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 the cloud be the cloud, water be water. Limitless,pure, and empty in essence, actually nothing's been written. 雲水無界,無界無非界。
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
傳統的兩難
佛教界與天主教界向來友好,神職人員是畢生好友,修行教義與修行方法上多所交流,經常有不謀而合的共享宗教體驗。聽完一堂介紹天主教神學/哲學大師MacIntyre的課程,分享一點心得。
一如走過股市萬點狂潮、迷失在滾滾鈔浪裏的台灣人渴望心靈改革而重返宗教修行生活,法國亦然。右派的後現代主義強調傳統的理性以對抗現代主義批判一切傳統為不理性表徵的基本指摘,高舉傳統(不僅宗教傳統)的倫理正當性,重返神學秩序,反對個人主義、自由主義,與保留相當邊緣批判精神的以傅柯為代表的左派後現代主義相反。
倫理是什麼?
道德是什麼?
傳統是什麼?
倫理道德的哲學歷史研究核心命題之一為傳統是否為倫理道德系統必要要素?立基於神學信仰的此派論述傾向認為道德論述必須重返天主教傳統以達成一致的、無矛盾的道德論述。它批判現代主義,視現代主義本身就是一種必須打破的傳統,認為現代主義自身因打破所有傳統的一致性而解體並遺留下矛盾充斥的殘缺倫理價值系統與其他問題。負負得正,反反傳統則重新尊奉傳統,批判現代主義傳統,主張現代主義所批判的其他傳統具備理性特質,不再鼓勵前提全無設限的自主思考與全新啟蒙洞見,停止解構歷史保留的所有價值系統。
這聽來是不是非常熟悉?沒錯。民國八十年代迄九十年代的宗教復興熱潮正是如此,只是主導台灣宗教活動的不只是天主教、基督教,還有人口號稱占四分之一強的佛教。差別只在佛教界習慣以經文、漢化道德古文、俗民教條(尤其仿漢唐的絕句詩偈體例)帶領道德文化,很少引進西方學術菁英式的完整現代道德論述。
西方神學在後現代思潮中力圖振作,主張「應然」建立奠基於神學傳統,以此彌補facts與value間的gap。神聖立法的神聖性建立於歷史傳統及社區秩序(historical content and community order),上溯到古希臘哲學傳統,試圖回覆被現代道德理論排除的美德(virtue),注重社會實踐及社會傳承,以便解決現代主義的崩解及不一致性,用傳統與典範型塑人格與社會。比起善惡相對的自由派主張,此說更傾向於建立道德論析的單一性、一元性。它承認中立立場事實上並不存在。雖不存在,但傳統可以被理性表述、被分析、被批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這種在道德論述上傾向追求單一化、一元化、單向化的古典風格當下在台灣亦見於一神教中的少數保守信徒身上,不願社會朝多元包容的國際潮流發展,希望退返以一元價值建構的中世紀王權世界下的政教合一世界,律法只有一個,秩序只有一套,面對王權菁英制定的單一社會規則時所有主權不在民的卑微人類都要無條件服從。
理性是什麼?
單一化的社會結構機制或多元化的社會結構機制何者更理性?除了左派、右派、落兩邊派以外,期待不二實相派有更出格、更超然的創見解答!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