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6

不邪淫戒:始終缺席的床戰效果定型化契約


黃鶯鶯 Tracy Huang - SOMEWHERE IN TIME
 (official官方完整版MV)

很久很久以前,我才十來歲,家族男性長輩們為了「教育」我,特地把1980上映的美國電影「似曾相識」錄影帶租回家反覆播放,陪我足足看了起碼三遍,邊看片邊灌輸我他們幾個知識份子青年(其中一尊是家父)的愛情觀:

一、該片女主角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女人,第一名

二、該片男主角是超人,史上最帥超人

三、那種死忠只愛一個愛到死為止、愛到時空穿越的愛情就是真愛

四、該片電影配樂是業界頂尖作品

五、看完片記得要努力讀書考大學(學習男主),不要當女明星、女演員(不要學女主)

……

好了,以上就是在男人圈(知青圈)被養大的我被整票知識份子男性長輩灌輸的愛情觀。

最近這段日子,全台灣都為了一場法界愛情悲劇而嘆息,為一個想當然爾必定會遺傳到父母驚人的超高智商與高階知識處理能力的可愛小朋友而難過。為此,我這個坐在親媽媽的純白婚紗裏的孕肚子宮裏,跟雙方龐大家族及眉開眼笑的年輕父母一起入鏡拍攝全家福結婚照片的師父(沒錯,我這一世的父母親瘋狂熱戀且在婚前性行為中懷孕,事後超開心地拿我當藉口逼婚:逼雙方家長放下族群執念同意讓他們結婚。他倆愛得難分難捨,半點沒墮胎打算,上床的終點目的就是要逼雙方家長同意婚事,以孕逼婚),我也忍不住發表了「過來人」感言:哎,生都生了,當爸都當爸了,就娶了嘛!父母好好結婚在一起,跟小孩子結善緣!家族裏每個人都曉得怎麼一回事,可是,沒人嫌我只是一個「沒感情的受精卵」,大人們拼命抱著我親來親去,經常誇獎我:「很可愛,是家裏的開心果!」

可能是全台灣的嘆息也深深觸動我的心弦,思及我的雙親真是有情有義、敢做敢當、有孕就結婚,直直一路力拼結婚去,突然憶起家父跟男性長輩們拉著我一起看的世界名片「似曾相識」,並且第一次把中譯原著電子書翻出來讀。前半本都在談與修行非常相關的理論:惡性腦瘤臨床病理表現,時空旅行的科學假說,圖書館歷史資料調閱,音樂史、戲劇史、飯店史、文物史、服裝史、催眠方法的心理學理論、乃至編劇文創史……,後半本才讓男主角、女主角談戀愛。所以,我認真讀前半本,跳躍後半本,來個「他穿越我跳躍的神跳讀」並且特別為當下的「台灣時事公案」閱讀關鍵高潮劇情,也就是兩個「初戀即終戀」的男女主角相遇短短一天半就發生婚前性行為之後的臨床枕邊對白:

在作者種種含蓄的表達與描寫以後,初戀就直接獻身給第一個男朋友的明星女主角問穿越時空的作家男主角:「你會娶我嗎?」然後,她說她很擔心她過份「大膽熱情」的臨床表現會嚇到對方不敢娶她。

一時語塞的男主角笑了。千辛萬苦穿越時空而來,那當然!他祭出「我想要擁有妳的一切」或「妳就是我的唯一真命天女」的口吻承諾絕對要娶她。實在是真男人,有上就有娶,此有則彼有地好漢做事好漢當。

接下來輪到他穿衣秀的耍寶時間,他從老氣(比女主角的年代更老古董的過氣款式)的西裝口袋翻出一枚現代硬幣,一看竟然活生生地解除心理催眠,被拖回現代時空。他失戀了!看得到,吃得到,偏偏生離死別娶不到!就為了一枚硬幣,意外解除心理催眠效果!所以,依原著的說法,他耗盡體力病危之下被工作人員通知他的親弟弟接回家,短短數日後就在弟弟身邊早逝了。

依原著的安排,整個時空穿越事件是弟弟在整理遺物過程依據所發現的錄音檔與歷史筆記手稿、自我催眠暗示手稿、大量有關馬勒交響樂的形容,經過其推理而歸納出來的跨時空浪漫愛情故事。身為親弟,他不願相信那一切只是亡兄在惡性腦瘤癌末病況下產生的幻想、妄想、幻覺、想像;他寧願相信亡兄手下筆述那短短一天半的「生死之戀」是真真實實發生過的一生唯一摰愛。他希望亡兄真的曾經擁有幸福(咳,或「性福」)。

Somewhere In Time劇本改編自1975年的文學原著Bid Time Return,作者Richard Burton Matheson精緻地書寫出老一代美國人的經典美式浪漫:自由戀愛,自由性行為,但是也忠於真愛與婚姻價值。美國老生代的浪漫跟晚近流行的純炮友(約炮風)或射後不理(騙炮風)或隨性墮胎論(只要爽不要生)很不一樣;以前的美國很注重家庭價值,講人權自由講到最後還是家庭第一、婚姻神聖。家庭觀念是什麼?該結婚就結婚。套句佛家術語:正淫。

那就是該書男女主角不需要在上床前簽訂任何「床戰效果定型化契約」約定性行為後續處理標準流程就可以輕輕鬆鬆地講幾句綿綿情話就決定婚約的愛情文化業力背景:性以愛為前提,愛得要死就想一起攜手走一輩子,上完床以後第一件事就是談婚事。

那麼,為什麼早在半世紀前就發明「婚前協議」、趁夫妻結婚之前還殘留理智時簽訂婚姻遊戲規則的法界沒有早早及時發明「床戰效果定型化契約」讓性行為當事人在脫掉衣服以前、腦袋裏還有理智、子宮裏還沒有精卵結合鬧出人命時趕快簽下去呢?為什麼要搞到覆水難收、花開果熟、任憑業力/爽力因緣產生第三方(簡稱「胎方」)利害關係才變成整個國家社會的重量級煩惱呢?不信問台灣人好了,有多少人一想到那段不堪回首的愛情、應該結卻沒結的婚、與智商驚天高的可愛小朋友就心生煩惱?尤其又不是「別人」是「自己人」:很會催婚催生的台灣人。

哎,「我想娶妳」四個字不是很浪漫嗎?

我這個師父以「當事人」(簡稱「胎方」)的立場以觀,我一直覺得家父拿我當藉口娶到家母的表現很MAN啊!哎,小孩才不管父母誰是老闆誰是員工、誰誰誰社經背景怎樣或誰先上誰、誰先脫誰(某法官告訴我,性行為的法律責任認定的事實關鍵就在「脫褲子」的過程誰先動手脫、誰先被脫、誰自願主動脫、誰不自願被脫、脫的過程講什麼做什麼表情是什麼之類的複雜細節)、……那些,小孩子管的單純就「誰」是父母、誰付出父愛母愛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