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陀國的百姓,都知道尊貴的佛陀來了。佛陀大駕光臨,具足善根的各大長者們各興供養,個個歡喜無量。
長者有個年輕的獨子,尚未結婚。他想:「我只有一個兒子,真想送他出家!所謂人啊,親近善知識,增長善法;親近惡知識,增長惡法。好比說,風的本質雖然是空性,但是,吹過森林,就有芬多精天然之香;吹過糞坑墳場,就夾帶惡氣屍臭哇!又像衣服,放薰香過的箱子裏,拿出來就香氣陣陣;改放廁所,拿出來也有屎尿味啊!就這麼決定了。我這個寶貝兒子,趁佛陀來我們國家,一定要讓他隨佛出家!」
於是,長者帶著兒子求見比丘僧,請示道:「大德,我就這麼一個兒子,希望讓他出家,請大德慈悲接引度化。如果他沒這福份,我就再帶他回家。」比丘僧當場以道眼一觀,發現這年輕人出家可以持清淨戒行、增長佛法,也就欣然同意,為他剃度,收為沙彌。
話說這沙彌很用功、很聽話,出了家也安心辦道。這一天,一名長期固定供僧的居士,不知為何,一直到黃昏都沒有送齋飯來道場。比丘僧看天色晚了,心想:「這世俗人雜事多,說不定是一忙給忙忘了,不如我派弟子去取齋飯吧!」這麼一起心動念,就吩咐沙彌:「你現在代表道場,去跟居士取齋飯回來。記住,要攝心、具足威儀,依佛所教,對色、聲、香、味、觸皆不生貪念。持清淨戒,必能得道;千萬別為貪圖一點小事,破戒失人天善道又失涅槃安樂,又有辱於三寶父母師長!」沙彌聽了開示,畢恭畢敬頂禮大比丘僧後,出發了。
居士到底為什麼會忘記送齋飯來道場這麼重要的事呢?原來,當天有另一戶親友請客,邀請居士全家出門赴約。居士打理家務安排畢備,交待留守的小女兒一定要把門戶鎖好之後,就急急忙忙衝出門,把供僧的事忘得一乾二淨。
小女兒一個人看家,心裏有點七上八下、有點緊張。忽然,聽到一聲敲門聲傳來,她的心開始狂跳起來:「誰?」她怯怯地、小聲地問。「施主,是我,我是沙彌!我替師父前來取齋飯來了!」「哦,是他?」這十六歲的小女兒一聽,心花怒放:「太好了!我一直很喜歡他,這下子我的美夢成真了!」她高高興興地開了門,迎進沙彌,開始使盡渾身解數,展現女人的媚態──看哪;她把肩頭搖來搖去,都快把衣服搖掉了;她又兩眼迷離、眼神散亂,簡直像剛吸了毒;她又擺現出各種AV女優的古怪姿勢,暗示她內心很有強烈的意願──偏偏,這沙彌是個道心堅定的正人君子。
他瞪大眼睛,看著這十六歲的正妹在面前從左邊晃到右邊;又從右邊挪到左邊;扭來扭去不知道在搞什麼飛機,就是沒意思走去廚房把最最重要的齋飯拿出來!他心想:「完了完了;這三八女人是中風邪啦?還是神經病頭殼壞去?還是羊癲癇發作啊?還是,她欲火中燒,淫欲煩惱太重,想破壞我的清淨戒德?這下慘了!」這麼一想,他趕緊攝心正念,威儀整肅,臉色不變,一動也不動。
他不動,她就動了。她撲到他面前,五體投地一跪:「今天,我的心願終於實現了!我一直喜歡你,從來沒有停止過。我猜,你對我也應該有一點意思,不如成全我……我家很有錢,屋裏一堆金銀珍寶,你何不娶了我當妻子,一起享福呢?」她告白完,又一雙大眼睛眨巴眨巴地、水汪汪地深深注視著她執著的對方,等對方親口回答。
這沙彌看她一臉意亂情迷如痴如醉,知道他今天倒了大楣,遇上個女色狼。他心想:「我是造什麼孽?今天碰上這種惡緣!我寧可不要這條命,也不願意毀破三世諸佛所制禁戒!想想,以前有多少大德比丘,寧可失去生命,也要堅持戒行;這世間有這麼多佛子為典範,難道我就做不到嗎?難道,釋迦牟尼佛是他們的導師,不是我的導師嗎?我已經值遇善知識,怎麼肯造這種惡法呢?我可以不要這條命,不可以有辱於三寶父母師長!」他思考的樣子很莊嚴,很清淨,跪在一旁的十六歲正妹這下更痴迷,看呆了。
他看看她,又再深入思考:「看她這副德性,如果我拔腿就逃,她淫心熾盛,又心生慚愧,一定會追趕上來捉住我、誹謗我,告訴鄰居鄉親們是我對她有意思;不管如何,別人不明究底,一定會對我誤會毀辱一番──看來,我今天只有死路一條,沒有別的出路了。」他心意已決,便開口道:「這樣吧。妳先在外面等一等,把門窗都鎖一鎖,我呢,找個房間準備準備,妳要什麼全都依妳。」正妹一聽,趕快起身去關窗鎖門,沙彌就找個隱密房間,走了進去。
他掩上房門,找到一把剃刀,非常高興。他轉身將上衣脫了,脆下合掌,至誠立誓:「我,今天不捨佛法僧,不捨和尚阿闍梨,更不捨戒。今天難緣現前,為了持戒,不得已必須捨去性命。願我來世,出生後得以出家修道,修梵行,漏盡煩惱,得成道果!」沙彌立誓已畢,刀架頸上一刎,鮮紅的血滾滾流淌,將他赤裸的上半身染成了鮮紅色。除了一絲絲血液流動的聲響以外,房內靜悄悄地。一具年輕的修行人身體,沒過多久就變成了一具屍體。
少女等不及了。她來到房前,覺得好生異樣,叫也叫不應。她一推門,大驚失色;只見沙彌自刎而死,屍身血流過多,皮膚早已變色。所謂「色欲」,不過是貪圖一點活人的皮貌容色;一見屍體,她滿腔的欲火馬上澆熄了,取而代之的是強烈的自責、懊惱與後悔。
沒錯,早在他出家以前,她已經喜歡他了;世間所謂的愛或喜歡,又有多少能維持在純粹精神戀愛的層次?她放在心裏的愛,沒多久就發展成欲望;欲望燒昏了理智,讓她忘記一件重要的事實:對方是個有道心的沙彌,早已不同於世間上追逐女色的凡夫俗子──他並不愛她,也不要她;「愛」一直是她單方面的問題,也只是她一廂情願的妄想。現在,她活生生害死了她喜歡的人,只為她從來不了解對方心裏真正的想法。她是個愚蠢的十六歲姑娘。她原本以為天下的男人都喜歡美女、都想娶富家女少奮鬥二十年、都喜歡女色與淫欲、都忍不住會愛上她──她實在大錯特錯,也錯得離譜。
想到這裏,她不禁開始大哭,抓亂了指甲、頭髮、臉頰,哭到昏了過去。夜深了,門戶深鎖。赴宴晚歸的家人喚門無人回應,她的父親找下人翻牆,入室驚見小女兒一身混亂地躺在地板上。「妳、妳怎麼了?是不是有壞人來侵犯了妳?」他大叫。小女兒幽幽醒來,一時之間,不知道如何回答。看著父親焦慮的臉,她想:「我該說實話嗎?那不是很丟臉?我該說謊賴給沙彌,騙爸爸說是他想侵犯我嗎?那不是毀謗好人,等著下地獄受大苦?哎,實在是不能說謊……」考慮半天,她跟父親坦白,是她主動誘惑對方,對方為持戒而捨命自殺;自己一看心情惡劣,才會弄得披頭散髮。
這居士學佛已久,一聽明白是女兒欲結煩惱現前,就安慰她:「別怕,一切諸法皆悉無常。」他進門頂禮守戒而亡的沙彌,準備一千金錢,連夜趕入王宮,向國王自首:「王上,我國王法規定,若有沙門死於白衣舍內,罰一千金錢。我來自首認罪,罰金也準備好了。」國王很驚訝。這個居士學佛修行已久,哪會犯這種大錯?在國王的追問之下,居士說明事情始末並責罵自己女兒愚痴、讚嘆沙彌持戒功德。國王大為嘆服,不但當場免去罰金,並下令擊金鼓宣令全國國民,一同前往居士家裏恭迎沙彌遺體。
於是在國王安排之下,以寶車運載沙彌遺體遊街,也將化妝打扮、盛裝出場的十六歲小女兒安置在明顯的地方,讓老百姓圍觀。全國老百姓,尤其是素好女色的老百姓們,不禁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喲,你瞧瞧,這個正妹天下難得啊,臉是臉,胸是胸,腰是腰,腳是腳,說有多正點就有多正點!哪個異性戀男人(或女同志)會不愛?誰不會想占有她?這沙彌真正了不起啊!雖未成聖道,為持清淨梵行戒,不但不貪女色,連命也可以不要啊!果然修行人就是不一樣;了不起!」
原典出處:《賢愚經沙彌守戒自殺品第二十四》
-延伸思考向度-
一、對沙彌與對正妹而言,「性行為」的意義有何不同?
二、正妹只知她的欲望,事實上,她對沙彌的心行與人品一無所知。世間有多少愛情也是如此──當局者迷,只顧滿足個人的愛欲,事實上,根本一點也不了解對方?
三、「愛」是什麼?凡人有幾多能分清「愛」與「欲」?
四、起心動念,故意破他人清淨梵行的果報為何?
五、新興人權理論講「性權」;為何往往忽略了拒絕淫行的「梵行權」?
六、在家眾如何落實持守不邪淫戒?
七、凡夫抱持「男人必定好女色;不好色的男人不正常」的邪見與偏見,浪費一生;古往今來諸佛菩薩高僧大德的行持是不是最好的反證?
八、假如在正規教育體制內,明白教育小朋友「性生活或性活動並不是人生必需品」,會不會明顯減少性犯罪、性消費、墮胎、外遇通姦與沉溺於色情生活當中而不可自拔的人口?
九、如何推廣「不淨觀」、「無常觀」、「空觀」等正觀觀行的修持?
十、追求欲望、實踐欲望者,凡夫也。訶欲離欲者,佛法僧也。欲望在生死輪迴中,扮演何等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