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7日 星期二

爭來的幸福


控制欲不離權力欲:一種無明妄動,帝制封建遺毒

華人圈的自由戀愛是在衝破世代矛盾後爭取而來。倒不是敬老尊賢、有耳無口、忠信孝悌的後生們多叛逆,而是當晚輩的受夠了長輩的婚姻地獄,認清由家長一手操控的配偶選擇權會不斷複製空殼婚姻、代代惡性循環的殘酷現實。

打破文化詛咒的方式只有對話與爭取。全球都走過帝制皇權時代,十分了解各國皇室在封建文化的高壓控管傳統下量產多少不幸又悲慘、有名無實的政治婚姻。華人圈更甚於此,不僅皇室或權貴士家,連民間家家戶戶的家長都各自在家族裏身兼準皇帝強勢干預子女的婚戀過程,形成父母片面操控子女擇偶對象的專制局面。至少在一世紀以前,華人家長幾乎集體模仿皇室的專制封建文化,家家戶戶幾乎都由家長全權掌控兒女的婚姻,少有例外。

沒有感情、空有形式的政治婚姻(香火婚姻)普及民間,影響層面之深之廣,迄今連台灣這種長期努力朝民主自由開放方向發展的地方都還沒完全脫離封建魔咒──老年外遇吵離婚的怨偶仍然有高比例是當年父母強勢主婚所造成,結親即結怨,可以上溯到遠在半世紀前的強迫性結合。

這類家族故事通常重複單調無味的核心主軸:家長高壓專制,控制欲強,一手操弄子女的擇偶過程,欽點結婚對象。子女為盡孝或傳香火而認命結婚,無論怎麼生兒育女都裝不出感情,沒有愛情就是沒有愛情,對象本來就不是他自己選的。不是自己選的就不甘願,身合心不合,男方出於性別優勢一輩子外遇、通姦、納妾、嫖妓,女方則受限於性別歧視文化而變本加厲惡化夫妻相處問題、婆媳權力較量問題,甚至抑鬱而終。華人婦女自殺率之高在全球跨族比較中數一數二,構成千古積習難改的婦女哀歌。

身為殖民地的台灣比長期文化封閉的大陸更有跨文化比較的開放優勢。台灣對於多元文化衝擊有超高耐受度、容忍度,文化彈性大,極有利於文化融合或跨文化整合。一九四九跨海來台的陸配(當年以男性陸配為主)逃出大陸封建家族封閉圈,成為夾處在封建家長指定婚與子女自由戀愛婚的過渡世代。年輕的他們就算被大陸籍老父老母痛罵「不孝」、「造反」、「翅膀硬了就不要父母」、「崇洋媚外」、「被外國人洗腦教壞」也要拼死咬牙力爭自由戀愛。因為年輕的父母曾經苦過、忍過、爭過,一九五零後出生的台灣嬰兒成為一出生就被自由戀愛風潮祝福的世代:父母一路抗爭吃苦爭來的成為子女天經地義的自由。

縱使在台灣,老生代苦爭來的自由戀愛或自主擇偶權歷史也沒有很久,才區區五、六十年。千古封建文化魔咒要打破談何容易?幾千年的帝制遺毒怎有辦法快速洗淨?早期父母強勢主導的政治婚姻所留下的文化後遺症或劣質文化慣性還在,依然故我。以前是因為自己無法選擇配偶才對外找發洩出口外遇、通姦、納妾、嫖妓,幾千年下來習慣成自然,養成嚴重扭曲的偏差性文化,從沒有選擇權變成縱使有選擇權也不太用運用,連自由戀愛都不太會選對象,常常選錯。選錯只好重來,一換再換,照舊外遇、通姦、納妾、嫖妓,放眼望去一片偷情劈腿包奶,身心就是安定不下來。

自由需要演練。選擇權必須練習、實踐、實地演練。封建帝制養成人民的奴性,長期沒有選擇權的人民容易停留或倒退回帝制時期的奴隸心理狀態,長期對外說謊遮掩又對內忽略心底真實的心聲,喪失自由思考判斷的智性敏銳度,搞不清楚自己或別人需要或想要什麼,從私領域到公領域都三天兩頭出包。畢竟,已經當幾千年奴隸,沒機會學習如何靈活運用選擇自由,不自由成了習慣也強勢阻擋別人自由,愈沒機會練習自由就愈不會運用自由。自由戀愛當然是從嘗試錯誤中修正、成長的過程。難不成要再僵化、固執地故步自封,把老祖宗的空殼婚姻地獄再活一遍、再苦一遍?

新生代的路該怎麼走?

新生代希望改變不一定代表造反或叛逆。他們只是想終結祖上走過的人生不幸,活出世代傳承的光明願景。改變出自新生代對長輩的不捨與悲愍:

我們要連你們的份一起幸福。

你們所失去的,由我們爭回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