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菩薩五明的醫方明觀點立論,口水是人體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而且方便易察。
口水首部曲:我曾經如此執著師父的白麥汁
說到「喝」口水,我的確曾經無怨無悔地間接「喝」一位高僧的口水;我的師父惟覺老和尚的口水,而且是以非常孩子氣的方式:撿老人家喝過的飲料茶水惜福喝下肚,高興得不得了。
事情是從貴賓桌中的貴賓桌、主桌開始。崇德發黑麥汁在僧團向受好評,四眾弟子都視為素食者補充營養、老人養生保健的聖品,很快就成為宴客飲料主角。不只是宴客,在出家前生產過或一生有生理痛困擾的女眾法師群族之間更是頗富名氣。但是,偏偏有個例外!我發現無論在什麼重要場合,侍者總是為師父的座位準備崇德發白麥汁;倒進圓周高腳玻璃杯裏折射出迷人的黃金色澤與優雅的細小泡沫。「噢,只有師父有!」每次我都眼巴巴地盯著師父喝,很快就被師父發現了。漸漸地,師父不再按往例喝完,反而經常刻意剩下至少一半就離席,離席前還深深望我一眼。師父離席後,負責的法師就自言自語起來怎麼又沒喝完……轉頭看見我那「飢渴的眼神」就問我要不要惜福喝完?女眾法師的特質是普遍主張「女性身體虛寒底」,幾乎99%拒飲白麥汁,只肯喝黑麥汁。
「好!」求之不得的回答。
就這樣,明明知道撿含有師父老人家的口水的白麥汁惜福也喝不出老人家的講經說法攝受力、真修實證、辯才無礙、廣博法緣,覺得白麥汁超級好喝的我還是一次又一次地快樂惜福下去。當時唯一可以喝到白麥汁的機會就是這個了,在一片「虛寒體質論」的女眾法師圈子裏想都別想,一定被媽媽姐姐式的關懷念到底:「會不會太寒哪?不覺得很苦、很像啤酒味嗎?」
我哪敢講出家前從幼稚園時代就本於家族傳統學喝酒、出家前本來就分享家父珍藏在廚房的德國啤酒、美國啤酒、台灣啤酒多年、喝出不錯的酒量?我哪敢在女眾法師面前誇獎白麥汁的啤酒味好香好好喝?跟女眾一起生活就要隨眾表現得像個「女生」,本來就有點辛苦。
口水二部曲:青春期,老年期,觀行期
口水的意義因人而異:
在青春期,口水是非常、非常敏感的名詞,事涉人際關係定義。誰喝誰的口水或誰跟誰交換過口水意謂某種公認的愛情關係,說了被取笑,不說天知道。在某種搞笑的共業業力之下,沒有誰深思熟慮要牽手走一輩子、天長地久老來伴一路陪到送終安葬之類的事情;大家在意的是誰在唱卡拉OK的包廂裏理所當然地共喝同一杯飲料、共吃同一盤點心、點了哪首歌眼睛又看著誰唱而眼神又不小心自白了什麼秘密。在青春期,口水的社交意義在於誰跟誰在一起。
在老年期,用完了青春時光還用不完心性本具,口水就變成健康/疾病的有效判斷依據;更別提這幾年全球在Covid-19摧殘之下「味覺異常」或「失去味覺」已構成人體是否染疫的外現明顯特徵之一。在自然界,有某些神奇的植物本來就有能讓人類運用味覺反應測試體況的功能,例如「辣木」。前些年我在世貿展場偶遇在生技公司上班的女眾佛子,當場試吃她的公司的天價辣木保健食品,據她的說明該食品吃在不同體況的人口裏會產生各種截然不同的味道,或酸或甜或苦或辣或淡或其他,只有身體非常健康的人會吃出甜味。那當下,我才一入口就苦不堪言,「老天,味道這麼苦還賣這麼貴!」她一看師父表情就知道非常難吃,立刻關心我是否患有重大疾病。我當下就直白招了,還真的準!
至於觀行期,特指出家眾跨身份、年齡、學歷、工作、社會標籤、輪迴設限……的修行期,口水就是頂頂大名的四念處之不淨觀的觀行重點,跟佛果位上的「甘露味相」或後期密宗的「甘露」說法不同在於因地修行為破身見、我執、貪欲會先以對治法門方便區隔「穢」與「淨」而施設大量二元對立的修行概念。執是之故,修行人之間若提及「誰用口水照顧誰」或「誰要不要吃誰的口水」就又是另一種境界與層次了,成為俗諦上的青春期、老年期之外的第三大類。
口水三部曲:眾生心,口水戰
跟我相處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尤其是凡夫位上毫無證量、尚未證果的人。理由無它,我的外表跟實際年齡、實際社會歷鍊差距太懸殊,反差太大。原則上,跟我同齡的人看起來通常比我老大約二、三十歲,也就是說同年次的正常長相會比我老一代,只比我老十歲到二十歲的人通常正常長相會比我老兩代,讓正常人無法用正常的俗諦判斷跟我相處。除非是人格特質100%理智講究邏輯又100%絕對不憑感覺、感情用事的人,否則在重度依賴眼根的人性運作之下,只要我不說、不點破、不粉碎視覺系幻覺,多的是跟我互動三年五年以後還是把我當成十八歲到二、三十歲的年輕世代的人,會一直用很可愛的表情與口氣跟我說話。
以前老一代對這類現象有種一廂情願的詮釋,總以為是「相由心生」,是出於我的心境很天真可愛或心很年輕之類的因緣。不過,依據現代生物科學的道理就不是那樣子了。以生物學、遺傳學的科學角度分析,我看起來異常年輕的科學理由非常簡單,就只是因為父系母系雙方家族都有早婚傳統,代代都是在男女雙方的精子、卵子的活力最強且生理功能最好的時機結合而遺傳給下一代。精子與卵子的活性本來就會決定下一個世代的生理特質,在兄弟姐妹手足之間加倍明顯。一般來說,父母雙方年輕時代誕下的長女、長子通常相貌偏年輕,等到父母已步入四十歲到六十歲的熟齡期才誕下的么女、么子通常相貌偏老成的遺傳現象就隨處可見;尤其是手足之間最明顯!手足之間往往排行愈小、愈晚出生的長相相對較蒼老,並且再加上長期模仿父母兄姐較老成的言行舉止或學習老世代的言行習慣與較老世代的人生價值觀,反而在一般社交表現上會呈現家庭排行愈小則外表愈老、觀念愈老、言行作風也愈像老生代的相反特色。
這方面的口水戰很多;最悲慘的情境之一就是整桌了不起五十幾歲到六十幾歲的人集體把我當成十八歲剛剃度出家的小沙彌尼「關心」,聽完我簡短說明後大驚失色問我:「你都怎麼保養的啊?」那種喪事場面。哎,本意是來追思亡者、懷念亡者、讚頌亡者的,怎麼變成問我如何保養不老青春呢?當然還有生物學或遺傳學以外的緣起:禪宗。禪宗門下的僧眾本來就高比例凍齡或外表遠比實際年齡年輕,這是佛教界四眾弟子眾所周知的生活常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