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十一》
不淨施者,直施無所為。或有為求財故施,或愧人故施,或為嫌責故施,或畏懼故施,或欲取他意故施,或畏死故施,或狂人令喜故施,或自以富貴故應施,或諍勝故施,或妬瞋故施,或憍慢自高故施,或為名譽故施,或為呪願故施,或解除衰求吉故施,或為聚眾故施,或輕賤不敬施。如是等種種,名為不淨施。
《大智度論卷第十一》
為道故施,清淨心生,無諸結使,不求今世後世報,恭敬憐愍故,是為淨施。淨施是趣涅槃道之資糧,是故言為道故施。若未得涅槃時施,是人天報樂之因。淨施者,如華瓔珞,初成未壞,香潔鮮明;為涅槃淨施,得果報香,亦復如是。
《大智度論卷第十一》
《大智度論卷第十一》
是布施法,若以求道,能與人道。何以故?結使滅名涅槃。當布施時,諸煩惱薄故,能助涅槃。於所施物中不惜故除慳,敬念受者故除嫉妬,直心布施故除諂曲,一心布施故除調,深思惟施故除悔,觀受者功德故除不恭敬,自攝心故除不慚,知人好功德故除不愧,不著財物故除愛,慈愍受者故除瞋,恭敬受者故除憍慢,知行善法故除無明,信有果報故除邪見,知決定有報故除疑。如是等種種不善諸煩惱,布施時悉皆薄,種種善法悉皆得。布施時六根清淨,善欲心生,善欲心生故內心清淨;觀果報功德故信心生,身心柔軟故喜樂生,喜樂生故得一心,得一心故實智慧生。如是等諸善法悉皆得。
《大智度論卷第十一》
《大智度論卷第十一》
《大智度論卷第十一》
《大智度論卷第十一》
《大智度論卷第十一》
《大智度論卷第十一》
《大智度論卷第十一》
《大智度論卷第十二》
《大智度論卷第十二》
檀有三種:一者、物施,二者、供養恭敬施,三者、法施。云何物施?珍寶、衣、食、頭、目、髓、腦——如是等一切內、外所有,盡以布施,是名物施。恭敬施者,信心清淨,恭敬禮拜,將送迎逆,讚遶供養——如是等種種,名為恭敬施。法施者,為道德故,語言論議,誦讀講說,除疑問答,授人五戒——如是等種種,為佛道故施,是名法施。是三種施滿,是名檀波羅蜜滿。
《大智度論卷第十二》
《大智度論卷第十二》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二》
二種施中,法施為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二》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二》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二》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九》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
生死輪轉利益之業,無過布施,今世、後世隨意便身之事,悉從施得;施為善導,能開三樂:天上、人中、涅槃之樂。所以者何?好施之人,聲譽流布,八方信樂,無不愛敬;處大眾中無所畏難,死時無悔。其人自念:我以財物殖良福田,人天中樂,涅槃之門,我必得之!所以者何?施破慳結,慈念受者,滅除瞋惱,嫉妬心息;恭敬受者,則除憍慢;決定心施,疑網自裂;知施果報,則除邪見及滅無明。如是等諸煩惱破,則涅槃門開。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三》
如菩薩行布施時,若有慳心起,令布施不清淨,所謂不能以好物施;若與好物,不能多與;若與外物,則不能內施;若能內施,不能盡與;皆由慳心故。菩薩行般若波羅蜜,知一切法無我、無我所,諸法皆空,如夢、如幻;以身、頭、目、骨髓布施,如施草木。是菩薩雖未得道,欲常不起是慳心,當學般若波羅蜜。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