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07

好煩惱的繁殖本位主義(踢館帖之二十一)


好幾年前,華人圈曾經很流行上網找佛教出家眾謾罵的網路霸凌風氣,留言以正體中文及簡體中文為主,對象以報身年紀介於十來歲到四十來歲之間的法師為主──大致上以已婚或未婚的女眾找男眾法師開罵、已婚或未婚的男眾找女眾法師開罵為主。由於高比例是使用化名開罵又全無個資、非常放心真實身份不會被發現,攻擊性言論也就特別瞋怒激烈。

好幾年後,歐美同志婚姻合法化成為重大公共議題,居士談起此事也附帶討論起全球以異性戀為主軸的性別文化及常民思考方式時,坦言「異性戀者對同性戀者有敵意,是因為他們會減少交配機會和選擇性,不利於生育繁殖」等觀點。

若長期過度以從原始本能業力出發的動物性思考或繁殖本位主義來面對人生,會替現代人製造大量粗重煩惱:全球人口明明過剩,依舊焦慮他人不婚不戀不生。性侵害、性交易、離婚、墮胎、棄養拒養不養等問題嚴重又普遍,依舊焦慮世界上有人不從事性行為、不過性生活。僧眾或其他獨身人口比例明明相當低,依舊焦慮單身人口會阻斷個人的求偶成功或然率。

回到問題的基本面:為什麼一個本身已婚或未婚的現代人會有攻擊「當下沒有進入任何異性戀性關係」的他者的心理需求並且進而實施網路霸凌行為?世界上有大量本身有擇偶需求卻苦無對象的異性戀者,為何這群男女異性戀者不直接鎖定彼此為對象,卻要將火力向外對準沒有擇偶需求的他者狂發呢?為何已婚的老生代不直接鎖定本身有擇偶需求的異性戀者勸婚勸生,卻將火力對準沒有擇偶需求的新生代狂發呢?

其中一個可能的解釋是,攻擊者對這群本身有擇偶需求的單身男女「不看好」或這群本身有擇偶需求的單身男女「互相看不起或看不上眼」,或者老生代對這群單身求偶異性戀者根本不抱任何傳承期待──出於繁殖本位主義,經過種種考量,認為這群「本身有擇偶需求又苦無對象的異性戀者繁殖條件不夠好,根本不值得攻擊或遊說」,所以火力全開、直接對準他們心目中「應繁殖而不繁殖、沒有繁殖意願又偏偏遺傳條件較佳」的其他不婚不戀不生者激烈攻擊。

回到居士非常直接坦誠地提到的「異性戀者對同性戀者有敵意,是因為他們會減少交配機會和選擇性,不利於生育繁殖」的觀點。那代表一種曖昧難言的潛在微細心理認知:「我們認為,想婚配生育卻找不到對象的大量異性戀者本身繁殖或遺傳條件不夠好,所以我們不會攻擊或誘惑他們。我們想攻擊或誘惑的是明明本身繁殖或遺傳條件夠好、卻故意不繁殖的同性戀者。」換句話說,少數異性戀者會主動攻擊同性戀者,是因為內心深處肯定同性戀者的繁殖或遺傳條件夠優秀:從非常深層細微的複雜念頭造就由愛生恨的典型情緖反應模式。

這類從繁殖本位主義出發的思考模式也可以適用到同性戀者以外的其他任何單身人士或不婚不戀不生者身上。同樣是基於類似煩惱心理,故意找持守梵行戒的神職人員攻擊,以負面方法彰顯正面肯定:「明明條件很好,為什麼偏偏不生?」以俗諦來講,眾生起大煩惱的主因是內心無法理解為什麼世界上會有一群本身具有遺傳優勢條件的人不進行繁殖?哪怕人口大爆炸、社經資源不充裕又分配不正義、人類全體過度繁殖又過份耗竭地球資源,依舊萬分焦慮世界上有人不生育。

無論如何,從頭到尾真正被社會集體忽略的是「本身有擇偶需求又苦無對象的異性戀者」。社會或個人根本不看好他們、完全不在乎他們婚生繁殖與否,當然也就不關心、不過問、不攻擊──對不該攻擊的拼命攻擊,對應該加強關心婚戀狀態的「自願婚生且待婚待生的異性戀族群」卻丟在一旁毫不關心,更無從打從心底對之發起慈悲心或護念心:能慈悲、應慈悲、卻不慈悲。

不應攻擊而攻擊,理當慈悲卻不慈悲──

或許這也算是「另類打擊錯誤」吧?

2013/03/06

逼婚逼生逼走人:女性化霸凌(二十五)


這與少子化無關,倒與民族性或文化風氣正相關。

早從過往多子化、生太多墮太多、節育觀念不普及的早期農村社會開始,自古華人圈本來就盛行逼婚逼生。差只差在古人逼破二十大關的青年婚生,現代人逼所有成人婚生──只要不是亡者,連老人也一樣會被眾人說好說歹硬逼找個老來伴。

居士們被逼到起大煩惱來找法師是很常有的事。從十來歲的男同志小朋友被逼交女朋友一路到超熟菁英女被逼趕在老年期報到前下嫁良夫,台灣人不分同性戀、雙性戀、異性戀、或任何其他性別或性向特質,一律平等受害──面對逼婚逼生這種直指私生活、私領域的「粉色恐怖」時,不管什麼戀或有無戀通通是一國的,恐怖指數則視個案因緣而定。

「有沒有什麼方法?」她問。

「有啊!」我笑了。「就說再逼我就移民、一輩子不踏上台灣這塊土地。只消講一次就全部集體閉嘴,非常管用!」

居士聞言大樂,馬上眉開眼笑丟出她最心儀的故土國名。這也是標準反應──「移民」二字只要一出口,除了土生土長又對這片土地擁有深厚感情的死忠在地台灣公民們會好言軟語慰留,其他各國公民無不歡欣鼓舞地趕快替自己的國家說盡好話、希望替自己國家多掙得一位法師來常住,不但素日對各國政府及社經現狀的諸般抱怨不滿當下一掃而空,還誠心誠意又極盡所能地誇獎自個兒國家多好多讚、十分適合法師久住弘化。簡單兩個字恍如上妙神咒,言畢全球公民忽然全化身成愛國愛鄉模範生了!不只人人愛國愛鄉,各國也成為世界第一、弘法條件第一、恭敬三寶善根第一的上上等國家。(此外,當然也有超級直心又立場一貫,直言我們國家社會實在是太爛,非常需要三寶住持加以整頓改良的例子)

下次大德被逼婚逼生逼到苦無退路時,若也學這一招半式擋得眾人口水攻勢,得以守身如玉全身而退,可千萬別道破是哪個師父教你的……

2013/03/05

「爆料」者,後知後覺是也!




等到爆料已經來不及了

好多年前,喝著美國某知名名牌能量飲料,喝到居士細心上網把密密麻麻幾十種化學成份一一查證完畢、查完又衝來向法師講解某人工化學成份一路上溯、上游原料成份其實是拿肉品殘渣部分提煉出的葷成份為止。長長一串新發明的化學名相,不追完整製程歷史還沒得發現它使用的原物料含葷食成份。不喝了,又過上起碼四、五年之久,美國當地才爆料該能量飲料含有某種被官方禁止使用的成份,從此全部下架禁售。

以前熱賣時期喝過的人呢?喝都喝了,爆料已晚。

美國早期有些醫界或法界的博士、學者、專家對於精神科藥物有所懷疑,公開質疑某些抗憂鬱症藥物可能有導致病患產生自殺衝動、履行自殺行為的副作用。此言一出,這群仗義直言之人馬上被精神醫學界和大藥廠聯手夾擊提告。纏訟近半世紀、一路被告到被告已往生了,官司還沒個結論。最後,新生代律師集結了幾千位受害人、受害家屬的集體證詞、紀錄影片、死亡數據打出一場又一場的集體訴訟,無數嘗盡白髮送黑髮心痛滋味的父母們淚灑當庭,才好不容易讓精神醫學界和大藥廠修正說法、公開道歉,這才讓官方重視問題、重新審視精神科藥物的種種嚴重臨床副作用。

以前服藥後自殺未遂成植物人或自殺既遂的亡者呢?或病或死,爆料已晚。

對人工食品、飲料、藥物等的製作、攝取、運用、出售方面皆宜三思、謹慎。若出差錯害人誤人,被害人受苦受難、生命權與健康權受損之餘,加害人還欠眾生無數命債,生生世世殺業、殺債追討不完。

做佛做的事?


本身沒有信佛、學佛、修行經驗,也對修行生活及弘法實務全無概念的居士說出了「修佛念佛不如做佛做的事」的口號。

「那吃素吧,佛吃素!」

「有有有,那個誰也吃素!」

「對了,佛也不結婚!這個比較難哦?」

「……」

馬上變了臉色,一笑快閃。

「修佛念佛不如做佛做的事」這麼大的口氣,真正對佛德、佛果、佛位有基本佛教知見的佛弟子是絕對不敢輕易說出口的──三惑未盡、三德未圓,豈敢以凡濫聖?世間人多數淫色不斷、愛染不離、情愛難脫、八苦相煎,還是老老實實承認自己雖然佛性本具、法身圓滿,現階段仍處在凡夫位上來得適當。佛者,覺也;欲漏全盡、一絲一毫欲愛色愛染污習氣也無。試問天下幾人有這等離欲本事?

此言一出,反而是讓佛子們當下確認出此言論者絕非正受三皈的佛弟子。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凡夫心也不離本具佛性,不即不離。知道了正好修行!

2013/03/04

問世間情為何誤:女性化霸凌(二十四)


情是一種感覺,屬於五蘊當中的受陰區宇。第六意識替這種心理幻覺安立了個假有名相,稱之為「愛」。既然愛情不是「東西」而是一種「念頭」,本即非物。為免物化之嫌,且讓我們巧設當代話頭「情為何誤」來參究一番。


阿花:「你……你做什麼?」
阿草:「妳為什麼不跟他們斷交?」
阿花:「為什麼斷交?我們是老朋友!是知己!知心好友!」
阿草:「妳是我的!他們──」
阿花:「他們是怎樣?」
阿草:「他們──我看他們就一肚子氣!」
阿花:「你不喜歡我的朋友?」
阿草:「我不爽!」
阿花:「為什麼?」
阿草:「妳……妳花蝴蝶啊妳!」
阿花:「你說什麼?」
阿草:「妳妳妳,妳這個交際花!」
阿花:「什麼?」
阿草:「我不管!我愛妳,妳不准跟他們混在一起!」
阿花:「你這不是在打壓我嗎?你愛我,我就不能有人際關係、社交圈哪?」
阿草:「就是不可以!」
阿花:「你……你根本不愛我!你要是愛我的話,怎麼會打壓我的交際圈?」
阿草:「妳不懂我有多愛妳!妳不准給我出去!」
阿花:「你愛我哪會打壓我的生活交際圈?就像愛台灣怎麼會故意打壓台灣的國際外交空間?你亂講!」
阿草:「妳、妳這個紅杏!妳這個大三八!妳──」
阿花:「你這個人獨占欲怎麼那麼強?你有毛病哪你?」

阿花門一摔,出門參加同學會去了。

阿草盯著天花板絕望地想:「這次我真的被甩了嗎?」

參到了嗎?

參到就別吵了!

甲狀腺病變潮,W-H-Y?


世界衞生組織(WHO)公佈《日本福島核事故對周邊居民及核電站人員健康影響報告書》,才指出核電站周邊一歲女嬰的甲狀腺癌發病風險最高,日本方面就立刻抗議世衛的說法太誇大其辭。

誇張?

一個人若沒有親身體會過甲狀腺病變的滋味,就不知道甲狀腺病變對健康及日常生活、工作能造成多大的衝擊。甲狀腺病變輕則造成生活痛苦、重則奪命,本來就不是一件芝蔴綠豆小事。對該病變應注意、能注意而不注意才是人類社會多年來的老問題。

發病那幾年,分散全台各地的佛子法眷與俗家親眷也「十分巧合地」有高比例發病。光俗家親眷的部分,為甲狀腺病變在醫師診斷後住院開刀切除的就至少有三位之多。甲狀腺長「東西」,或是腫瘤或非腫瘤,或是良性或是惡性,從一顆兩顆到四、五顆以上都有,大小形狀不一定。病友中最糟的個案是同時長了好幾顆惡性甲狀腺腫瘤,醫師研判開刀切除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五十,有百分之五十的機率會手術失敗往生──病緣現前,開刀風險太大,最後選擇用功修行多拜懺──面對生死業力時醫學技術有限,努力靠修行消業了業、試試看有沒有辦法轉。

身旁認識的人們也高比例得病,事實如此。當年認為事非尋常,有因緣就請教醫師們的專業意見。他們表示那幾年台灣民間的甲狀腺病例的確忽然大增、開刀個案也不少,但是不清楚確定的病因是什麼,研判可能是水質或其他特定環境因素出了問題。

當年沒有媒體針對這個病例激增的現象大幅報導,沒有引起台灣民間廣泛注意,也就沒有從大方向、體制面努力找出答案或盡力解決問題。如此這般大問題小處理,就輕描淡寫地混了過去。

幾年下來,邊病邊繼續過修行生活。好幾年後等那顆「東西」逐年縮小、縮小、一路縮小到可以不用理它也不用開刀的程度後,醫師佛子嚴肅又慈祥的臉才好不容易終於露出了笑容。

身為病友,有的是切身之痛與人生體會。

甲狀腺病變不是兒戲!

2013/03/03

傳說中的老少配:女性化霸凌(二十三)


台灣民間通常欣羨老少配中較老的一方,年輕的她也知道。算一算,她的他今年也過五十大關了。思及老伴不可避免的死亡又比較過親友照護老人的生活重擔後,她開始替自己的未來擔憂,也就開始物色下一任對象──與自己年紀不相上下的對象為佳。

她笑咪咪地說:「大家都單身啊!」

對方禮貌地還以微笑,不予置評。

她強調「單身」,他卻心裏有數。他也認識她的另一半,甚至還算得上是兄弟哥兒們。原本他內心還奇怪當初明明是邀請她們夫妻兩人一起出來聊天,怎麼現身的只有女方?這一聽真相大白了。這對老少配中的「老」不久前才在電話裏驕傲地宣稱:「這麼多年以來,我們一直都在一起啊!」老少配中的「少」卻凡出門在外就對外強調她本人「單身」。

有時候,家人共住幾十年也依然彼此不了解。有時候,縱使親如夫妻、伴侶、男女朋友也不知道對方心裏在想什麼。有時候,這種精神距離與認知錯誤可以長達一生,直到往生那一刻依然不知不覺。人生啊……

佛典故事:我討厭他! I Hate Him!


長者帶隨從一起出城遊玩,路過祇桓精舍。

「哎呀,怎麼有光?」長者大叫,「把樹木、大地、石頭通通照得亮晶晶的,簡直變成了黃金世界啊!來人哪,去看看到底是什麼光?」隨從觀察半天後,十分老實地回答:「報告主人,不知道!」「不知道?不是太陽光?」長者問。「主人,恐怕不是吧?太陽光很熱,這種光半寒半涼的又很舒服,應該不是!」隨從邊思考邊回話。「難道是火光?」長者又問。「好像也不是!火光通常會動搖、不穩定,這種光線很穩定,一點也不像是火光──」隨從動動腦、左想右想地忽然略有所悟:「啊!主人,我知道了!這一定是從沙門瞿曇身上釋放的道德之光!你看──」

聰明的隨從猜對了。路邊大樹下端坐的豈不正是佛陀嗎?

長者一點也不喜歡這個答案。他當場皺起眉頭、阻止隨從再繼續講下去:「別再說了!我不喜歡瞿曇那個人!你給我趕快駕車,我們馬上回家!」他才下令,佛陀馬上示現神通變化,三方大水包圍、無法通行,只剩下通過佛陀面前的唯一一條路能走。「主人哇,怎麼搞的忽然淹大水啊?小的沒辦法,逼不得已只好駕車路過瞿曇身邊,您可千萬別生氣!」

長者遠遠看到佛陀又心生討厭、排斥,馬上舉起扇子遮臉;偏偏佛陀再度示現神通讓扇子裏外透明,長者無處可躲,最後只好小眼瞪大眼地與佛對面相見。目光交接一瞬間,長者忽然心有所悟。

佛緣到了就是到了,躲也躲不掉,逃避是沒有用的。他叫隨從停車,走下車對佛陀稽首作禮。恭聞佛陀一番說法開示後,長者馬上發出無上正真道意,當下證得不退轉地!


原典出處:《雜譬喻經》


-延伸思考向度-

因緣法甚深。愛憎好惡心念千萬般,最後是否一一統歸法緣?

我想變成你,好不好?女性化霸凌(二十二)


共業難轉,他決定轉別業
文化難改,她決定改自已

吞忍雙親的家暴太多年,小朋友終於忍無可忍了。他太渴望脫離家暴被害人的角色。他在學校打架、罵髒話、到處找同學吵架鬥毆,嘗到當一個施暴者的邪惡快感。他的胃口愈養愈大。

胃口養大,普通的打罵爭執就不夠看了。他半夜靜悄悄地起身,在黑暗中摸索著走到廚房裏拿起菜刀,冷靜地推開父母的房門,看到這對殘忍無情的成人相擁而臥的雙人床,他──

眾生心面對難以逆轉的逆境業緣時,出於無力扭轉共業的現實無奈,往往會退而求其次追求置換角色:受武力威脅者/武力威脅者、被打罵施暴者/打罵施暴者、被虐者/施虐者、被剝削者/剝削者、受霸凌者/霸凌者、受劈腿者/劈腿者、受騙者/欺騙者、受性別歧視者/性別歧視者、受集權專制統治者/集權專制統治者、受貪官壓搾者/發大財的貪官、戰敗國/主戰國、……種種惡質文化共業不動如山,角色卻隨時能換。

人類社會的惡業循環很難一勞永逸地中止也往往出於這種典型的受害者心念:取代的渴望──既然不願或不能改變制度、文化、共業,就積極尋求取代加害者的可能性,讓權力位置轉移。家暴受害人長大後搖身一變成為家暴加害人的個案很普遍。改變不了下劣的家暴社會或家暴文化,沒有「非暴力角色」的選項或欠缺「非暴力文化」的生命經驗,直接把自己從被害人轉換到加害人的角色是脫離悲慘處境的最快手段。

幾千年過了,人類戒不掉家暴就跟戒不掉帝制思惟一樣。帝制文化陰魂不散,代代都有子孫渴望當上皇帝剝削全天下──真正該轉的是共業文化。只要共業文化不轉,人間世的暴君是出不完的。

2013/03/01

佛典故事:好狗有好報 Good Puppy Has Good Reward


主人要求家僕每天恭請五百位辟支佛到家裏應供,家僕也就奉命每天帶著小狗出門。有一天,家僕有要事在身無法前去。小狗等不到人,時間一到就獨自奔向僧坊,對著大門猛搖小尾巴、大聲地吠叫。

辟支佛們等不到家僕來迎請,只見小狗準時地在門外叫喚的小身影,便互相告知:「居士都很忙,說不定是太忙給忙到忘了。這隻小狗準時來門口大叫,好像是特地來通知我們的啊!」於是,在小狗的熱情迎請之下,五百位聖僧馬上出發到長者家應供,長者也十分歡喜地如法供養。

過去生結下深厚的法緣,生生世世受用不盡。在漫長的生死輪迴後,他們又相遇了。長者轉世成釋迦牟尼佛,家僕轉世為羅漢阿那律尊者,而準時出門迎請的小狗轉世成家財萬貫的好音長者──由於至誠迎請的功德,他生生世世都擁有非常好聽的聲音,開口就令人無比法喜!


原典出處:《雜寶藏經、優陀羨王緣》


-延伸思考向度-

一、每個人都各自有不同的優點、特色、長處──是否是過去生修持善行、廣結善緣而獲得的殊勝善報?

二、動物可不可以修行?如何讓家庭寵物成員或其他動物深植三寶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