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亂不味故,應具足禪波羅蜜。
《大智度論卷第十七》
譬如然燈,燈雖能照,在大風中不能為用;若置之密宇,其用乃全。散心中智慧亦如是,若無禪定靜室,雖有智慧,其用不全;得禪定則實智慧生。以是故,菩薩雖離眾生,遠在靜處,求得禪定。以禪定清淨故,智慧亦淨;譬如油炷淨故,其明亦淨。以是故,欲得淨智慧者,行此禪定。
《大智度論卷第十七》
禪為守智藏,功德之福田;禪為清淨水,能洗諸欲塵;
禪為金剛鎧,能遮煩惱箭;雖未得無餘,涅槃分已得。
得金剛三昧,摧碎結使山;得六神通力,能度無量人。
囂塵蔽天日,大雨能淹之;覺觀風散心,禪定能滅之。
《大智度論卷第十七》
汝已剃頭著染衣,執持瓦鉢行乞食,
云何樂著戲掉法?既無法利失世樂!
《大智度論卷第十七》
禪,秦言思惟修。言禪波羅蜜,一切皆攝。
《大智度論卷第十七》
修何事、依何道,能得初禪?依不淨觀、安那般那念等諸定門。
《大智度論卷第十七》
持戒清淨,閑居獨處,守攝諸根,初夜後夜,專精思惟,棄捨外樂,以禪自娛。離諸欲不善法,依未到地,得初禪。
《大智度論卷第十七》
諸聖人樂無漏定,不樂有漏;離欲時,淨有漏不樂而自得;今欲除其滓穢故,以無漏練之。譬如煉金去其穢,無漏練有漏亦復如是,從無漏禪起入淨禪,如是數數,是名為「煉」。
《大智度論卷第十七》
禪是波羅蜜之本。得是禪已,憐愍眾生,內心中有種種禪定妙樂而不知求,乃在外法不淨苦中求樂。如是觀已,生大悲心,立弘誓願:「我當令眾生皆得禪定內樂,離不淨樂;依此禪樂已,次令得佛道樂。」是時禪定得名波羅蜜。
《大智度論卷第十七》
菩薩入深禪定,一切天人不能知其心所依、所緣,見、聞、覺、知法中心不動。
《大智度論卷第十七》
菩薩知諸法實相故,入禪中心安隱,不著味;諸餘外道,雖入禪定,心不安隱,不知諸法實故,著禪味。
《大智度論卷第十七》
菩薩觀一切法,若亂、若定,皆是不二相。
《大智度論卷第十七》
多聞持戒禪,未得無漏法;雖有此功德,此事不可信!
《大智度論卷第十七》
是故知取亂相,能生瞋等煩惱;取定相,能生著。菩薩不取亂相,亦不取禪定相,亂、定相一故,是名禪波羅蜜。
《大智度論卷第十七》
若得諸法實相,觀五蓋則無所有,是時便知五蓋實相即是禪實相,禪實相即是五蓋。菩薩如是能知五欲及五蓋,禪定及支一相,無所依入禪定,是為禪波羅蜜。
《大智度論卷第十七》
禪、定、解脫、三昧有二種:一者、離欲時得,二者、求而得。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