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1日 星期六

非兩願分手:女性化霸凌(九十一)


分手經驗就像打卡介苖、流行性感冒一樣普遍

社會學系所專家學者會提出專業見解:愛情事實上是一種高度社會化的社會行為,受制於社會條件。社會條件改變,愛情就容易改變,不論是何種方式或內容,視個案有多種可能。

最常見的社會條件制約是身份、位階。身份位階最普遍的分類選項是家庭、學校、職場、社會階級、次級團體、國家認同、文化屬性、宗教信仰等。情境式戀愛或情境式婚姻高度仰賴雙方的身份特質夾帶的社會條件,直接以家庭條件、學校環境、職場共事決定對象。因此,學生時代的不穩定戀愛往往有高比例在「畢業潮」終了。情境式戀愛,位階式擇伴,一旦社會條件更強更高更好更符合利益的新擇伴人際圈出現,戀人當中被新的強勢擇偶圈吸引的一方很容易主動提出分手。分手是為了換伴。

學姐臨畢業前找我談心。

她很美,很有腦,三圍細緻又有千金氣質,很受歡迎,身後向來不乏成群列隊的男知青追求者。我不知道她竟然默默承受這麼多。她最近剛分手的男朋友是研究生,家境優渥,上學總有私家名車可開,是個典型富家少爺。交往數月後,她發現他醋勁重、控制欲強、占有欲重、容易嫉妒展現暴力行為,愈來愈常口出惡言或摔東西。她很擔心自己受傷,認定對方的人格特質、暴力傾向不宜論及婚嫁;既然遲早要分手不如早點分,畢業在即,不論投身職場或上研究所都會有全新的人際圈與新的愛情可能,她主動提出分手要求。

男方不願意。嫉妒方通常執著度相對重,就算相處互動不愉快或充滿負面情緒與負面言行,他依然想要繼續這段情欲(或許想娶她也說不定),不想換交別的女朋友。他開始不分白天晚上開著私家名車到她住所附近站崗,守著她,一如以往狂叩狂纏追問她有沒有跟別的男人說笑互動,要求她交待細節。他的「痴情」在暴力傾向與獨占欲加碼下成為跟蹤狂式的緊迫盯人,她怕了。此時此刻,自保第一。她報警,警方評估情勢後定點巡邏,記下男方車號,注意男方動作,也建議她考慮聲請保護令。她請出警方還是擔心,畢竟警員不是二十四小時配備武力的貼身保全。幸好定點巡邏與警方關愛的眼神、好心的盤問對富家公子造成不少心理壓力,令她緊張兮兮失眠不安的緊迫盯人跟蹤術終於被放棄了。男方身段放軟,一改先前強勢言行,改採情書攻勢長期抗戰式的電話留言:「我等妳。」男方不再夜夜睡車上緊盯她住家的出入人流,危機解除。

兩願分手本來就遠遠少於非兩願分手。對不願分手的一方而言,視個案而異,分手造成的身心社會傷害輕重不一。輕者可能只當成舊衣淘汰換件新衣服、舊鞋折損買雙新鞋穿沒什麼,重者認知上以為從此生命沒有意義、了無生趣。情執100%主觀;「唯一性」或「不可取代性」(真愛的可能詮釋之一?)強度愈高就愈可能危及事主性命,自傷傷人。

情境式的愛情鎖定「生活空間」。這類情人要的不只是愛,重點是學生身份或職場身份夾帶的社會功能、實際利益、社經效益,在多數情況下愛功能甚至遠遠勝過愛個人、愛條件不愛人格。分手潮為此如流行感冒般代代流行,長跑十年二十年一樣死在這裏。

恐怖情人為何多?

高中以下學校不開性學、愛情學、情欲心理學、婚戀社會學。人生最重要的人際關係核心要素、一輩子用得到的務實生活學問反而不教,專門死背一堆畢業出社會以後扔在一邊用不到的過期失效死知識或短線應付考試的折舊學問。文化上想像愛情海枯石爛、至死不渝,現實上愛情只要社會條件變或輕易隨緣而變,不論質變、量變、對象變或表面上對象不變而性質內涵全變,不了解自己或不會收拾三毒無明的當局者迷若顛倒到相當程度便訴諸暴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