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8日 星期一

宗教世俗化(四十五):不可逆轉的世代斷層

法師訴苦僧團世代斷層很嚴重。我是很有年輕人的法緣的師父(娃娃臉、娃娃腔、多元文化背景加上觀念前衛開明),說明為什麼佛教界很難吸引年輕人:

一、少子化。這是最主要的因素。

二、僧團高齡化又太堅持老人價值觀、老人文化、老人生活模式,很難打造出吸引年輕世代的修行環境。

三、拖到晚年才出家的凡夫僧很容易世俗習氣太重而磨走在青春期出家的新生代。晚年出家的人在世俗婚姻家庭生活太久,養成用年紀「壓」年輕人的習氣:「我有退休金有存款,我有錢,我有丈夫兒子,不像你要處處靠常住養、靠住持養、養師父保庇。我有以前的文憑,你十幾歲就出家,你沒有。我有世俗工作當到主管、當老師、當什麼什麼很有社會歷練,你小孩子出家什麼都不會。我有結過婚、生過小孩,我有經驗,你天真幼稚什麼都不懂。」這樣的說明是綜合以前好幾個哭著還俗的年輕法師的說法,為什麼他們受不了被年紀老的法師當小孩子呼來喚去、寧願還俗去讀大學、結婚。那種現象在二十年後愈來愈嚴重;現在是很多高齡八九十的老法師找不到接班人,很多四五六十歲的青壯僧尼寧願一個人跑單幫去閉關、托缽、四處參訪流浪。「打壓文化」屬於香火文化副作用,人口密度太高的下場造成人際緊張。

四、漢傳佛教後期的方便法門變成摻雜大量老人文化、喪葬文化的方便法門,長期忽略適合年輕世代、青壯文化或青壯需求的方便法門。想想看,走經懺的唱老人俚俗歌調,不走經懺的強化往生事業或牌位書寫,弘法語言上復古文言文的文本跟現代語言落差太大,年輕青壯世代直覺上就認定佛教信仰適合老人,變成社會學上的老人次級文化團體。最後斷層,大量老人雇用語言不通的年輕外勞又起煩惱。

這是老問題了。

這也是知識份子佛弟子很早就發現的大問題:世代大斷層。

這就是為什麼我的醫學博士在家師叔(廣欽老和尚的居士弟子)當初鼓勵我走網路弘法的主因。他追隨廣老學佛,現在家相幾十年沒出家,對道場學佛人口銳減、新生代斷層很有體悟。他很清楚實體道場嚴重高齡化,網路是對年輕世代弘法的必要方便。

目前台灣道場因應世代斷層的法門約有以下數種:

一、法會活動國際化、現代化

二、精舍弘法課程年輕化(含幼兒班、兒童班、青少年青少女課程)

三、佛教供眾飲食風格國際化、多元化、符合各年齡層需求

四、佛教音樂接軌現代當下水平並改良

五、積極培養新生代僧才

六、打造適合年輕新生代僧才修行的道場環境

七、積極攀緣各佛學院系統的教授師並打聽年輕僧才人脈

八、積極攀緣本身有吸引新生代僧才/居士的條件的魅力道場

九、積極攀緣稀有的年輕世代僧眾並挖角

以上第一項到第六項是資源多的大型道場、中型道場的標準作法,也實施很多年了。第七項到第九項是資源貧乏的小型道場的作法;本身沒有條件吸引新生代僧才就向外攀緣、物色、挖角。第七項到第九項的部分,我算經驗豐富。我這個半百之人擁有一張顏值介於18~30歲的超級娃娃臉,幾年下來遍聽各界挖角台詞,對於小道場的世代斷層焦慮第一線有相當了解。當然,那是基於著相衍生的嚴重誤解:我不年輕,不是沒工作經驗,不是沒執事歷練,不是沒收徒弟,不是沒有領眾經驗。與此相反,絕大多數出家前泡在愛情婚姻養兒育女人生裏的尼眾都遠比我單純,屬於雙重反差:關鍵在於婚姻淫欲生活與生育行為對人體健康重度磨損造成業報身示現老相,但其實不見得有豐沛的職場經驗或社會活動參與歷練。我從兒童期、青春期就開始在學校領眾,一路當種種幹部當到出家,觀察各路道場法師來挖角也蠻有意思。沒有半個人看得出來我是資深領眾老手,甚至還有人以為我是「才剃度沒幾年的小沙彌尼」,還擔心地問:「哎呀,師父啊,你是大學畢業來出家還是沒畢業就跑來出家?你出家的事爸爸媽媽知不知道?爸爸媽媽有沒有來看你?」

小道場攀緣佛學院教授師最主要的動機是渴望挖角年輕又有佛學底子的高階僧才人脈,不想要冒險找年紀太老、世俗習氣染污太重、完全沒有佛學基底的養老族,怕後繼無人、道場沒落。懂得替老年生(僧)活打算的人都在積極為道場找新世代人脈,至於在嚴重高齡老化的僧團尼團裏看不到未來希望的人就直接棄老從少、向外投靠有福報收到新生代僧才的僧團。

僧才這件事分成開源節流。開源要有剃度年輕世代的吸引力與實務運作,節流要有留住年輕僧才的修行環境與人事條件。那些都不是只光靠物質、金錢、財產、房子、車子就能辦得到(富裕的老法師很多,一樣飽受少子化困擾),要有可以吸引年輕人並留住年輕人的多元因緣條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