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0日 星期五

《雜阿含經》法語選錄(三十四)

51

若於三寶生淨信,其心堅固不動轉,
持所受戒不毀犯,當知此人不名貧。
名為智慧壽命人,以敬無上三寶故,
得生天上受勝樂,是故應當作斯學。

52

轉法輪聖王,能度苦彼岸,
無怨憎恐怖,我今稽首禮。
設人欲修福,當於何處施?
又欲精求福,應生淨信敬。
今日修布施,來世得善報,
於何福田中,少施獲大果?

四果及四向,禪定明行足,
功德力甚深,猶如大海水。
此名為實勝,調御之弟子,
於大黑闇中,能燃智慧燈。
常為諸眾生,說法而示道,
是名僧福田,廣大無漄際。
若施斯福田,是名為善與,
若祀斯福田,是名為善祀。
焚物而祭天,徒費而無補,
不名為善燒。若於福田所,
少作諸功業,後獲大富利,
乃名為善燒。帝釋應當知,
是名良福田,施僧次一人,
後必獲大果。此事是時說,
世間解所說,無量功德佛,
以百偈讚僧。祠祀中最上,
無過僧福田,若人種少善,
獲報無有量。是以善丈夫,
應當施於僧,能總持法者,
是則名為僧。譬如大海中,
多有眾珍寶,僧海亦如是,
多饒功德寶,若能施僧寶,
是名善丈夫。已獲歡喜信,
若能信心施,當知如此人,
得三時歡喜,以三時喜故,
能度三惡道,除祛諸塵垢,
離煩惱毒箭。淨心手自施,
自利亦利彼,能設如此祠,
是人則名為,世間明智者。
信心既清淨,得至無為處,
世間之極樂,智者得生彼。

婆羅門經書,祠祀火為最。
外道典籍中,婆比室為最。
於諸世人中,王者最為首。
百川眾流中,巨海名為最。
星辰諸宿中,月光名為最。
於眾明之中,日光最為最。
上下及四方,世間及天人,
諸賢聖眾中,佛最第一尊。

53

王者雖為小,具習諸技藝,
生處既真正,亦不雜鄙穢。
有大美名稱,一切悉聞知,
如此雖言小,其實不可輕。
欲護己命者,不應輕於小。
剎利雖云小,法應紹王位,
既紹王位已,法當行謫罰,
是以應敬順,不宜生輕慢。
於諸聚落中,及以閑靜處,
若見小龍子,形狀雖微細,
能大亦能小,亦復能興雲,
降注於大雨。若以小故輕,
必能縱毒螫,欲護身命者,
不宜輕於彼。為於己利故,
宜應自擁護。亦如有小火,
若具於眾緣,猛炎甚熾盛,
遇於大暴風,能焚燒山野,
既焚林野已,遇時還復生,
欲護己命者,不應輕小火。
若於淨戒所,惡口加罵辱,
其身及子孫,一切皆毀謗,
於未來世中,當同受惡報,
是故應自護,莫以惡加彼。
剎利具技藝,龍子及與火,
比丘持淨戒,此四不可輕。
為護己命故,謹慎應遠離。

54

一切生皆死,壽命必歸終,
隨業受緣報,善惡各獲果。
修福上昇天,為惡入地獄,
修道斷生死,永入於涅槃。
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
無有地方所,脫之不受死。
諸佛與緣覺,菩薩及聲聞,
猶捨無常身,何況諸凡夫。

55

若人自愛己,不以惡加彼,
無有造作惡,得於快樂者。
若人自愛己,應修諸善業,
速疾能獲得,種種諸快樂。
夫欲愛己者,應當自擁護,
譬如邊表城,曠野多賊盜。
得值無難時,應當自隱藏,
若其失無難,值難苦無窮。

56

若人欲自護,當護身口意,
修行於善法,有慚亦有愧。
不護三業者,邪見及眠睡,
障蔽諸善法,隨從於惡魔。
則為自毀傷,是以應自護,
修定及智慧,常念佛所教。

57

縱逸著事業,荒迷嗜五欲,
不知有惡果,如魚入密網,
此業已成就,極受大苦惱。

58

縱逸著事業,荒迷嗜五欲,
不知後惡果,如鹿入深穽,
極受諸苦惱。行此惡業者,
悲苦更苦報,悔恨何所及。
修於善業者,後獲妙果報,
臨終情歡豫,後則無悔恨。

59

譬如鹹鹵土,中有冷汪水,
鹹苦不可飲,後自煎涸盡。
儜夫亦復爾,雖有多財寶,
不能自衣食,亦不施他人,
是名為儜者。有財能布施,
譬如平博地,有好清流池,
林亦甚蔚茂,人獸同快樂,
是名為智者。如似大牛王,
生則受快樂,死則生天上。

60

善惡隨逐人,  譬如影隨形,
隨其所趣向,  未曾相捨離。
譬如少資糧,  越險增苦惱,
行惡亦如是,  不能至善徑。
譬如豐資糧,  安樂越險道,
修福者亦爾,  安隱至善處。
譬如久別離,  至於曠遠處,
安隱得還家,  其心甚悅豫,
妻子及眷屬,  歡喜極快樂。
修善者亦爾,  善業來迎接,
亦如離眷屬,  會合得歡喜,
是以應積善,  當為後世故。
欲得後世福,  應修行正行,
今不被譏呵,  後受於快樂。

《別譯雜阿含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