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2日 星期三

終結流浪法師

疫情下,人的社會群居特質會不斷強化。

病苦本來就會驅動人群聚集,何況是大流行病疫情下種種防疫政策讓單打獨鬥的跑單幫生活難以為繼?

很多年前,至少距今五、六年以上之久,我在台北市一間歷史悠久的素食麵店看過一張手寫告示,作者是一位獨居的法師。她寫,她癌末重病,醫藥費出不起,生活有困難,別無他法只好把她的困境手寫在那張不到A4大的紙上,拜託吃麵的好心佛弟子樂捐。當然,如果是出家僧,全台灣佛教道場很多,佛教慈善機構很多,供僧治病的組織也愈來愈多,在家佛弟子更是多,為什麼她會苦到只能出此下策?為何非一個人?因緣到底怎麼走到那地步?我問麵店老闆、店員,她們也說只是好心同意張貼,不認識也不熟,不知道。

人類只有在壯年力盛時有一個人浪跡天涯的本錢。老苦、病苦、面對死苦,不只醫療上需要人群的專業,食衣住行生活基本面都會處處需要人群的善心協助。所謂福德資糧、人緣助緣,平常可能不是很顯眼,老苦病苦現前就放大鏡般清楚了。

我對這方面很有感受,主因是出在我的業報身特質。我的業報身常常給眾生一種「柔弱、順從、永遠不會生氣」的幻覺,也就是說,一般人常常把對傳統俗女的期待放在我身上再幻滅。老人家尤其如此,這漫漫二十幾年,三不五時就有老人來明示暗示想幫兒子找媳婦。「找媳婦」是手段,真實的目的與心理動機是老人家看外表中意,想找個不是外人、有媳婦身份的免費看護。不過,出於錯誤期待,找媳婦不找俗女卻故意跑道場找比丘尼,著實也是文化素養出大包的果報。

面對老苦、病苦時才想找相對年輕力壯的他者去依靠、獲取照顧都太慢了。結善緣、修福報不能拖到老、拖到病才求,而是趁還年輕力壯時就要有福慧雙修、廣結人緣的基本認知。不是現在家相這樣子,現出家相也一樣。

我是長了一副溫柔體貼不生氣的外形沒錯……不過,真正的原因是出在我是資深奴才:幫家父打理家事,幫家父照顧弟弟妹妹,最後養一堆毛孩兒女所薰染出來的奴性。沒想到這種奴性在長輩圈很受歡迎,看來是標準媳婦範本?

以前,我看比丘常常教訓居士、喝斥居士、棒喝徒弟,看幾年幾月後,我也想試試。我以為出家很多年了,想試試棒喝。結果,天天被比丘加持的居士們竟然「抗議」。我追問,她們講,「師父,我們覺得你不該生氣。」我就奇怪了,怎麼比丘天天訓話、棒喝沒關係,我才幾個月下來難得教一次都不可以?她們講:「師父,你長這樣,長相這樣,我們覺得你不該生氣……」

後來,我又花了至少十年「研究」我到底長什麼樣兒讓居士們有那種反應,最後我才知道。真正的差別待遇出在性別偏見與容貌歧視二事。沙文社會給男性生氣的權力、教訓的權力、發火糾正的權力,但是,對「美女」或「不老不醜的女性」就框了重重的性別刻板印象:不可以生氣,不可以糾錯,不可以棒喝。長得美就只能笑、只能好、只能輕聲細語當淑女。這種性別偏見也不限在家居士;在沙文家庭長大的法師也會,一樣會把俗家的性別歧視套上來。

人類社會的俗諦運作上,絕大多數的座標都是肉體,不是精神。疫情會大幅改變僧俗二眾也是如此,病苦老苦、防疫作為直接衝擊生活方式,身體/生命的肉身健康問題讓無形無相的精神生活無法絕對自由,要被身形、身體、生命維持功能左右。

有雄厚的因地付出的修行人果地通常福報都很大。

一直播種的人不愁沒森林。

病苦老苦很苦,修行趁年輕;千萬別拖上半世紀、拖到老才跑道場拐媳婦。法師外表常常比實際年齡少「一代」,光看外表都不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