金採購的重要資訊商品。純就經濟論經濟,銀行與商家付錢向消費者購買有龐大經濟產值的真實消費個資才合理,就算扣除行政管理費用也還有剩。為何人類要付年費給銀行又免費把屬於自己的有價個人資訊全都無償贈與對方?也許消費者一直太善良?

這倒不是說金融業者就不辛苦;台灣銀行金融業者又有苦說不出,苦在心頭口難開。「哎,我們就國情特殊,」銀行主管苦笑,「別國銀行可以做的事我們不可以,我們跟其他國家的金融系統比起來真的比較封閉,有很多別人沒有的限制跟規定。」要不是「國情特殊」而「諸多限制」,台灣金融業也不必自綁手腳、關在小島內年頭到年尾拼命行銷信用卡開財源,想方設法從尋常老百姓那可憐兮兮的22K上頭猛搾,再為有的沒有的不成理由的古怪理由賴帳拖款欺負其他有事業互動的公司。

如果台灣不是一直被打壓、被虐待、被剝削、被排擠而無法光明正大充分國際化,如果台灣金融業者的遠見抱負能拿全世界當版圖,還會需要執著島內信用卡市場?把地球版圖還給台灣金融業,國際市場大大打開,金融業才有龐大剩餘利潤當公益與小老百姓分享、回饋國家社會,而不是苦得不得了的金融業者與苦得不得了的消費者相煎惡性循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