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以方便力故,行一波羅蜜能攝五波羅蜜。
《大智度論卷八十》
有為法因緣果報相續故相成,善法,善法因緣故。是波羅蜜皆是善法故,行一則攝五,以一波羅蜜為主,餘波羅蜜有分。
《大智度論卷八十》
此中說譬喻:樹是般若波羅蜜,菓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人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當種般若波羅蜜子。人是行者,水是五波羅蜜。如人溉灌樹時,雖未見果實,時至則得時節和合,是具足諸法。如經中說讚歎般若:「若菩薩欲不隨他行,得諸法實相;若有邪見人來破壞,覺而不隨;若欲淨佛國土、坐道場、轉法輪,當學般若。」
《大智度論卷八十二》
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無漏心布施,於無漏心中不見相——所謂誰施?誰受?所施何物?以是無相心、無漏心,斷愛、斷慳貪心而行布施,是時不見布施,乃至不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是菩薩以無相心、無漏心持戒,不見是戒,乃至不見一切佛法。以無相心、無漏心忍辱,不見是忍,乃至不見一切佛法。以無相心、無漏心精進,不見是精進,乃至不見一切佛法。以無相心、無漏心入禪定,不見是禪定,乃至不見一切佛法。以無相心、無漏心修智慧,不見是智慧,乃至不見一切佛法。以無相心、無漏心修四念處,不見是四念處。乃至八十隨形好。
《大智度論卷八十七》
善男子!勤精進,若布施、若持戒、若忍辱、若精進、若禪定、若智慧,若禪定、解脫、三昧,若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若空解脫門,無相、無作解脫門,若佛十力、若四無所畏、若四無礙智、若十八不共法、若大慈大悲。是諸法,汝等莫念二相、莫念不二相!何以故?是法性皆空,是性空法不應用二相念、不應用不二相念。
《大智度論卷九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