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6日 星期四

諸法實相(二十)


凡夫遠實智慧,取相,見菩薩行六波羅蜜作佛,著是空法故難。菩薩雖住五眾,住五眾如幻、如夢空法中,亦以空心行布施,是故雖行諸法,具足六波羅蜜,不妨於空。譬如雲霧,遠視則見,近之則無所見。凡夫亦如是,遠實相故,見諸佛。菩薩近實相故,見皆空,是故不妨;不妨故,能於檀波羅蜜一念中具足行諸善法。

《大智度論卷八十八》

見身、受、心、法實相,是名「四念處」。乃至七覺意,亦如是。

《大智度論卷八十八》

亦有諸無漏法,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雖無漏,亦不如第一義相。第一義相者,無作、無為、無生、無相、無說,是名第一義,亦名性空,亦名諸佛道。是中不得眾生,乃至不得知者、見者;不得色、受、想、行、識,乃至不得八十隨形好。何以故?菩薩摩訶薩非為道法故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諸法實相性空故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智度論卷九十》

世諦法故,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非第一實義。何以故?第一實義中,無有色乃至無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是一切法,皆以世諦故說,非第一義。

《大智度論卷九十》

菩薩求無明體,即時是明,所謂諸法實相,名為實際。觀諸法如幻如化,眾生顛倒因緣故,起諸煩惱,作惡罪業,輪轉五道,受生死苦。譬如蠶出絲自裹縛,入沸湯火炙。凡夫眾生亦如是,初生時未有諸煩惱,後自生貪欲、瞋恚等諸煩惱;是煩惱因緣故,覆真智慧,轉身受地獄火燒湯煮。菩薩知是法本末皆空,但眾生顛倒錯故受如是苦。菩薩於此眾生起大悲心,欲破是顛倒故,求於實法,行般若波羅蜜,通達實際;種種因緣教化眾生,令住實際。是故住實際無咎

《大智度論卷九十》

得諸法實相者,知是性空,是人則知諸法性空——無法、無眾生。凡夫未得實相故,種種憶想分別;如狂人妄有所見,以為實有。為度凡夫狂人故言:「為眾生說狂法中有是諸法分別,實法中則無。」菩薩欲滿本願故、又不著性空故,有度眾生。

《大智度論卷九十》

第一義中無分別,世諦中有分別。諸法實相名性空,餘布施等乃至八十隨形好是菩薩道。雖行是法,不為此法,為求性空故,是故說:「不為菩薩道故行。」

《大智度論卷九十》

有佛、無佛,是諸法法相常住。

《大智度論卷九十二》

今諸法實空,乃至空相亦空;眾生愚癡顛倒故著。是故於眾生中起悲心,欲拔出故,求佛身力;欲令眾生信受其語,捨顛倒,入諸法實相。是故菩薩雖知諸法空,而為利益眾生分別說;若眾生自知諸法空,菩薩但自住空相中,不須學分別一切法。

《大智度論卷九十二》

諸法實相常住,以眾生不知不解故,起菩提道。但為除凡夫顛倒法,故名為道;若決定有道可著者,即復是顛倒。道、非道平等即是道,是故不應難!

《大智度論卷九十二》

菩提名諸法實相,是諸佛所得究竟實相,無有變異。一切法入菩提中,皆寂滅相;如一切水入大海,同為一味。是故佛說:「菩提性即是道性。」若菩提性、道性異者,不名菩提為無戲論寂滅相,是故說:「菩提即是道,道即是菩提。」

《大智度論卷九十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