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得獎的愛爾蘭小說,曾讀過一本得文學大獎的受虐兒自傳。寫得非常好,充滿愛爾蘭本土味,書中人物對白三不五時就 bloody hell 。幾年後,在網路上認識一個愛爾蘭女大學生,討論到優異又獲獎無數的愛爾蘭文學時,請教她現在愛爾蘭人還罵不罵 bloody hell ?她十分驕傲地說當然罵啊,她也會罵!這是愛爾蘭傳統(當地方言,不是大英國協官版語言)。「不過,我只要罵 bloody hell 就會被媽媽罵。媽媽認為那是我奶奶她們老一代沒受教育才會罵這個,她覺得女大學生罵髒話成何體統?」
身為夾處在獨尊中華文化世代與本土文化自覺世代之間的夾心餅干世代。這裏想提出一點中道、持平、溫和的國語教育觀點。
獨尊中華文化、過份灌輸有條件篩選的狹窄意識型態的古文的確有問題,尤其國小到高中的歷史、哲學、法律、民主教育沒有配套調整之下。早期老生代熟讀文言文古書的最大副作用是輕忽近代與本土的歷史、哲學、法律、民主教育:背古文背到最後懷念帝制傳統,公開反人權、反民主、反國際化,甚至鼓吹復古三妻四妾的中華傳統與男尊女卑思想。台灣的民主法治教育在高中程度以下的根基非常淺薄,文言文教育原本是優良文化傳統,反而因為其他學科沒有配合提昇與加重比例,變質成反對現代人權與民主憲政制度、懷念帝制封建時代的反民主教育。
(我個人屬於洗腦失敗範例。由於家族有大陸血源,可以第一線看女眾纏足,第一現場聽充滿婆媳妻妾鬥爭的封建家族問題,自幼明白傳統帝制帶來不幸,因此,課本上更度美化中華文化傳統與歌頌歷代皇室的說法對我不起效果。我的家族史就足以證明課本在打民族廣告兼說謊)
完全放棄或排斥中華文化也會有問題。它是華人文化史的重要成份,雖然時空背景限縮於帝制時期,很多古人的思想不適合移用到現代社會,但是有記憶、傳承、詮釋、保值、弘揚的價值。中華文化史被選進課本的通常取材範圍很狹小,以帝王權貴將領官員的文章或儒家本位的八股考試讀本為主。事實上,中華文化不只那些。中國人也有大量野史、民間文學、私小說、情色文化、鬼故事、作者不可考的作品、宗教資料與著作、……。換句話說,中華文化教材不吸引年輕人的原因如下:一、取材太偏。二、取材無趣。三、取材以權貴作家為主。四、取材文章有太多在現實時空用不上的封建思想或與國際社會脫節的帝制思想。五、取材沒有如實呈現中華文化龍蛇雜處的全貌,過度窄化到失去真實性。六、沒有以思辯研討方法引導學子進行思考、解讀、與詮釋,淪為洗腦教育。
我個人是建議要教國文又要吸引年輕人的話,比起選邊屠殺天下玩女人邊滿嘴忠孝節義那種虛矯欺世之輩(皇帝)的文章,還不如多找幾篇勁爆活潑有力的禪宗公案。講大便,講動物,講女人,講食物,講生活大小事;要詩呈詩,要劍比劍。禪宗公案的風格反而還比較貼近現代民主溝通文化,是多元平等對話而非上對下的階級洗腦。
年輕人可惜生在台灣不是在愛爾蘭。在愛爾蘭,用當地方言罵髒話所寫成的鄉土文學作品大受英國政府肯定,不但是英國文學獎常客,也成為廣受全球肯定的文學人才庫。不像台灣,台灣文學長期被邊緣化、被推擠,沒有在地特色等於沒有國際特色,上不了國際文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