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5日 星期一

馴心記 The Taming of the Heart


告白 (live ver.)

莎翁劇本中的愛情本質上是一場又一場的戰爭,攻心為上。

維基百科:《馴悍記》(The Taming of the Shrew)

既然俗諦上是「心戰」,心心交戰搶攻心城,從這點跳接修行心法:

一、嫉妒產生憎恨

姐妹之間擁有相似的基因不一定擁有相似的容貌、性格、人緣、境界。然而,姐妹作為社會學上最容易親近的生活位置,也就成為「嫉妒」心所的心病大溫床。善妒的姐姐對溫柔美麗可人又眾男追求的妹妹心生嫉妒,又打又罵。富爸爸說,根據傳統,嫁妹之前必嫁姐,大女兒不出嫁絕不讓小女兒出嫁;於是,愛美人的情敵們相約設計抓一個愛金錢的沒落貴族來追求大家敬而遠之的超悍妒婦。

二、貪欲產生愛欲

三個男人迷色,競爭著小女兒。一個男人迷金,以語言糖蜜誘惑著大女兒。迷色也好,迷金也好,愛的是人是錢都好,總之都採用婚姻契約模式組構人際連結。在俗諦境界,有大量的貪愛都被定義成善法:會誕生夫妻父母人倫家庭的愛情與正淫被定義成善,會衍生無量世俗善業的正財、善財也被定義成善,當然,馴伏一個既瞋且妒又會家暴親妹妹的洽北北姐姐、解救柔弱小妹妹的婚事就變成了眾人期待的善。法無定法;梵行對出家眾而言是善,對世俗家庭不是。

三、情欲產生順服

據說,現代與後現代女性主義者、女權界對這個顯然沙豬本位的老劇本極為不滿。純粹依性別研究解讀文本一定不滿;但是若再加上宗教師的宗諮臨床接眾經驗深入再解構、再解析,結論就不同了:

表面上好像只愛錢、為富丈人的嫁妝才追求沒人要的兇姐姐的第一男主角並不是真的只愛上了錢。花時間講很多甜言蜜語,花時間訂購很多女性衣物,花時間交待男僕很多細節,陪新婚妻子挨餓、熬夜、在荒郊野外行軍式回娘家、花大量心思精力設計很多夫妻過招因緣……嚴格說來,是一種比較另類的談戀愛手段,先婚後愛,強勢男與強勢女的性別戰爭。劇本沒有明言交待的是,一對新婚夫妻茶不思飯不想又拼命熬夜是在忙什麼?為何幾天之後悍婦變成小鳥依人的溫柔嬌妻?關鍵在於情欲。情欲肯定了她的價值,提高她的自信與自尊,讓她遠離娘家生活鎮日被妹妹比下去的人際競爭高壓。他成功馴服她的心(以意在言外、文本隻字不提的標準俗諦方式),讓她沒有必要再每天當一個嫉妒妹妹嫉妒到只會亂打亂罵的壞女人,沒必要天天被妹妹比下去,為此惡心家暴。

四、競爭產生分別

競爭小女兒的三個男眾分別代表真愛、青春、年老。代表真愛的偽裝成拉丁文家庭教師,代表青春的事後受不了她與真愛接吻的場景而棄權另娶風流寡婦,代表年老的則無異議退出。真愛沒有以真面目示現,而是重重層層包裝,有假扮自己的忠誠男僕,有忠誠男僕私約假扮自己的父親的老學究,而且還有假扮成老師大談師生戀的自己。近水樓台先得月?

假扮自己的忠誠男僕應付準丈人。

忠誠男僕私約假扮自己的父親的老學究也是為了應付準丈人。

假扮成老師大談師生戀的自己得以近距打擊情敵、親近準新娘本人。

「師生戀」在莎翁的時代(通常只限富裕的貴族女性可以留在家裏讓私人家教授課、無法出門到學校公開求學的老舊年代)並不構成倫理道德禁忌,也很難變成權勢性侵溫床。家庭教師的身份跟現代學制下透過種種考核取得證照的學校老師不同,家教不頒發文憑證書也沒有考試制度衍生的上下權力關係,以至於當師生戀成功、偽裝家教的貴族公子表白身份向準丈人提親時立刻獲得祝福與肯認。

俗諦境界本來就是「善能分別諸法相」的起用層次,並非理體「諸法皆空」的一視同仁。真愛、青春、年老三大主題選項當中,莎翁選擇了真愛,間接說明年紀是大是小並非絕對要件的人生現實。這是莎翁的俗諦價值系統。沒有分別心就沒辦法戀愛、結婚。起大分別心,一對一視對方為獨一無二的分別心,才有辦法呈現出民事婚姻契約一對一的承諾法相。

「眾生平等」實踐到極致就是佛心佛境。

「眾生不平等」的特殊性才是有情情執業緣的因地條件。

五、馴心產生幻變

人人有獎的三對新人婚禮之後,三對新人事後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太太賭盤」,賭誰娶的老婆最聽話。情敵不再是情敵,婚姻塵埃落定後再也不必爭奪誰是誰妻,還是有錢可賭、有境可比。溫柔可人的妹妹與死追活追倒追的風流寡婦反而在幸福中變成作主能力很強的人妻,只有被「難以言喻、難以啟齒、天知地知的馴妻術」完全征服的姐姐從大潑婦變成了小女人,乖得不得了。

攻心為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