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30日 星期一

詠香蕉花

 

擁抱初蕉串串之後
展開,放手
一瓣一瓣酒紅先熟落
像台灣期待放颱風假
卻又希望零風災雨災的心情
從太平洋吹過來的會不會只是一場夢

中颱,山陀兒
亦或,中台山,佛陀兒
哪個是哪個
哪個又不是哪個
是不是以外又怎麼個說法
不來不去可好
本無來去亦好

卻道人間香蕉花
落地變身
厚實溫暖的花香浴缸
說多香就有多香
預告串串新蕉香甜
何妨佛魚悠游

詠穗花棋盤腳(日天子篇)


輕倚半門晨光
偶拾一地倩影
冽香這廂入泥
心意那廂已契

詠穗花棋盤腳(月天子篇)

 

無熱,無煙

為我點亮生生世世

德馨暗香以花火

定格,定駐

禪悅尋常一夜

平安法喜明天

2024年9月29日 星期日

貓貓,狗狗,師兄弟

 

Taylor Swift - Never Grow Up
 (Taylor's Version) (Lyric Video)

水管沖刷地瓜葉片的水聲驚醒熟睡的法雅,一隻學會認法師與吃素食的青春期橘貓,公貓。他嚇醒的理由並非師父澆水的聲音(早已習慣每天坐在身旁整好的準菜園泥土地上「陪」師父種菜),而是突然意外發現距離他不到一公尺的右側地版上有另一隻在同一時間被吵醒的動物:母性爆表的佛犬。一樣法字輩,一犬一貓、一老一少的「同門師兄弟」同時醒來,小貓咪嚇壞了!他弓起身看著她,慢慢向後退、退到兩公尺外並擺出圓拱狀的「貓科標準防身動作」,趁我收好水管、工具爬坡且佛犬的注意目光轉移到我身上的當下,飛也似地溜了!

約莫六、七個月大的青春少年貓並不曉得佛犬怎麼看待他們兩隻幼貓,不知道為何她心甘情願包容他們、跟他們共享食物、隨便他們趴到狗食盆上大吃特吃都無所謂,但我知道。佛犬認得的色譜是黑白色系,一樣也分辨得出基本毛色。兩隻小貓咪的毛色正好跟佛犬當年一手養大的兩隻幼犬(乾兒子)的毛色一模一樣,一黑一橘,個性也一樣是黑色的貪吃衝動而黃色的溫馴慵懶,而且都很會主動找法師撒嬌。移情作用,或者母愛後遺症,讓佛犬把重疊的育幼記憶放到幼貓身上,不計較他們在動物學分類上並不是狗狗。所以,小貓在陽光下就地熟睡,佛犬靜靜地靠近、躺在他旁邊一起睡覺,像當年守著小狗們一樣,安靜到小貓渾然不覺,根本不知道……

2024年9月28日 星期六

東京事変:仏だけ徒歩(只有佛陀徒步)



第270話【東京事変の「仏だけ徒歩」を仏教的に解説してみた】



(註:簡直就是自述修行心得的佛曲啊!)


東京事変 - 仏だけ徒歩


長了一張非常年輕的臉,常常有老法師(妄身很老或長相很老,不代表出家很久或已得道證果)找我談僧脈斷層、教界缺年輕世代的慘淡因緣。應該說,佛教界不是真的「少子化」多嚴重;是接眾俗諦方便大量停留在遠達半世紀以上的過去才跟當下的年輕世代脫節。

我曾問過比我老約二三十歲的同門師兄弟(換算成當下也至少七八九十歲)世代,為何她們喜歡唱梵唄?不都充斥黃梅調、歌仔戲、地方戲曲流行情歌?她們的答案是「親切」;那些我們覺得是老人家才喜歡的老歌都是她們青春歲月、談戀愛結婚生育的時代的庶民流行歌曲。她們喜歡佛曲並不是因為佛曲選用老歌而是因為佛曲唱的「老」歌實際上就是她們年輕時代的「流行音樂」。

七八九十年前的「過去的當下」的流行歌曲被七八九十歲的世代採用成佛教梵唄音樂曲調,很少更新,最後變成「當下」年輕世代受不了的老歌。年輕世代怕法會的人口很多,不是嫌法會無聊而是嫌梵唄難聽、梵唄選曲不是年輕世代相應的流行音樂。

仏だけ徒歩(只有佛陀徒步)的詞很有「當下味」,曲風、編曲、唱腔都跟年輕世代相應,再加上找出最喜歡的永平寺僧才講解歌詞的佛教含義,反而才是回歸到最初的作法;就像是七八九十年前的前人直接選擇那個時代的流行音樂納入佛教音樂一樣。

以世俗諦而言,居士出面以俗諦方便讚嘆三寶(喜歡哪間道場或參訪哪間道場交通方便)是很強的信仰行銷,遠比出家眾收攝六根更快、攝眾範圍更廣;在家負責佛教現代化文創,出家負責佛系解說與弘法的確是非常有傳教實效的現代模式,自利利他還有益國家社會。

2024年9月27日 星期五

《雜阿含經》法語選錄(四十四)

131

以能修於正見緣故,身壞命終,得向善趣,生于天上。以能懺悔正見之故,能淨一切眾生之心,亦能淨於眾生結業煩惱罪垢。賢聖弟子得聞此事,即時修學。若時及時分,時分中間,中間晝夜已過,如是時中,為殺時多,不殺時多?以義推之,殺生時少,不殺時多。我於彼時故作殺生,我實不善,所作非理。我從今已後,更不復殺。我於一切更不生嫌,更不生恨,亦不生嫉,深生歡喜。生歡喜故,深生愛樂。生愛樂故,深得猗樂。深猗樂故,得受於樂。以受樂故,其心得定。賢聖弟子心得定故,得與慈俱。與慈俱故,無怨嫌恨,得於無嫉,其心廣大,志趣弘博,無量無邊。善修慈故,於彼東方一切眾生都無怨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於一切世界普生慈心,作是意解,當修立如是善心,於善中住。

132

不愁念過去,亦不求未來,
現在正智食,纔欲為存身。
欲於未來世,追念過去事,
六情皆怡悅,是以顏色和。
如新生茅葦,剪之置日中,
凡夫自燋乾,其事亦如是。

133

捨慢常入定,別想盡知法,
一切處解脫,不放逸空林,
由不放逸故,能度彼死岸。

134

種植園苑林,洪流置橋船,
曠野造好井,要路造客舍,
是人於日夜,福業常增長,
正法淨持戒,如是趣天道。

135

施飲食得力,施衣得盛色,
施乘得安樂,燈明得淨目,
屋宅一切施,如法教弟子,
能作如是施,是名施甘露。

136

若有能信施,使心極清淨,
今世若後世,飲食福隨逐。

137

若遠至他國,行伴名為親。
於自居家中,慈母最為親。
於生財利所,眷屬乃為友。
能修功福者,是名後世親。

138

人生壽不定,日日趣死徑,
無常所侵奪,壽命甚短促,
老來侵壯色,無有救護者。
恐怖畏向死,欲得寂滅樂,
應捨世五欲,不宜深生著。

139

四時不暫停,命亦日夜盡,
壯年不久住,恐怖死來至。
見於死生苦,而生大怖畏,
捨世五欲樂,當求於寂滅。

140

能斷於五蓋,棄捨於五欲,
增上修五根,成就五分法,
能渡駛流水,得名為比丘。

《別譯雜阿含經》

2024年9月25日 星期三

《雜阿含經》法語選錄(四十三)

121

復有五因緣故,能令正法久住於世,不沒不退,不忘不失。何等為五?恭敬世尊、尊重於佛、供養於佛、常能至心歸依於佛。於法於戒,及以教授、同梵行者,亦應供養、恭敬、尊重、至心向之,以此五種善因緣故,能使正法久住於世,不沒不退,不忘不失。以是義故,應當恭敬佛、法、教授、同梵行者。

122

(略)

123

(略)

124

佛言:「我亦以三事調御:一、須濡語。二者、麁語。三者、不濡不麁,而得調伏。云何名為一向須濡?如佛告比丘:『汝若修三業善者,獲善果報,此是天,此是人。』是名一向以濡而得調伏。云何名麁?如說三惡道,此是身口意業造惡果報。云何名為麁而濡?說身口意有諸善業,得生人天,此是身口意善所獲果報;亦說身口意有諸惡業,當墮三塗,斯亦身口意所獲果報。是則名為亦麁亦濡,而調眾生。」

如來世尊以此三事用調眾生,若不調者,終不與語,亦不教詔,亦不指授。

如來若不教授,設不與語,設不指授,如是者則名毀害,是真毀害。

125

無惱觸故,得無惱語。雖復為彼之所惱觸,不惱於他。雖復為彼之所惱語,而不惱語以惱於彼。雖為他惱,不生心惱。以不惱故,世人咸稱能忍善者,亦復於彼生忍善想。若如是者,能修正見。修正見故,正業、正語、正命、正志、正方便、正定、正念。修正定故,為他所觸,而不生惱。不生惱故,名為忍善。

126

汝諸比丘從今已後,若有所須,欲捉之者,當作草木及捉糞想,寧捉糞穢,不捉寶物。

127

設受欲樂,我說下賤。設受欲樂,我說為中。設受欲樂,我說為上。何者下賤?非法聚財,又不非法聚財,自樂己身,而為己身作正樂因,此亦不供養,亦不名與妻子、僮僕、親友、眷屬,亦不隨時供養沙門、婆羅門諸福田等,不修上道,不作樂因,不得樂報,不作生天因緣,是名為下。何等名中?設受欲樂,或時如法,或不如法,或為殘害,以自樂身,亦復安樂父母、妻子、僮僕、親屬,乃至不作生天因緣,是名為中。云何名上?所謂如法聚財,不作殘害,身正受樂,正理供養父母及與妻子、僮僕、親友,乃至能作生天因緣,是名為上。

除是二邊,趣向於道,所謂三種欲樂,及以三種無益苦身,趣向中道。何等名為捨於三種欲樂之事,及以三種無益苦身,向中道耶?聚落主!貪染欲樂,惱害自身,亦惱害他,自他俱害,現集諸惡,於當來世,亦集諸惡。以此因緣,心煩悲憂,受諸苦惱。設盡欲結,亦無自苦,亦不苦他,亦復無有自他之苦,現在之世,不集諸苦,於未來世,亦復不集一切眾苦,以是義故,得現法樂,離眾惱熱,不擇時節,得近涅槃。於現在世,能得道果,智者自知,明了無滯,不隨他教,是名初中道。聚落主!復有中道,離於惱熱,不擇時節,得近涅槃,智者自知,不隨他教,所謂正見、正語、正業、正命、正定、正方便、正志、正念,是名第二中道。

128

一切種種苦惱之生,皆由於欲,悉因於欲,欲為根本。

是故當知,眾生苦惱,種種憂悲,皆因於欲,由欲而生,欲為根本。假使四愛敗壞變異,便生四種憂悲苦惱,若三亦皆生於憂悲苦惱,若有一愛,便生一憂悲苦惱。若無愛者,是則無有憂悲苦惱,離於塵垢,如池蓮華,不著於水。

129

我憶九十一劫已來,無有一家以熟食施,而致損減。汝今且觀一切諸家,多饒財寶,眷屬僮僕,象馬牛羊,是富基業,有不從施而得者?不盡從施我,獲斯果報。有八因緣能壞諸家:若為王賊所侵,為火所燒,大水所漂,失所伏藏,生於惡子,不解生業,威逼用財,惡子無理,用於財貨。一切世人皆云:「八事能破居家。」我今更說第九之破。言第九者,所謂無常。離是九種外,言沙門瞿曇能破諸家,無有是處。若棄如是九種因緣,言沙門瞿曇,能破諸家,不增長者,無有是處。不捨是語,不捨是欲,如斯等人,猶如拍毱,必墮地獄。

130

欲知上田,如我弟子,諸比丘、比丘尼,我為說法初中後善,成於己利,句義微妙,滿足利益,具足清白,顯發梵行。彼比丘、比丘尼聽我法已,依止我住,歸依於我,依憑於我,我為舟主,而濟渡之。我為開眼,令得視瞻,住於安樂。彼等聞已,各作是言:『佛為我說,我等咸當盡心修行,便於我等長夜利益,得義得樂。』彼中田者,如我弟子優婆塞、優婆夷,我為說法初中後善,成就己利,句義微妙,滿足利益,具足清白,顯發梵行。彼優婆塞、優婆夷聽我法已,依止於我,歸依於我,依憑於我,我為舟主,而濟渡之。我為開眼,令得視瞻,住於安樂。彼等聞已,各作是言:『佛為我說,我等咸當至心修行,便於我等,長夜利益,得義得樂。』欲知下田沙鹵惡者,如諸外道,我亦為說初中後善,乃至顯發梵行。彼諸外道各能聽受,隨其所樂,乃至一句,解其義趣,亦為彼等,於長夜中,救濟利益,得義得樂。

《別譯雜阿含經》

《雜阿含經》法語選錄(四十二)

116

昔佛在世,大德比丘,久修梵行,善樂佛法,深達法式,少欲知足。自行阿練若行,讚嘆阿練若行者。著糞掃衣,讚歎著彼糞掃衣者。次行乞食,讚嘆乞食者。

若有沙門及婆羅門毀頭陀者,是等即為毀呰於我。若有讚嘆頭陀功德,是等即為讚嘆於我。所以者何?我以種種因緣,無數方便,讚嘆頭陀所得功德,安立頭陀,讚嘆頭陀,諸行中勝。

117

我修離欲之定,入于初禪,作意思惟,迦葉比丘亦欲離惡不善,有覺有觀,入于初禪,亦復晝夜,欲入初禪;二禪、三禪,及第四禪,亦復如是。我若發心欲入慈心、無嫌怨心、無惱心、遍廣心、善修無量,於其東方,作如是心,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作是心,我於晝夜,欲修是心。摩訶迦葉,亦復如是,欲入慈心、無嫌怨心、無惱心、遍廣心、善修無量,於其東方,作如是心,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作是心。我若修於悲喜捨心,我於晝夜,常入此心。摩訶迦葉亦復如是,於晝夜中,常入此心。我欲滅除惱壞,却於色想,除若干想,入無邊虛空,亦欲晝夜常入此定,識處不用處,非想非非想處,亦復如是。我亦欲入神通等定,能以一身作無量身,以無量身還作一身。我欲觀察諸方上下,入于石壁,無有障礙,猶如虛空,坐臥空中,如彼鴈王,履地如水,履水如地,身至梵天,手捫日月。若我晝夜欲修是定,迦葉比丘,亦復如是,欲入於彼神通等定,能以一身作無量身,以無量身還為一身,觀察四方,四維上下,能以此身入于石壁,無有障閡,猶如虛空,坐臥空中,如彼鴈王,履地如水,履水如地,身至梵天,手捫日月,亦欲晝夜常入此定。天眼、天耳,及他心智、宿命、漏盡,亦復如是。

118

如來、世尊、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為教導故,引彼月喻,日漸增長,能具慚愧。離於無慚,忍于罵辱,禁制身心,往返人間。

119

佛告迦葉:「世間若有聲聞弟子,都無至心,實非世尊而言世尊,實非羅漢而言羅漢,非一切智言一切智。如是之人,頭當破壞作於七分。我於今日,實是知者,實是見者;實是羅漢,而言羅漢;實等正覺,言等正覺。我所敷演,實有因緣,非無因緣,而說法要。實有乘出,非無乘出。實有對治,非無對治。實有精進,非不精進。能斷結漏,非不能斷。迦葉!汝今應作是學,諸有所聽,是善法儀,應當至心受持莫忘,尊重憶念,捨於亂心,宜應專意觀五受陰增長損減,常應觀彼六入生滅,安心住於四念處中,修七覺意,轉令增廣,證八解脫,繫念隨身,未曾放捨,增長慚愧。」

阿難當知,若有人能正實說者,應當言:「我是佛長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持佛法家,禪定解脫諸三昧門中,出入無礙。」譬如轉輪聖王,所有長子,未受王位,五欲自恣。我於今者,亦復如是,是佛長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持佛法家,禪定解脫諸三昧門,出入無礙。

120

尊者迦葉語舍利弗言:「如來寧可說色滅已,生於後有,乃至非生非不生。世尊於彼色所盡處,正智解脫,然都無有死此生彼,死此不生彼,亦生亦不生,非生非不生,是故不答。如斯之義,甚深廣大,無量無邊,無有算數,乃至盡滅。受想乃至識,死此生彼,乃至非生非不生,亦復如是。此是動轉,此是憍慢,此是放逸,此是有為造作之業,此是愛結,此愛生彼愛不生,彼愛亦生彼,亦不生彼愛,非生彼非不生彼,如來愛盡得善解脫,愛盡生彼,有亦無也。不生彼,有亦無也。生彼不生彼,亦無也。非不有生彼,非不無生彼,亦無也。此義甚深,廣大無邊,無有算數,至於盡滅。大德舍利弗當知,以是因緣故,如來於問中,而不正答,死此生彼,此死不生彼,亦生彼亦不生彼,非生非不生。」

《別譯雜阿含經》

《雜阿含經》法語選錄(四十一)

111

若有比丘,無所染著,不愛縛家,不生增減,心無嫌恨,亦不嫉妬。見他利養,心生歡喜。見他施彼,亦不忿恨。於修福者,咸皆隨喜。又不自讚己有德行,諸所言說,恒為一切。見餘比丘,同至他家,終不譏毀,於自他所,心無高下。若諸比丘能修善心,如向所說,乃名隨順,如法周旋,往返人間。

若有比丘心無縛著,如空運手,乃可出入,往返諸家,不生增減,不生懊惱,亦不嫉妬。見他利養,心生歡喜。見他布施,不與於己,亦不忿恨。見修福者,普皆隨喜,乃至心無高下。

佛告諸比丘:「諦聽!諦聽!至心憶念。若有比丘為人說法,作如是念:『我為彼人而說於法,當令彼人信敬於我,能多與我飲食、衣服、病瘦醫藥。』若作是說者,是名不淨。若有比丘為人說法,欲令聽者證解佛法,除現在苦,離諸熱惱,不擇時節,導示善趣,為其顯現,乃至能令知者自知,不從他教,離於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能令聽者聞其所說,如法修行。為令聽者於長夜中,得法、得義、得利、得安,如是說者,名為清淨慈悲之說。憐愍利益,欲使正法得久住故,如是說法名為清淨。是故比丘應作是念,為人說法,當作是學。第三亦如上所說,迦葉比丘能如是說,為令聽者證解佛法,乃至欲令正法得久住故,憐愍利益,作如是說,是名清淨,稱可佛法。」

112

(略)

113

說十二部經,為欲除滅諍訟勝負。

我佛法中,終不如是我勝汝負,乃至我所說法句義具足,汝之所說句義不足。如是諍訟,實非我說。

若能至心,實知有罪,然後懺悔,後莫復作。如是懺者,善法增長,無有退失。

114

佛告迦葉:「汝於今者,見何因緣,而不為說?」

迦葉對曰:「若不信者,退失善法,便生懈怠,無有慚愧,愚癡無智,貪著他物,有恚害心,睡蓋所覆,掉動不停,於法疑惑,深著我見,具於煩惱垢污之心,喜瞋失念,無暫定,有如是等種種不善惡法,決定具有。如斯等人,尚無少善,況復增進善法,無有退失?若復有人,具於信心,不退善法,精進不倦,能修慚愧,有智之人,具行善法,無有貪想,遠離瞋嫌,除睡眠蓋,心不掉動,無有疑惑,不著身見,心淨無染,不喜瞋恚,能住心念,具於禪定,善法不退,若有具上種種善法,我尚不說彼人善法停住,況不增長?如斯等人,於日夜中,善法增長。」

佛告迦葉:「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若不信者,退失善法,乃至如斯等人,尚無少善,況復增長?若復有人,具信心者,不退善法,乃至我尚不說彼人善法停住,況不增長?」

115

有比丘,共相恭敬,我今亦當習學其行,自修阿練若行,讚嘆修阿練若行者,自行乞食,著糞掃衣,讚嘆乞食著糞掃衣者。少欲知足,常樂空閑寂靜之處,勤修精進,心不馳散,恒樂禪定,自盡諸漏,讚盡漏者。以是之故,一切比丘咸來親近,安慰問訊。

《別譯雜阿含經》

2024年9月23日 星期一

2024中秋月夜:土星與鬼影耀光的世紀相遇(攝影集)

 




這是本世紀只會出現一次的中秋節天文因緣法相:月球與土星(細小的白色光體)近距同鏡團圓。至於不斷位移並改變大小的藍色光點則是光學攝影原理上的行家常識:鏡頭耀光現象,又稱為「鬼影」,也就是攝影工具本身的攝影相頭結構造成內部光線折射、反射、繞射而產生的額外影像,不僅常用於攝影藝術創作,也常被電影導演巧妙運用在拍攝場景的氣氛、效果、美感上。

請別誤會這三張珍貴的法師版中秋楞嚴心月有什麼偉大的藝術觀點或匠心獨具、別有意境;沒有技巧可言,當下的確浪漫。這只是純粹業餘攝影愛好者的意外作品,攝於被居士媽媽細細念「你們都不生,人口怎麼辦?」的尋常中秋節,月光下有一整片美好的地瓜葉菜園與躲在菜園裏打盹的小貓咪。

美麗又實用的地瓜葉:2024秋(攝影集)






















2024年9月22日 星期日

舉報一隻愛叫的公雞:「牡雞司晨」也能檢舉?


警光雜誌一甲子,警察精神永傳承

警察這行很辛苦,不容易;不只要抓壞人,偶爾還要抓壞「雞」!

有一天,阿婆告訴我一件地方奇談:關於轄區警察登門要抓一隻被投訴舉報的公雞的現代怪事。

員警找上門,不只雞主人摸不著頭,連警察也很為難地一臉無辜:「有個地方媽媽上警察局檢舉你家的公雞噪音污染,說那隻雞犯法。」

「啥?我家公雞犯法?」

「民眾青春期的兒子在讀書考試,你家的公雞每天天亮就喔喔叫,吵得她兒子一大清早驚醒,天天睡眠不足,影響學校考試成績跟學測之類……」

「公雞早上叫不是很正常?公雞天生就那樣!」

「這我也知道……可是,人家就檢舉說公雞每天一大清早製造噪音污染,影響兒子讀書考試與人生的未來……」

「我哪有辦法叫公雞早上不叫?動物天生就那樣啊!以前的時代沒有鬧鐘,家家戶戶聽雞叫聲起床,很正常!」

「時代不一樣了!現代小孩子只知道3C科技、電視機、手機那些機器,覺得天然的公雞叫聲是噪音……」

最後怎麼辦?員警把雙方當事人找來力勸和解,想辦法不要讓一件生活小事、動物本能鬧成鄰居反目成仇的司法大事。鄰居總是親近,要相處,不要難做人。

阿婆搖搖頭說她覺得現代小孩子與大自然之間的距離好遙遠,連公雞早上看天際微亮、將出太陽就啼叫的基本動物常識都沒有了,竟然有辦法檢舉一隻早上鳴叫的公雞「噪音污染」。是說,書讀那麼多又會考試有何用?連基本生活常識都沒有,拿文憑不就單純為找頭路上班賺錢?「我們小時候誰不是每天聽雞叫聲起床?誰會無聊去檢舉?大家都知道公雞早上會叫很正常!」

哎,青少年時期本來就是升學壓力人人有,動物常識不見得人人會!想當年,我們在拼讀書考試的升學年紀,女同學們課餘還不是可以分兩派辯論「雞到底是長兩隻腳還是四隻腳」那種事?鄉下來的外地生都堅持雞天生本來就長兩隻腳,但只看過超市賣場盒裝雞腿都包很多支、沒看過活生生的雞在地上走路的都市學生則有相當人口覺得雞應該長四隻腳(邏輯推論上的理由是要不然為什麼每盒雞腳都包那麼多、不只兩隻)!我當時路過旁聽時笑到不行;雖然我也算都市小孩,但幸好我的阿嬤讓我的童年生活被多采多姿的多元寵物包圍,她養母雞當蛋雞又分小雞給我們當寵物養在客廳一起吹冷氣看電視,至少我很確定雞的確天生長兩隻腳,雞不像豬!

家師常講「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生活修行道理。無事最好,無事莫尋!

2024年9月21日 星期六

性平指標:對女性出家的心態與社會觀感

一般而言,性平水準高的國家允許女性出家,而且教育文化程度高的話對於佛教古籍的現代法義詮釋也就相對性平,跟宗教師人口本身的素質正相關。

相反的,性別歧視愈嚴重、女性物化或生殖工具化愈嚴重的國家就愈流傳一種有性別歧視的現代說法:「女眾本來就不能出家。」那是後人的性別歧視版詮釋,並非佛典原意。

無論大小乘、南北傳,佛陀初成道時都有受魔王波旬騷擾的公案,而佛陀的回應也都見於原典:佛陀說四眾弟子未具足、化緣未了,不能一證道就入滅。何謂四眾弟子?在家男女二眾加上出家男女二眾;佛陀從成道之初就金口講白會收女眾出家,不是只收「三眾弟子」。

所以,值得玩味的問題就出現了:既然連南傳所宗的四阿含都對佛陀本生公案明示乃「四眾弟子」而非「三眾弟子」,究竟女性不可以出家的性別歧視詮釋是後期何時代才出現的說法?帝王以生育政策干涉宗教?抑或就單純是「性好女色」貪淫貪到巴不得全天下的女體都為淫所用、不要學男性追求精神修行成就?男性修行人禁女色、斷淫行的選項一向在人類歷史上被肯定是「高尚且道德的行為」;那麼,是出於何種俗世想法切割,斷女色的高尚行為只有男性可以,女性不可以一樣高尚地斷男色?為何女性不斷男色卻相反地被評價為高尚、斷男色出家反而不高尚?矛盾相反的性別定位究竟是什麼時代的產物?

性別歧視的宗教詮釋並不是佛陀本意,佛陀的本意早就跟波旬講明白了:他要先收四眾弟子,不收就不入涅槃。

那麼,性別歧視的宗教詮釋是誰的世俗見解?古代帝王?擁有偏差性活動模式的古代後宮?被帝王施壓的古代宗教領袖?或者,被求取女色的身心衝動折磨一輩子、偏偏在男多女少(惡意墮女胎留男胎)的性別失衡人生現實下在婚戀市場居於競爭劣勢的男性人口?

有些事情並非想像上的似是而非道德口條可以解決。例如,有些人會崇拜春秋戰國的古書,就誤以為春秋戰國的性別文化用文言文寫的也很「高尚」。以前我遇到那種過份崇拜古書的人時都會笑一笑談歷史課學到的現實:古人多戰亂、多疾病、多飢荒、多夭折,普遍短命,所以春秋戰國才流行童婚、早婚、多生育、一夫多妻。那個時代,一般人平均活到最多四、五十歲,才會有必要十幾歲結婚生育、三十幾歲當祖父母,早死才有必要把生育時間點前推並增加性對象。古人會那樣不是因為古人比較有道德;古人採用多P性交為性生活常態、多P多偶後宮婚制是因為古人短命且不幸,用雜交方法創造更多的懷孕人口才能抵消戰亂頻繁、民生生活水準低落所造就的嬰幼兒超高夭亡率。相反的,現代人擁有科學、醫學、農學、現代化民生條件與相對普及的文化教育,現代人才擁有足以揚棄雜交婚制、童婚制、未成年生產常態制的生存條件,才敢將古人的性文化定調成邪淫、視古代性別歧視為野蠻落後的封建遺毒。以性別平權精神而言,出生在數千年前的佛陀實在比古今絕大多數男性都前衛進步太多。


長大


第一次重病被送進關房時,表面上我最「年輕」。年輕是指肉體、色身,而且只限定這一世。畢竟,生死死生幾大劫,究竟誰老誰少呢、誰大誰小?輪迴無數受身怎麼比?論年歲都只是隨順此生此世的俗諦方面方便比一比、隨順世俗法起個方便分別心。

眾師兄弟圍著我好奇我怎麼年紀輕輕「送廠維修」?等我淡定開口條列出一長串病名,幾乎都是遺傳性的重大慢性疾病,唯一在急性發作期的是當時花很多功夫掛不同科別檢查才發現的腫瘤,每個人都驚訝地張大了嘴。「你怎麼還活著?」老人們問,我整群當上媽媽、祖母才晚年出家的師兄弟們問。

關房的生活是各煮各的食物,每個人病得天差地別都必須因應不同病況吃不同的飲食。分配的工作非常簡單,唯一一位私下拜託我幫她代勞的是曾經經歷大車禍拿掉好幾個內臟的師兄弟;她好幾個內臟 都沒了,再加上出家前有婚育經驗骨質流失,希望我幫她拉重重的水管澆樹。本來澆樹都是出家久的比丘的工作,關房在深山裏才破例把庭園重坡讓尼眾們代勞,而且負責區塊都很小。為答謝我,她常常刻意在煮食時特別多煮我的份(加菜),笑著告訴我她出家以前夫妻一起經營小吃店,那是她的本行。

當年會送關房的都是病情有相當危險性的法師,「死」字當頭的階段。縱使「死」字當頭,除了病僧免去早晚課(家師開示心安住在中道實相上、在心性上用功就是早晚定課,不執取表面課誦儀式、梵唄唱念音文,也不執著早晚課課誦本的文字)跟領執事,生活照樣過。唯一一位完全什麼都不必做的老法師重病且高齡(以俗諦來說是曾祖母以上的人瑞),身邊十幾個藥袋、密密麻麻的藥劑說明,每天只要能醒過來、記得按時吃幾十顆藥物控制病情與維持生命,可以進食飲水上架房與拿念珠念佛號就夠了。當時,我才三十歲左右。三十歲,看著我身邊又老又病的禪門師兄弟們在一起面對死亡時還是堅住大乘理念不動不搖。從那年起,我開始習慣無論我身處何方都是眾人當中健康最差卻又完全看不出來身體不好的人。我的師兄弟總笑著說,我全身上下沒半點地方是好的,業報身就一張皮能看,色身中看不中用,這輩子投胎來修行是為了當三寶的門面,莊嚴道場。

幾年後,本來就有很多慢性疾病病史的我提早出現更年期症狀。正常女眾一個月面對一次有「小感冒」的別稱的生理期,我平均三個星期要受報一次。忍耐這種浪費衛生棉成本又耗血損營養且一無是處只會加重貧血頭暈的業報將近二十年後,又出現加倍麻煩的更年期失序:或是停經幾個月,或是偶爾微量出血,或是突然大量出血,或是長達四十幾天以上連續出血的典型更年期前症狀。假如我長相也像別人一樣那麼衰老,或許也可以掛嘴上說說這裏痛那裏痛如何不適就省了出坡,畢竟以俗諦來說我已經是祖父母級的老年人。但是,既然我長著一張看起來只有二三十歲的娃娃臉,教界幾乎沒有誰有能耐把我當成老人相處,再加上晚近新剃的新眾清一色四、五十歲沒有年輕人,反而我會有種似乎必須「示範」什麼的責任感。四、五十歲才出家,再加上居士訓練期間從缺或很短、俗家被父母保護過度,樣樣不會不熟,反而拖到四、五十歲才在從頭學當年我們二、三十歲起就做熟的基本義工工作。差異最大的是,我們二、三十歲時將「對上以敬」視為天條,後期是晚年出家不屑出家幾十年的老人(執著表面上肉身的年紀差距不大)處處頂嘴。有的老法師受不了,私下找我抱怨新眾素質差、沒底子,不斷跟我訴苦三十年前台灣佛教界有大量年輕僧才、榮景一去不復返的盛況。總之,我成為僧俗二眾的訴苦終端機,而且我只能傾聽,無法逆轉教界高齡化、斷層化、過度老化的現況。這年頭哪種父母會歡天喜地親手把貴為「香火」的兒子送去出家?精障的,身病的,不婚的,啃老的,不工作的,生活困難的,有遺傳疾病不宜生育的,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父母已經放棄的……當出家長達三十年到五十年之久的資深出家眾傾訴三十年、五十年前的僧團人口素質一去不復返時,我也只能聽著。

應該說,幾十年下來,我太習慣因為長了一張奇怪的臉、異常年輕的臉、非常凍齡的臉而被錯當成二三十歲的年輕人要求且不受尊重(台灣人的確敬老,但是敬老的對立面就是慢幼,著相為主,用身體界定人際關係而非精神境界)。唯一有本事看穿現實的幾乎都是禪門中人;禪門重心法、破身見,看人論心不論身。佛研所同學跟我朝夕相處、同吃同睡同一棟,對我的評價是「像個老頭」;相反的,一般著相著色的外人就專看皮相,對我的評語就是「像個花瓶」。要長相變這樣一點都不難,只要常常忍辱或被晚輩飆罵、頂嘴、不屑(連居士都敢!號稱修行幾十年了又自誇老到夠當我媽,照樣頂嘴:「憑什麼叫我出錢蓋道場?你自己為什麼不拿錢出來蓋?」那種驕慢至極又極不發心、不恭敬、沒文化素質的頂嘴,我在中台幾十萬、幾百萬的居士嘴上聽都沒聽過。別說中台居士,我自幼至長從小學到大學、研究所的同學沒半個說話口條那麼糟),誰都可以長得像我這樣。看心的人覺得我是個世故滄桑的修行老頭,看身的人覺得我是個面容姣好的年輕花瓶,不同人對我的觀感會南轅北轍出入極大。雖然平日我不太談唯識也不主攻唯識宗,但是我非常清楚唯識變現何所指,那是我每天二六時中都要面對的人事境界。

長大這件事,也一樣唯識變現,人人對成長有不同的定義或定位。或許我們也都能謙虛地反省:未證佛果以前,我們誰都不算是真正成熟的大人吧?人不一定長相很老才叫成熟,佛法是心地法門。

2024年9月20日 星期五

《雜阿含經》法語選錄(四十)

101

一時,佛在優樓頻螺聚落,泥連河岸菩提樹下,成佛未久。爾時,世尊獨坐思惟,而作是念:「夫人無敬心,不能恭順於其尊長,不受教誨,無所畏憚,縱情自逸,永失義利。若如是者,眾苦纏集。若人孝事尊長,敬養畏慎,隨順不逆,所願滿足,得大義利。若如是者,觸事安樂。」復作是念:「一切世間,若天、若人,若天世界、若人世界、若魔世界、若梵世界、沙門、婆羅門,一切世間有生類中,若有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勝於我者,我當親近,依止於彼,供養恭敬。遍觀察已,都不見於世間人、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一切世間有勝於我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為我依止。」復作是念:「我所覺法,我今應當親近、供養、恭敬、誠心、尊重。何以故?過去諸佛,一切皆悉親近、依止、供養、恭敬、尊重斯法,未來、現在諸佛,亦復親近、依止斯法,供養、恭敬,生尊重心。我今亦當如過去、未來、現在諸佛,親近、依止、供養、恭敬、尊重於法。」

過去現在諸如來,未來世中一切佛,
是諸正覺能除惱,一切皆依法為師。
親近於法依止住,斯是三世諸佛法,
是故欲尊於己者,應先尊重敬彼法。
宜當憶念佛所教,尊重供養無上法。

102

唯有一道,能淨眾生,使離苦惱,亦能除滅不善惡業,獲正法利,所言法者,即四念處。云何名為四念處耶?觀身念處、觀受念處、觀心念處、觀法念處。若人不修四念處者,為遠離賢聖之法,遠離聖道。若離聖道,即遠離甘露。若遠離甘露,則不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等人,我說終不能得離於一切諸苦。若修四念處,即親近賢聖法者,若親近賢聖法,即親近賢聖道。若親近賢聖道,即親近甘露法。若親近甘露法,即能得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若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等人,即說離苦。

唯此道出要,斯處可精勤,
欲求遠離苦,唯有此一道。
若涉斯道者,如鶴飛空逝,
釋迦牟尼尊,逮得於佛道。
一切正導師,當以此覺道,
顯示於眾生,常應數數說,
咸令一切知,生有之邊際,
唯願說一道,愍濟諸眾生。
過去一切佛,從斯道得度,
未來及今佛,亦從此道度。
云何名為度?能度瀑駛流,
究竟於無邊,調伏得極淨。
世間悉生死,解知一切界,
為於具眼者,宣明如此道。
譬如彼恒河,流赴於大海,
聖道亦如是,佛為開顯現,
斯道如彼河,趣於甘露海。
昔來未曾聞,轉妙法輪音,
唯願天人尊,度老病死者,
一切所歸命,為轉妙法輪。

103

剎利二足尊,種姓真正者,
明行已具足,人天中最勝。

104

處靜有敷具,應斷於結縛,
若不能愛樂,還應住僧中。
恒應正憶念,調根行乞食,
具足禁戒者,應至空靜處。
放捨於怖懼,堅住於無畏,
斷除憍慢者,堅心處中住。
如是我所聞,不應懷疑惑,
一千阿羅漢,於此斷生死。
學者二五百,千一百須陀,
隨流修正道,終不趣邪徑。
不能具宣說,諸道得果者,
所以不能說,畏懼不信敬。

105

第一梵身天而說偈言:

今於此林中,集會於大眾,
是故我等來,正欲觀眾僧,
不以不善心,壞僧破和合。

第二梵身天復說偈言:

比丘誠實心,宜應務精勤,
猶如善御者,制馬令調順,
比丘亦如是,應制御諸根。

第三梵身天復說偈言:

譬如野馬被羇繫,拔柱蹋塹安隱出,
諸比丘等亦如是,拔三毒柱斷欲塹,
世尊導師之所調,能出是等大龍象。

第四梵身天復說偈言:

諸有歸依於佛者,人中捨形得天身。

106

夫人生世,斧在口中,
由其惡口,自斬其身。
應讚者毀,應毀者讚,
如斯惡人,終不見樂。
迦梨偽謗,於佛賢聖,
迦梨為重,百千地獄。
時阿浮陀,毀謗賢聖,
口意惡故,入此地獄。

107

(略)

108

(略)

109

牟尼弟子大羅漢,有大威德具三明,
得盡諸漏知他心,能現神變化群生,
如是聲聞甚眾多,是故汝今宜恭敬。

110

三十一出家,爾來過五十,
推求諸善法,戒定行明達。
一切諸世間,不知實方所,
況知實法者?若修八正道,
能獲於初果,乃至第四果;
若不修八正,初果不可知,
況復第四果?我於大眾中,
說法師子吼,如此正法外,
亦無有沙門,及與婆羅門。

大悲梵世尊!體同真淨寶,
有大神通力,火出自然身,
千㲲用纏身,內外二不燒。

《別譯雜阿含經》

《雜阿含經》法語選錄(三十九)


96

我於斯林中,都無有所作,
拔斷其根本,一切盡枯摧。
於林而無林,已得出於林,
我永棄所樂,禪定斷染著。

97

著有所欲者,多懷諸疑惑,
於無數境界,各各生染著。
一切諸結使,皆因無智起,
我斷無智根,吐結欲埿乾。
悉斷於志求,亦無諸諂曲,
於諸善法中,證知得清淨,
正得無上道,修禪離欲者。

我今稽首禮,歸依牟尼尊,
於諸禪自在,解悟無量覺。
於天人中尊,具三十二相,
端正無與等,猶彼雪山王。
於林得解脫,而不著於林,
清淨解脫者,無生拔毒箭。
如來所說法,於諸論中上,
言說最第一。人中師子吼,
敷演四真諦,廣度於一切,
自離於大苦,亦度諸群生,
咸令得安樂,願為說此法,
我今歸命禮,得度於彼岸。
離諸怖畏者,善來住此林。
今我得值遇,天人大導師,
能除滅眾生,一切諸苦惱。

98

非彼孫陀利,得閉及恒河,
竭闍婆鉢提,入是諸河浴,
終不能洗除,已作之惡業。
大力鉢健提,并與愚下劣,
設共於中洗,乃至百千年,
終不能除惡、煩惱之垢穢。
若人心真淨,具戒常布薩,
能修淨業者,常得具足戒。
不殺及不盜,不婬不妄語,
能信罪福者,終不嫉於他,
法水澡塵垢,宜於是處洗。
雖於孫陀利、竭闍等諸河,
此皆是世水,飲之及洗浴,
不能除垢污,并祛諸惡業,
飲浴何用為?實語而調順,
捨瞋不害物,此是真淨水。
若入淨戒河,洗除諸塵勞,
雖不除外穢,能祛於內垢。
凶嶮殘害者,孾愚造諸惡,
如是等不淨,穢污垢惡者,
水正洗身垢,不能除此惡。

99

不應問生處,宜問其所行,
微木能生火,卑賤生賢達。
亦生善調乘,慚愧為善行,
精勤自調順,度韋陀彼岸。
定意收其心,具足修梵行,
晨朝應施與,祠祀之遺餘。
汝今婆羅門,若欲修福者,
宜當速施與,如是善丈夫。

先無惠施情,說法而後與,
如斯之飲食,不應為受取。
常法封如是,故我不應食;
所以不受者,為說法偈故。
現諸大人等,盡滅於煩惱,
應以眾飲食,種種供養之。
欲求福田者,斯處亦應施,
若欲為福者,我即是福田。

若以信為河,戒為津濟渡,
如是清淨水,善人之所讚。
若入信戒洗,即汝毘陀呪,
能滅眾惡相,得度於彼岸。
以法用為池,瞿曇真濟渡,
清潔之淨水,善丈夫所貴。
諸能洗浴者,毘陀功德人,
身體不污濕,得度于彼岸。
實語調諸根,隱藏於三業,
具修於梵行,忍慚愧最上。
信向質直人,斯是法洗浴,
是故汝今者,應當如是知。

100

明智竪立戒,心修於智慧,
專精能勤學,年少除髻髮。
眼耳鼻舌身,及與於意法,
名色都無餘,心意盡滅度,
若能如是者,斷除於髻髮。

《別譯雜阿含經》

《雜阿含經》法語選錄(三十八)


91

有四法使在家人得現世報,獲利益樂。何謂為四?一能精勤,二能守護諸根,三得善知識,四正理養命。云何精勤?隨所作業,家計資生,或為王臣,或為農夫,或復治生,或復牧人,隨其所作,不憚劬勞,寒暑風雨,飢渴飽滿,蚊虻蠅蜂,雖有勤苦,不捨作業,為成業故,終不休廢,是名精勤。云何名為守護諸根?若族姓子如法聚財,設有方計,不為王賊水火之所劫奪,怨憎之處悉不得侵,不生惡子,是名守護。云何名為近於善友?若族姓子近於善友,而此善友資性賢良,終不姦盜,亦不放逸飲酒醉亂,吐出實言,不為欺誑。與如此人共為親友,未生憂惱能令不生,已生憂惱能使滅除,未生喜樂能使得生,已生喜樂能使不失,是名善友。云何名為正理養命?若族姓子知其財物,量其多少,節其財用,入多於出,莫苟輕用。譬如有人食優曇果,初食之時,樹上甚多。既食之已,醉眠七日。既醒悟已,方覺失果。宜處以理,奢儉得中。若有錢財,不能衣食,不能惠施,極自儉用,眾人咸言:「如此之人,死如狗死。」宜自籌量,不奢不儉,是名正理養命。

有四種法能獲福報。何謂為四?所謂信戒及施、聞、慧。云何名戒?能行不殺,乃至不飲酒。云何名施?施沙門、婆羅門、師長、父母、貧窮之者,乞與衣食、床敷、臥具、病瘦醫藥,種種所須,盡能惠與,名之為施。云何聞慧?如實知苦,知苦諦;如實知習,知習諦;如實知道,知道諦;如實知滅,知滅諦;是名聞慧具足。

精心修事業,勤守護不失,
親近於善友,能正理養命。
信戒施聞慧,除斷於慳貪,
若能如是者,速獲清淨道。
如是八種法,能得現利喜,
於未來之世,亦得天上樂。

92

佛身真金色,圓光遍一尋,
永斷眾煩惱,超度生死流。
如是大導師,能調伏一切,
眾生咸蒙化,故號為真濟。
汝今宜速往,詣彼世尊所。

93

汝不斷愛憎,不得免是苦,
斷欲離諸愛,然後得快樂。

今我極憘樂,大仙所說法,
聞法得解悟,都無諸取捨,
不虛見世尊,遇佛獲道果。

94

終不於親友,令其生屈伏,
王者亦不取,不應伏者伏。
妻不求夫伏,父母衰老至,
子應致敬養,不宜生勃逆。
無有眾聚處,而無賢良人,
無有善丈夫,而不說法語。
斷於貪瞋癡,所說皆如法。

若默無所說,莫知其愚智,
要因於言說,然後乃別知。
若說妙法者,說法趣涅槃,
是以應言說,熾然於法燈。
已立仙聖幢,皆由於言說,
言說即聖幢,是以不應嘿。

95

有多教學者,多聞能總持,
父母真正淨,顏容悉端嚴,
如是等名為,三明婆羅門。
若施如斯處,能獲大果報,
隨時施衣食,是名勝福田。

明知於三世,見人天惡趣,
得盡於生死,并獲諸神通,
心智得解脫,是謂為三明。
施彼得大果,是名勝福田。

《別譯雜阿含經》

2024年9月17日 星期二

中秋不生心法帖

一、你們不生

時值中秋節,秋不高,氣不爽,揮汗如雨似盛夏,一大早就被居士媽媽念:「你們都不生,人口怎麼辦?我就直白講了,像我有兩個小孩,至少哪天我躺在那裏(往生)還有人處理屍體……」

我們不生?

全球人口在短短半世紀後就可望飆破一百億了,還擔心地球人口?更值得擔心的是人口無限增值下的生態保育、溫室效應、天氣異常、糧食安全、環境災難、資源競爭吧?

二、中秋中秋者,即非中秋,是名中秋

很奇怪,中秋節不是應該聊聊楞嚴心月、標月之指、明心見性、宗門教門?又或者,退而求其次,至少也說說嫦娥、后羿、吳剛、玉兔搗蛋或搗藥、長生不死藥、月餅、柚子、……乃至太空人登陸月球或NASA月球或火星的太空移民站種菜糧食計劃?怎麼哪壺不開提哪壺地劈頭就無厘頭插播生不生孩子?

經查,原來中秋節還是某尊台灣人熱愛的神明的生日:月下老人!

說有多奇怪就有多奇怪;身為神明的月下老人掌管情緣、姻緣,管理生育系統的是其他神明才是!

三、情人劫外更有中秋劫

關於月老,中國文學史上尚有典出《續玄怪錄》的古文怪談「定婚店」一則,是講一個書生文官謀殺童女未遂,醜小鴨長大變天鵝,十四年後迎娶回豔麗嫩妻的傳奇故事:

杜陵韋固,少孤,思早娶婦,多歧,求婚必無成而罷。元和二年,將遊清河,旅次宋城南店,客有以前清河司馬潘昉女見議者。來日先明,期於店西龍興寺門。固以求之意切,旦往焉。斜月尚明,有老人倚布囊,坐於階上,向月檢書。固步覘之,不識其字,既非蟲篆八分科鬥之勢,又非梵書。

因問曰:「老父所尋者何書?固少小苦學,世間之字,自謂無不識者。西國梵字,亦能讀之。唯此書目所未覿,如何?」老人笑曰:「此非世間書,君因何得見?」固曰:「非世間書,則何也?」曰:「幽冥之書。」固曰:「幽冥之人,何以到此?」曰:「君行自早,非某不當來也。凡幽吏皆掌人生之事,掌人可不行冥中乎?今道途之行,人鬼各半,自不辨爾。」固曰:「然則君又何掌?」曰:「天下之婚牘耳。」固喜曰:「固少孤,常願早娶以廣胤嗣。爾來十年,多方求之,竟不遂意。今者,人有期此,與議潘司馬女,可以成乎?」曰:「未也。命苟未合,雖降衣纓而求屠搏,尚不可得,況郡佐乎?君之婦,適三歲矣,年十七當入君門。」因問:「囊中何物?」曰:「赤繩子耳。以繫夫妻之足。及其生,則潛用相繫,雖仇敵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吳楚異鄉,此繩一繫,終不可逭。君之腳已繫於彼矣,他求何益?」曰:「固妻安在?其家何為?」曰:「此店北賣菜陳婆女耳。」固曰:「可見乎?」曰:「陳嘗抱來鬻菜於市,能隨我行,當即示君。」及明,所期不至。老人卷書揭囊而行,固逐之,入菜市,有眇嫗抱三歲女來,弊陋亦甚。老人指曰:「此君之妻也。」固怒曰:「煞之可乎?」老人曰:「此人命當食天祿,因子而食邑,庸可殺乎!」老人遂隱。

固罵曰:「老鬼妖妄如此!吾士大夫之家,娶婦必敵。苟不能娶,即聲妓之美者,或援立之,奈何婚眇嫗之陋女。」磨一小刀子,付其奴曰:「汝素幹事,能為我煞彼女,賜汝萬錢。」奴曰:「諾。」明日,袖刀入菜行中,於眾中刺之而走。一市紛擾,固與奴奔走獲免。問奴曰:「所刺中否?」曰:「初刺其心,不幸才中眉間爾。」後固屢求婚,終無所遂。

又十四年,以父蔭參相州軍。刺史王泰俾攝司戶掾,專鞫詞獄。以為能,因妻以其女,可年十六七,容色華麗。固稱愜之極。然其眉間常貼一花子,雖沐浴閒處,未嘗暫去。歲餘,固訝之,忽憶昔日奴刀中眉間之說,因逼問之。

妻潸然曰:「妾郡守之猶子也,非其女也。疇昔父曾宰宋城,終其官。時妾在繈褓,母兄次歿,唯一莊在宋城南,與乳母陳氏居,去店近,鬻蔬以給朝夕。陳氏憐小,不忍暫棄。三歲時,抱行市中,為狂賊所刺,刀痕尚在,故以花子覆之。七八年前,叔從事盧龍,遂得在左右,仁念以為女嫁君耳。」固曰:「陳氏眇乎?」曰:「然。何以知之?」固曰:「所刺者固也。」乃曰:「奇也!命也!」因盡言之,相敬愈極。後生男鯤,為雁門太守,封太原郡太夫人。乃知陰騭之定,不可變也。

宋城宰聞之,題其店曰「定婚店」。

四、我們不生

出家眾談論的不生不是在家眾想像的那種不生;「不生」是很有深度的法義諦理:八不中道。

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

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

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

我稽首禮佛,諸說中第一。

龍樹菩薩《中論,卷一》

所以,無論是居士媽媽、居士阿嬤、居士阿婆、居士阿太,總之不管是坐三望四地一心期待半打一打曾孫的歡樂晚年或是早已五代同堂兩個人一起變出一兩百人的強力生育世家,不要再念我怎麼「不生」了……諸法無生無自性!不生,不滅!

五、生與不生

我初次公開宣告我長大不結婚生小孩是在我就讀幼稚園的年紀,被整屋子大人搞丟我的心愛寶貝小黑羊又天天殺雞宰魚地把我心目中的「寵物」變成「食物」打擊產生「出嫁人生負面觀感」而心生煩惱。家父對我的評語是「書讀太多,眼睛長在頭頂上嫁不掉」,無可奈何只是講講。最離奇的是,等到我現出家相後人生才突然轉變成幾十年不斷被各路人馬催婚催生;最最離譜的是最後連結婚對象都不管了,開口就詰問怎麼不生孩子?有血緣的親眷是這樣,沒血緣的居士也是這樣!彷彿看到我的「人」的當下不念一念結婚生小孩就渾身不舒服。

簡直是莫名其妙,對不對?

(看到僧相竟不會正心思惟佛法僧三寶、開悟解脫、成道證果、修福修戒修定修慧)

縱暫不論心法、八不中道,中道實相等僧家本份事,老人家生啥孩子?

2024年9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