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見來亦不喜,見去亦不憂,
捨除愛欲者,最上婆羅門。
來時既不喜,去時亦不憂,
離垢清淨行,名智婆羅門。
12
若栴檀沈水,根莖及花葉,
此香順風聞,逆風無聞者。
持戒香丈夫,芳馨遍世界,
名聞滿十方,逆順悉聞之。
栴檀及沈水,優鉢羅拔師,
如此香微劣,不如持戒香。
如是種種香,所聞處不遠,
戒香聞十方,殊勝諸天香。
如此清淨戒,不放逸為本,
安住無漏法,正智得解脫。
眾魔雖欲求,莫知其方所,
是名安隱道。此道最清淨,
永離於諸向,捨棄於眾趣。
13
尊者優樓頻螺迦葉復說偈言:
我先甚愚癡,不識至真法,
祠祀火苦行,謂為解脫因。
譬如生盲者,不見解脫道,
今遇大人龍,示我正見法。
今日始覩見,無為正真迹,
利益於一切,調御令解脫。
佛出現於世,開示於真諦,
令諸含生類,咸得覩慧光。
爾時,世尊復說偈言:
汝今為善來,所求事已得,
汝有善思力,能別最勝法。
汝今應觀察,大眾之深心,
為其現神變,使彼生敬信。
14
若成就一切,所謂虛妄語,
則為棄後世,無惡而不造。
寧當以此身,吞食熱鐵丸,
不以破戒身,而受淨信施。
15
譬如熱鐵,椎打星流。
散已尋滅,莫知所至。
得正解脫,亦復如是。
已出煩惱,諸欲淤泥。
莫能知彼,所趣方所。
16
我今字無害,後為大殘害,
我今名有實,真實是無害。
我今身離害,口意亦復然,
終不害於他,是真名無害。
我本血塗身,故名鴦掘摩,
為大駛流㵱,是故歸依佛。
歸依得具戒,即逮得三明,
具知佛教法,遵奉而修行。
世間調御者,治以刀杖捶,
鐵鉤及鞭轡,種種諸楚撻。
世尊大調御,捨離諸惡法,
去離刀杖捶,真是正調御。
渡水須橋船,直箭須用火,
匠由斤斧正,智以慧自調。
若人先造惡,後止不復作,
是照於世間,如月雲翳消。
若人先放逸,後止不放逸,
正念離棘毒,專心度彼岸。
作惡業已訖,必應墮惡趣,
蒙佛除我罪,得免於惡業。
諸人得我說,皆除怨結心,
當以忍淨眼,佛說無諍勝。
17
名色中生相,謂為真實有,
當知如斯人,是名屬死徑。
若識於名色,本空無有性,
是名尊敬佛,永離於諸趣。
勝慢及等慢,并及不如慢,
有此三慢者,是可有諍論;
滅除此三慢,是名不動想。
斷愛及名色,滅除三種慢;
不觸於諸欲,滅除於瞋恚;
拔除諸毒根,諸想願欲盡。
若能如是者,得度生死海。
18
巢窟名為身,覺觀如彼烟,
造作如火然。婆羅門如佛,
智人是聲聞,刀即是智慧,
掘地喻精進。五蓋猶如龜,
瞋恚如蝮蛇,貪嫉如肉段,
五欲如刀舍。愚癡如楞祇,
疑者如二道,我見如石聚。
汝今莫惱龍!龍是真羅漢。
善答問難者,唯有佛世尊。
19
比丘乞食入聚落,心意縱亂不暫定,
見佛精進攝諸根,是故佛稱為善哉。
20
若有不攝諸根者,增長欲愛種苦子,
作諸鄙穢常流出,親近欲覺惱害覺,
若在聚落空閑處,心終無有暫樂時。
若於己身修正定,修集諸通得三明,
彼得快樂安隱眠,能滅覺蠅使無餘,
能修得行住健處,履行聖迹到善方,
得正智迹終不還,入於涅槃寂滅樂。
《別譯雜阿含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