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3日 星期六

三心不可得之「代言十八歲」


ALFA ROMEO 愛快羅密歐

誰擁有愛快羅密歐?

誰?是誰?(參~~)

當然是悲傷茱麗葉!


一、三寶緣起

「須菩提!於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金剛經 *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僧寶發起「代言十八歲」的殊勝緣起,是法緣起,且以修行人生務實闡述《金剛經 *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說起十八歲,八識田種子挖啊挖啊挖,第一挖就是挖出一排伊能靜卡帶;從兒童期開始,我就預習著她的十六歲、十七歲、十八歲、十九歲,超齡早熟又多愁善感。為什麼呢?因為當年的我是個無可救藥的妹控,拼命買她的專輯給妹妹當生日禮物。

心體本性本空,了不可得,但是,從體起用,要用就有。福報也一樣;福德也是緣起性空因果假法,但是如夢幻泡影地鏡花水月的福報有理有事,要用就有!身教這回事,爸爸砸錢寵妻女,姐姐就有樣學樣砸錢寵妹妹,整家子布施來布施去、你布施我、我布施你,實踐家教九字真言:親親,抱抱,發錢,我愛你。福報的確是修出來、做出來的,但是,懂得修行福報的身語意三業是從教育與學習當中代代相傳的善法!要不要契悟三輪體空或布施波羅蜜權置後話,但人生必須面對現實:修行也好,不修行也好,學佛也好,不學佛也好,只要「生存」就要有「生存的基本資糧」:福報、福德。人生的品質優劣視福報、福德多寡而異,真空生妙有。

二、預習十八歲

事情的開始,是我看中了安妮的第一張專輯「有我有你」。緣起?緣起也一樣是家族傳統!我自幼在整屋美人女眷裏長大,泡在她們的瓊瑤小說、瓊瑤電影、東洋西洋流行歌曲、古今中外古典音樂、東西南北多國戲曲、……中度日,把當年的台灣歌神劉文正的歌當成生活背景音樂,很自然就把同樣的支持熱愛轉移到他的三個飛鷹愛徒身上。伊能靜年紀最小最可愛又娃娃音,以我身為大姐的智慧一思考就是生日禮物首選。沒想到一買就收不了手了,一卷接一卷卡帶買下去,從「有我有你」、「十九歲的最後一天」、「我是貓」、「悲傷茱麗葉」、「落入凡間的精靈」、……一路受刺激。所謂受刺激是指我很早就同步理解父母生養出跟自己完全不一樣的子女的震撼;從我把屎把尿親親抱抱帶大的妹妹身上看見跟我完全不同類型的女生的人生:

「有我有你」裏的「初戀」是讀幼稚園的妹妹先談了,還一次在園裏同時交兩個男朋友,常常放學回家之後跟同班閨密講電話講很久,笑著嘆氣她不曉得應該選哪一個……「星期六的下午」的部分也遠遠比我瘋狂,常常在壓馬路逛百貨公司掃貨吃麥當勞裏優哉度過,我則打拼考卷趕放學下課再煮一人份的桂冠快煮麵食,邊吃邊看當時週六下午必播的京劇,對花旦的尖細腔調與武旦、刀馬旦、武生武將的身段非常著迷。「新娘」那首歌更是被才讀小班或中班的妹妹背得滾瓜爛熟地成天唱,害我提心吊膽男人緣超好的她會不會一滿十六歲就嫁掉了。「HAPPY BIRTHDAY」、「十九歲的最後一天」、「帶我去月亮」之類的牽手純愛境界對她可能很實用……等到「我是貓」發片時,姐妹倆已經註定要走上兩條截然不同的人生大道:她拿著老爸辦給她的信用卡副卡舞出我是貓喵喵喵的伊能靜風,我倒老實打工升學、踏上文學小說的夏目潄石風,一步一步走向與文字工作難分難解的文創人生。至於年代古老卻在教育界師生間瘋傳的經典笑話、元宵燈謎更絕:

為什麼悲傷茱麗葉?
因為是愛快羅密歐!

當年可讓我想破腦袋瓜都想不通「愛快」跟「悲傷」是什麼梗……

但是,那條歌倒夾帶了深刻的佛理:愛情的確是宿世因緣果報,不離因果業力法則。類似的三世輪迴、六道生死、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庶民佛學常識在後來的主打歌詞更加倍明顯突出,無論是「落入凡間的精靈」或「華麗的冒險」都放入為利益他人而犧牲自我的佛系大乘修行精神。「流浪的小孩」神奇地正面呼應了希達多王子的離宮出家人生,或者,更緊密地回扣赫曼赫塞的「流浪者之歌」的流浪王子形象。撐偶像形象不就跟撐王子排場一樣塵勞?她是以什麼樣的心情寫著詞、唱著歌、養著家呢……

三、不老詛咒

不老是一種魔咒,逆轉業報身的常態式無常。

初初是三十歲的我被美國居士誤判十三歲。其次是師兄弟親口咒願(祝願)等我四十歲時看起來才二十歲、六十歲時看起來才四十歲。最後變成與我同齡、同年份出生的在家媽媽居士老把我誤判成她女兒的歲數,終於變成連在小七上班的二十來歲小弟弟們都輕易把我當成「比他自己更年輕的師父」招呼的境地。

但是,我身在一個長相愈老愈吃香的職場:僧團。這一行非常執取老相,通常會把年紀大跟出家久、修行好、功夫深、執事大等印象劃等號,尤其在居士圈的普遍認知裏特別存在高齡崇拜現象。累積幾世代的老相崇拜以後,終於演變成當下一片超高齡化、斷層危機的果報。不僅如此,人生還變成年年被叩問的問題都重返出家第一年:「你出家爸爸媽媽知道嗎?」「你大學畢業就馬上出家嗎?還是你連大學都沒讀完就跑來出家?」「你今年才剃度對不對?」「你十八歲了嗎?剛滿十八?」最後我決定把年齡當成廣告台詞,方便各界賢達隨時提起正念如實當成老人家,俗諦互動上才不容易跳針。要說好處也是有好處,一則容易吸引年輕世代信眾,二則容易度遠比我年輕的世代學佛出家,三則縱使現出家相還是可以當孩子王,四則非常容易誘使追求青春容顏的婦女族群棄葷改素學佛禪修,五則極度方便度化男眾居士三皈五戒或落髮出家。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依《金剛經》法語是名邪道。

心都了不可得,何況「我」呢?

不過是隨俗諦而方便權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