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處實體是智慧。所以者何?觀內外身,即是智慧;念持智慧在緣中,不令散亂,故名「念處」。
《大智度論卷第四十八》
菩薩摩訶薩摩訶衍,所謂四無礙智。何等四?義無礙、法無礙、辭無礙、樂說無礙。義無礙者,知諸法實相義。法無礙者,知諸法名。辭無礙者,言辭中無礙。樂說無礙者,審諦言無盡。須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摩訶衍,以不可得故。
《大智度論卷第四十八》
以遠離是諸法故,名般若波羅蜜;如禪波羅蜜能調伏人心,般若波羅蜜能令人遠離諸法。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三》
須菩提所說般若波羅蜜,畢竟空義,無有定相,不可取,不可傳譯得悟;不得言「有」,不得言「無」,不得言「有無」,不得言「非有非無」,「非非有非非無」亦無,一切心行處滅、言語道斷故。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四》
涅槃,一切憂愁苦惱畢竟滅,以是故,無有法勝涅槃者。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四》
般若波羅蜜智慧破一切有法,乃至涅槃,直過無礙,智力不減,直更無法可破。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四》
以般若波羅蜜中破諸戲論,有如是功德,故無不信受。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五》
菩薩摩訶薩如是學般若波羅蜜,能到一切種智,一切法不受故。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五》
深法者,一切法雖畢竟空,而有三乘分別。所以者何?諸法若畢竟空,更不應修集三乘功德,則墮斷滅中;若修三乘功德,則是分別差降,不應是畢竟空。是般若波羅蜜,雖畢竟空而不墮斷滅,雖分別有三乘亦不生著心,於二事中不取定相。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六》
是般若波羅蜜神力故,令彼惡心即時滅去,終不成願;如人以手障鉾,但自傷其手,鉾無所損。何以故?菩薩於內外法不著。眾生從無始世界來,常著內外法故起鬪諍。菩薩捨內外著處,自安立六波羅蜜;教化眾生,令捨內外鬪法,安立眾生於六波羅蜜。是無量世修集福德力,鬪諍根盡故,雖有鬪亂事來,不能得便。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