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7日 星期一

《佛本行集經》法語選錄:正念觀照世間境界

阿羅邏仙復問菩薩:「仁云何受?」

菩薩報言:「世間之人,以作相縛。其相縛者,凡是父母,生子養育,為立家故,養育兒息,有能增長成就我家,以是緣故,父母養子;若無因緣,自許眷屬,猶不親近,況復他人?凡親近人,貪求利故,而昵於人,終無處覓。」

阿羅邏仙復更讚言:「善哉仁者!仁今已知世間諸法,瞿曇沙門!乃爾明證一切諸智。」

時,彼眾有一摩那婆,亦是羅邏仙人弟子,白菩薩言:「仁者瞿曇!仁今已得是最上樂。何以故?能漸離於一切愛相,即得世間諸無惱法。所以者何?我見世間,少有人能不怜婦兒,不求財物,不舉兩手,哭於世間。多見有人,以不少欲,不知厭足,愛惜資財,常起貪心,染著世利,家家盡皆舉手大哭。」而說偈言:「世間罕見知足人,少欲無求不受苦,所有哭泣恩愛者,多是貪著聚資財。」

時阿羅邏白菩薩言:「希有仁者瞿曇!如是廣大智慧,是故仁今辦是勇猛,制伏諸根,不令增長於諸欲染,勿為所牽。」

是時菩薩,問於尊者阿羅邏言:「大仙尊者!諸根何故如是不定?欲降伏者,方便云何?唯願尊者!為我解說。」

其阿羅邏仙人報言:「沙門大士!凡人在世,欲厭離生,我今當為大士略說方便之相。大士諦聽。」而有偈說:「大尊仙人阿羅邏,發遣菩薩神智心,於自己論悉檀中,分別要略而宣說。」

「瞿曇大士!凡欲除於諸根體相,及根境界,應須如是思量分別。何以故?是諸根等,一切境界,既分別知,悉須捐捨。乃至諸根境界之內,有諸愛染,彼愛所染,即能令著。以此著故,則令眾生沈沒世間,不能得出諸凡夫人,受於貪愛繫縛等苦,一切皆由境界故,得如是等事。大士當知!何因緣爾?」而說偈言:「山羊被殺因作聲,飛蛾投燈由火色,水魚懸鉤為吞餌,世人趣死以境牽。」

爾時,菩薩聞此偈已,復更問言:「尊者今說調伏諸根方便相貌,共因緣生,體性虛空,誑惑無實,猶如火坑,猶如夢幻,如草上露。我今心想,以如是知。」

時,阿羅邏仙人復問菩薩大士:「仁何故言,諸境界內,無利益想?』菩薩報言:凡「人欲依諸境界住受果報者,猶如有人造立屋舍,欲蔽日光,或避風雨。如人以渴故求於水,又如人飢故求覓食,如人垢穢欲洗浴身,如人露形求衣覆體,如人困乏故求乘騎,欲得除寒故求於暖,欲得除熱故求於涼,欲去疲勞故坐床鋪。如是等事,諸所求者,皆為以苦來逼身故,所以推求。如似病人,為患重故,方覓良醫。世間之人,一切悉皆如是悕望。」

時,阿羅邏讚言:「瞿曇!希有此心。大德!云何於世間中,能作如是速疾,即生無常之想?希有希有!能見真實。大德利根,聰敏易悟,若能如是明了見者,是名真見;若異見者,是名誑惑。如仁所言,為飢求食,避藏風雨,以此寒熱暫易奪故,世間人心即生樂想。」又復歎言:「仁者瞿曇!真是法橋,任持大器,我雖傳聞,先觀弟子,堪受法不?若能堪受,然後為說種種諸論。如我所見,仁者今日,則不復然,俯仰云為,深得進止,不假須觀,如我論中,有真實義,盡為仁說。」

《佛本行集經*問阿羅邏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