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5日 星期一

慈航法師開示選:《怎樣知道有觀音菩薩?》


本文不重覆大師開示原文,而是依開示脈絡提出延伸思惟方向。

一、有無的判斷

有關存在的理性判斷,佛法提出五種古老方法:現量、比量、聖教量、譬喻量、神通量。對此,現代人容易選擇兩種極端立場,一是信者深信,不論科學。一是深信科學,不論宗教。

二、歷史的模稜

自古無人充分掌握佛教史的全貌,史料、考古上爭論極多。現代人也容易選擇兩種極端立場,一是疑史故疑教,一是信教故信史。

三、佛語的真實

這是信仰、信心、信念問題。

四至七、菩薩的名義,觀音的德號,菩薩的靈感,感應的原理

以上是傳統祖師五法的原則性運用:銷文、釋義、舉證

八至十、自心的觀音,菩薩的位次,菩薩的弘願

以上是傳統祖師五法的原則性運用:顯理

十一至十三、行為的實踐,同志的組織,觀音的素食

以上是傳統祖師五法的原則性運用:勸修

十四、菩薩的化身

這部分主要取材自歷代感應錄等文字紀錄。它也是佛教史料的一種,如上所述,基於「歷史的模稜」(歷史或考古的爭議性或不確定性等)特質,也通常會形成信者深信、疑者深疑、不置可否、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以免萬一是真的會造罪受殃等各類心理反應。

感應錄很少被當成正式的史料或歷史素材,其中的重點原因是它含有凡夫無法以常理檢驗或毫無現實人生經驗的神通感應事蹟,不論從自然科學或人文科學角度切入都難以找到下手處。

在傳統開示中,神通感應事蹟一直扮演重要的文化傳承角色,既是故事也是勸修的有力論據。對佛法有信心者通常對古書中的神通感應事蹟深信不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