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五十三》
須菩提作是念:「我行此諸法實相,得脫老病死苦,我云何不念是法大恩?」以是故常樂說法。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四》
有世界,大福德智慧人生處,樹木、虛空、土地、山水等常出諸法實相之音,所有法皆是不生不滅、不淨不垢、空無相無作等;眾生生便聞是音,自然得無生法忍。如是世界中,不須分別說諸法名字,所謂是五眾、十二入等,檀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須陀洹乃至諸佛。是世界中眾生皆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莊嚴身,無量光明,一種道,一種果。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四》
般若波羅蜜不異五眾,五眾實相即是般若波羅蜜。今是五眾非深非妙,乃至一切種智非深非妙。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四》
一切法盡是實相,無所分別;雖說空,於諸法無所破,亦不失諸行業果報。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五》
從初發心乃至佛道,唯說諸法實相,無所分別。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五》
聖人知名字是俗諦、實相是第一義諦;有所說者隨凡夫人,第一義諦中無彼此、亦無諍。乃至一切種智亦如是。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五》
色但假名,須菩提不壞假名而說諸法實相;受、想、行、識但假名,須菩提亦不壞假名而說諸法實相。所以者何?是諸法實相,無壞不壞故,須菩提所說亦無壞不壞。眼乃至意觸因緣生諸受亦如是;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辟支佛道、菩薩道、佛道,一切智、一切種智亦如是。須陀洹乃至阿羅漢、辟支佛、佛,是但假名,須菩提不壞假名而說諸法實相。何以故?是諸法實相,無壞不壞故;須菩提所說亦無壞不壞。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五》
是般若波羅蜜、一切種智,是一切法皆不合、不散,無色、無形、無對,一相,所謂無相。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五》
諸法實相,亦名無受,亦名如。諸法中不可著,故名無受;諸戲論不能破壞,故名為如。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五》
若得是般若波羅蜜實相法,則不墮有無二邊,用中道通達布施、持戒等。以此布施、持戒等果報故,有剎利大姓乃至諸佛。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七》
菩薩行是諸法實相,雖能觀一切眾生心,亦不得眾生;雖能行一切法,亦不得一切法。何以故?以得無所得般若波羅蜜故。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九》
佛以二種因緣,證般若波羅蜜為勝:一者、三世聖人從中學,成聖道;二者、我以此法故得成無上聖,我今還師仰此法。法者,諸法實相,所謂般若波羅蜜。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九》
是新發意菩薩,善知識為說魔事;聞魔事已,不增不減,以善修習諸法實相故。若魔欲破,為欲破空,空則無破;若有增益,如幻如夢,何所增益?是故說「不增不減」。
《大智度論卷第六十一》
有相是一邊,無相是一邊,離是二邊行中道,是諸佛實相。
《大智度論卷第六十一》
若色出三界、三世不攝,不可以取相有所得迴向。何以故?是色出三界者,即是色實相,初、後生相不可得,如〈破生品〉中說。若法無生,即是無所有,無所有迴向心云何迴向無所有菩提心?色、受、想、行、識乃至常捨行亦如是。是名「無雜毒迴向」,所謂「無相無得迴向」。
《大智度論卷第六十一》
所謂三世十方一切法,決定心知,於是法中無生者滅者等,一切法不可得、不可念;不得不念故,不取不捨,入諸法實相中。作是念:「如諸法實相,我亦如是以隨喜福德迴向,不分別諸法,不壞法性。」是名最上迴向。何以故?果報常無盡故。
《大智度論卷第六十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