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9日 星期六

佛典故事:快樂 Happiness


風和日麗時如何?還有什麼比師兄弟一起在大樹下坐禪論道更美好?天氣很好,樹花盛放,華麗又芳香,心情好極了!

比丘們盡情暢談的當下突然心生一問:「人世間什麼最可愛?什麼最令人快樂?」

「趁春光明媚出門享受大自然的風景,盡興賞日玩月,在原野上自在遊戲最快樂了!」其中一人快答。

「找家族宗親歡聚,大口喝酒,大啖美食,一起聆聽音樂隨興歌舞,即時享樂最快樂!」另一人也迅速接口。

「努力賺錢存錢致富,所有的欲望都能用錢滿足,駕好車,騎好馬,穿名牌服飾,從頭到腳不同凡響跟別人不同,讓全世界知道我最富貴、最出名,這才是無上的享樂!」第三個比丘一股腦全盤托出。

「那都不算什麼。人生有愛最美,嬌妻美妾眾姝圍繞,個個華服美衣引人欣羨,在女人香迷醉的氣氛下放縱情欲才是無與倫比的人間至樂!」第四個比丘毫不隱瞞,抖出自心最放不下的俗欲。

四個比丘心無正念,不觀無常,不參話頭,齊聚野外大談七情六慾俗樂,被佛陀發現了,當場抓包。這群心猿意馬的新眾得度因緣熟了!

「弟子啊,大家一起坐在大樹下都在聊些什麼?」

看到師父前來關心,四個比丘覺得大家都是男人打開天窗說亮話無所謂,七嘴八舌把方才俗氣至極的對話內容轉述一遍。

「弟子啊,」佛陀正色開示,「你們對快樂的詮釋解讀一路通往憂愁、畏懼、危險、亡身之道,根本不是達到長安久樂的正法!大地萬物春夏榮茂、秋冬枯衰,世族宗親一朝歡聚無常散離,金銀財寶房舍車馬五家共有為無常吞,三妻四妾全憑美色使人愛憎,一旦年老色衰或條件變化,染愛的心就消失了。如果盲目追逐上述五欲俗樂,為人處世經常招怨惹禍、危身滅族、憂畏纏身,一切三塗八難無量痛苦也因此隨業招感!比丘弟子啊,難道你們不是覺悟了才捨俗修行求道,發出世之志,不貪世俗榮利,專心一意修證涅槃真常、真樂、真我、真淨的清淨妙樂嗎?」

「遠古時代有一位以德化民的國王,名叫普安王。普安王與隣國其他四個小國的國王是親友,經常互相請客,相處十分和睦。有一回,他們隆重舉辦為期一個月的大宴會,全程供應上好飲食、貴族娛樂。賓主盡歡一場,最後臨別之際,普安王突然對四個小國王拋出一個哲學問題:「人住在世間什麼最快樂?」四個小國王紛紛發表各自的見解,一說遊戲最快樂,一說宗親聚餐聽音樂最快樂,一說努力累積財富滿足欲望最快樂,一說充分享受女色愛欲為快樂。聽完大家的見解,普安王才慢慢開口總結。他主張那四種立場全是痛苦煩惱的根本、憂愁恐懼的源頭;只有初初享受暫時的一點快樂,過後卻總要承受千萬倍以上的代價與負擔,甚至帶來許多負面副作用與禍患。人與其貪求先樂後苦的欲望,還不如寂靜無為、無求無欲、淡泊守志,以成道證果為究竟的無上法樂!聽完普安王的出格見解,其他四個小國王非常歡喜,高高興興地告辭歸國。普安王是我的前世,四個小國王是你們四個人的前世,過去生已經說過要以法為樂,怎麼你們還是沒聽到心裏?知見不確立,生生世世追逐世間五欲享樂,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大休大歇、超脫生死?」

原本散心雜話、了無正念的比丘們聽完開示後心生慚愧,當下熄滅妄想、割愛斷欲,身證阿羅漢道。


原典出處:《法句譬喻經 好喜品》


-修行筆記-

佛言:「愛喜生憂,愛喜生畏,無所愛喜,何憂何畏?好樂生憂,好樂生畏,無所好樂,何憂何畏?貪欲生憂,貪欲生畏,解無貪欲,何憂何畏?貪法戒成,至誠知慚,行身近道,為眾所愛。欲態不出,思正乃語,心無貪愛,必截流度。」

貪、愛、執著是眾生的大弱點。無常的打擊,生離死別的失落,求不得時因渴望而苦,求得時因畏懼失去而苦,失去後因不適應無常變化事實而苦,無量眾苦由此一念貪執而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