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

佛典故事:壞孩子 Bad Boy


身為集雙親寵愛於一身的獨生子,K從小就被慣壞了。父母就他一個心肝寶貝,望子成龍,辛辛苦苦工作營生把血汗收入全用來栽培他,早早送他去讀書求學。很可惜,K無知不懂事,完全不珍惜父母的用心良苦與日夜付出。白天上學老師教過的課程在晚上回家以後不溫習也不思惟,用不上功。由於學習態度不佳,年復一年高昂學費耗盡家財,仍舊一事無成。

眼看愛兒不是做學問的料,父母無奈退而其次中斷學涯,親自指導他繼承家族事業、謀生賺錢。可是,K驕縱成性,老師都管不動了,何況是處處讓他七分的痴心父母?他懶散懈怠一如以往,這不做那不做,這荒廢那擺爛,不消多久敗家局勢便一發不可收拾。

長大以後的K十分任性妄為,無所顧忌。血拼興緻一來就典當變賣家產,蓬頭垢面連衣服都不洗髒亂不堪,個性吝嗇、粗魯、火爆、又愚痴,既不在乎形象也不理會社會觀感,無恥到家。K不但學業、家業兩頭落空,要命的是人格發展嚴重扭曲,變成舉國嫌厭的壞人,出門在外都沒人想搭理他。人生淪落到這可悲可嘆的處境,K依然故我不知反省,千錯萬錯全都別人的錯:「哼,一定是爸爸媽媽家庭教育失敗,老師也沒本事不會教!我交的朋友一定程度不好、水準不高!祖先沒陰德,神靈不保庇,大家都對我不好,害我一生坎坷不如意!哎,世俗在家沒半點好運,不如隨佛出家有福報!」

哪輩子修得的大善根?人生走到走不下去的地步還能起心動念出家也著實相當不容易!K當機立斷馬上行動,衝出門就登門拜佛,一見撲地便求出家。「佛陀啊,佛法大道寬廣,無所不包無所不容,一定不會像凡夫俗子一樣嫌棄我!我想追隨您出家當您的弟子,求您恩允!」所謂不學無術的古代敗家子還有此等口才與禮儀,我們現代末流子孫豈不慚愧?

出家必須因緣具足。光起心動念求出家不夠,還必須有大量因緣和合成就才能成辦。為等因緣具足,有人等到下半生,有人等到年老垂暮,有人等到下一世,有人等到百劫千生。K有出家因緣,但是不是當下,不是現在。

「修行求道要行止清淨,」佛陀慈眼注視著謙恭跪地的K:「現在的你從頭到腳都是世俗染污習氣,就算一時勉強剃度出家又有什麼好處?你不如先回家,好好孝順父母,認真學習,把師長教導你的道理反覆溫習通透,精進勤勞打理家族事業,把家庭經濟生活穩定下來。等你的家庭生活富裕快樂、沒有後顧之憂,懂得以禮儀節制自己、不犯冒別人,每天都能按時沐浴更衣、言行怡人、謹言慎行,有能力把持心念,專注做好每一件本份事,保持平常心把生活過好,讓別人對你徹底改觀以後才有辦法出家入道!」

K跪地恭聽。這一輩子從來沒有任何人讓他心服口服,依教奉行,如此心悅誠服受教改過的經驗實屬畢生初體驗,非常珍貴。他的表情非常虔敬謙遜,令身上髒亂不堪的垢衣服顯得十分不協調。

佛陀知道這是可度法器,更進一步開示:「不誦習正法是語言之垢,不勤勞是家務之垢,不乾淨整潔是形象之垢,放逸懈怠是事業之垢,慳貪小氣是布施之垢,邪曲不善是行為之垢,從今生到來世一切薰染的惡法是生死常垢!一切污垢當中最染污的無非是無明愚痴心垢,想學修行就要捨離這一切垢染,比丘是了無垢染之人哪!」

啊,我白活這麼多年!K心想。原來我一直是這麼驕傲愚痴,半點覺性也沒有!K不是口頭講講,他是真心誠意想求出家。為了出家,K恭敬頂禮感恩佛陀慈悲開示後立刻回家,反省檢討改過,把佛陀指導的一一放到生活當中實踐:孝敬父母,尊師重道,勤誦經法,奉修家業,以戒自制,依道而行。他的改變看在所有鄉親父老眼裏,大家都非常感動。短短三年內,K不但洗刷掉過往的敗家子污名,還被當地人士讚為當代賢士!

「佛陀,弟子花了足足三年實踐您的教導,」K又再度跪在佛前:「蒙佛恩訓讓我重生,我完全洗心革面脫胎換骨,改惡行善,讓大眾歡喜、肯定。唯願您的慈大悲度弟子出家修行!」

佛陀:「很好!」這次因緣具足了。K披剃出家後精進修習止觀,思惟苦集滅道四諦真理,沒過多久就身證阿羅漢道。


原典出處:《法句譬喻經   塵垢品》


-修行筆記-

一、由於資訊不足或消息錯誤,民間對出家觀感通常與事實出入頗大。一般人經常以為出家人太多則人類會絕種,事實上是自從佛陀住世以來出家眾人數一直是全球幾億人口中的幾萬人次而已,一向只占全球萬分之幾,出家人口稀少到自古迄今從未對全球人口爆炸走勢起過任何明顯的抑制功能。一般人經常誤以為出家眾是違逆、拆散良善家庭出家,不知道多數來自功能失調的問題家庭。一般人想像中以為出家很容易,不知道發心求出家者少,求出家被拒絕的人數又遠超被接納的人數,真正因緣具足出家有相當難度,最難是本人千般萬般放不下、無法辭親割愛揚棄功名。

以當今台灣人口總數為例,全台逼近二千四百萬人次,是荷、西、明、清、日、民國數百年現代文明建設歷史以來空前最高點。當今台灣「少子化問題」是用語不當造成的誤解,事實上是指「高齡人口與低齡人口比例不當失衡」造成青壯勞動人口、新生兒人口不足以負荷大量退休熟齡人口的瓶頸,不是總人口不足,而是人口世代比例不正確,老過多、少過寡對社會運作相對不利。整體而言,台灣人口密度依舊太高,人口總數也依舊處於人口爆炸走勢尖端,只是為六零年代戰後嬰兒潮世代老化形成過份龐大的熟齡人口付出歷史代價。嬰兒潮集體老化形成老人人口比例過高的現實才令合理的新生代出生人口相對比例不足。換句話說,當初戰後嬰兒潮本質上就是欠缺人口政策長期規劃前瞻視野的短線爆生潮流,當嬰兒潮處在中年期以前是舉國勞動力黃金時期,當嬰兒潮集體老化就理所當然成為龐大的非勞動人口,當下全球都在為兩次世界大戰時期前人的短視近利、無視後代處境付出慘痛的巨大代價。

「少子化」是不敢明文責怪老生代毫無遠見的超生現實(定業)之下的柔性誤導用語。現實是「老人化」,老年人口比例超高,才令依照正常環境壓力承載力、正常社經負荷能力出世的新生代人口看似「相對太少」。

人口政策宜中道。人都會老、會死,一兩個世代只看眼前近利催生超生的惡果就是再過幾代以後的子孫吃苦受罪,一如當今全球各國都在為嬰兒潮超生的既定事實扛負「新生人口不足以支撐大量老年人口的經濟重擔」的歷史共業一樣。

從古迄今,出家眾人口比例之低從未逆轉人口爆炸走勢。基礎人口學最好列入各國基本通識教材,一勞永逸停止對出家事的慣性污名之餘,對香火文化、生育迷思、性別歧視打造的人生苦況也大有助益。

二、中譯佛經原文只稱「有人」,未指明這尊阿羅漢尊者的俗名。權名為K是個人對文豪卡夫卡致敬之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