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7日 星期六

蚊子屋記事


曾有位建築業居士抱怨過空屋率。她以某大建物群(至少三到四大棟、近二十樓、共數百戶的新式電梯大廈建案)為例,告訴我建好已十多年,只有三成賣出去,高達七成保持空屋。

她說這種蚊子建築在台灣很多。空屋所有權多半在建商或房仲集團手上(很少在地主身上),囤著炒,很類似炒股票。只要公司能週轉,建商或房仲就不斷用賺來的錢接新建案,形成拼命蓋、拼命炒、拼命囤、空屋率奇高的惡性循環。

觀察這麼多年,我發現台灣這類建案不受歡迎不只是炒房天價的問題,還有建築美學出包。台灣充斥這類沒有個性的單調大建物,每間長得都一樣,遠觀就像大型納骨塔,除了功能類似塔位流水編號的門牌號碼以外,分不出上百千戶住家有何特色可言。

我認為,納骨塔式的建築風格造就大量蚊子屋很正常。那類建築風格與鬼道更相應,用在鬼道或許會鬼丁興旺,用在人類就不是很適當。賣不掉很正常,沒人氣更正常,再怎麼處心積慮囤房也一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