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虛誑假名故,是所著處;平等法,無為故,非所著處。眾生從有為法假名而生,無為法是第一義。於顛倒著處而能不著為難;於無著處不著,是不為難。以是故如是說:「眾生空故,大莊嚴亦空;若大莊嚴空而能發心為難。」
菩薩若聞是第一平等義,度眾生、大莊嚴皆畢竟空,而心不驚、不沒。譬如調馬,自見影不驚。何以故?自知影從身出故。菩薩亦如是,知畢竟空,因有為和合虛妄法生故。菩薩聞是事,不驚、不沒,是為行般若波羅蜜。
《大智度論卷七十八》
若無苦、無苦智,無集、無集智,無滅、無滅智,無道、無道智,是名四聖諦平等。復次,須菩提!是四聖諦如、不異、法相、法性、法住、法位、實際,有佛、無佛,法相常住,為不誑不失故。是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為通達實諦故,行般若波羅蜜。
《大智度論卷九十四》
是第一義空亦因分別凡夫顛倒故說;若無顛倒,亦無第一義。
《大智度論卷九十五》
諸法實相畢竟空,第一義實清淨。以有凡夫顛倒不清淨法,故有此清淨法——不可破壞,不變異故。以人於諸法實相起著,欲生煩惱,是故說:「是法性空無所有,無所有故無實。」
雖二法皆不實,而不實中有差別。如十善、十不善二事,皆有為法故,虛誑不實;而善、不善有差別——殺生法故,墮惡道;不殺故,生天上。如布施、偷盜二事,雖取相著心,是虛誑不實,而亦有差別。如眾生乃至知者、見者無所有,而惱眾生有大罪,慈念眾生有大福。如慈能破瞋、施能破慳,雖二事俱是不實,而能相破。是故佛說:「諸法無有根本定實如毫釐許所有。」
《大智度論卷九十五》
是諸法平等相,我說是淨。須菩提!何等是淨是諸法平等?所謂如、不異、不誑,法相、法性、法住、法位、實際,有佛、無佛法性常住,是名淨。世諦故說,非最第一義;最第一義,過一切語言論議音聲。
《大智度論卷九十五》
行二法無道無果,行不二法亦無道無果;若無二法、無不二法,即是道、即是果。何以故?用如是法得道、得果,用是法不得道、不得果——是為戲論。諸平等法中,無有戲論;無戲論相,是諸法平等。
《大智度論卷九十五》
今諸凡夫人平等,諸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諸菩薩摩訶薩、諸佛及聖法皆平等,是一平等無二,所謂是凡夫人、是須陀洹乃至佛,是一切法平等中皆不可得。
《大智度論卷九十五》
諸法平等中,無有分別是凡夫人、是須陀洹乃至是佛。
《大智度論卷九十五》
第一義中無身行、無口行、無意行,亦不離身、口、意行得第一義。是諸有為法、無為法平等相,即是第一義。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第一義中不動,而行菩薩事,饒益眾生。
《大智度論卷九十五》
是平等義不可說,一切名字語言音聲悉斷。何以故?諸法平等是無戲論寂滅相;但覺觀散心中有語言故有所說。
《大智度論卷九十五》
佛以世諦故說是事,非第一義。何以故?佛自說因緣:「第一義中無身、口、意行;有為、無為法平等,即是第一義。」觀是有為、無為法平等,亦不著一相。菩薩於第一義中不動而利益眾生;方便力故,種種因緣為眾生說法也。
《大智度論卷九十五》
「能達諸法三昧」者,得是三昧者,乃至諸法如、法性、實際中通達不住,乃至諸法平等。
《大智度論卷九十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