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洞地瓜葉」是指不用農藥或驅蟲藥,造型不完美且經常有蟲啃痕跡的有機地瓜葉,也可以指非經市場選購的自種地瓜葉。地瓜葉是台灣常見且廣受喜愛的日常青菜,小朋友可以從這裏開始學食品經濟學。
地瓜葉是我這一生第二次執行種植的經濟作物。第一次是幼稚園、小學的課後作業「種綠豆」;當時年紀小沒概念,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在衛生紙上養大綠豆芽,最後只能討救兵拜託我阿嬤幫我種。事隔多年後為何突然種地瓜葉?台灣的颱風季對一個為讀書考試與課後活動奔忙的大學生而言是比打怪更打怪的魔王關!
颱風只要影響台北市區且連日刮風下雨停課停班,前後至少會長達一至數週面臨「菜市場搶菜潮」。台北市是我國首都,而且具有依賴所有農業縣滋養的首都龐大都市人口。飲食供應平常好好的,保存期限很長的食品也好好的,但颱風季一到生鮮蔬果就驚驚漲。漲價是一回事,有沒有能耐頂著狂風暴雨積水冒險犯難出門採購是另一回事,大風大雨中足踏陣陣淹水浪花後搶不搶買得到所剩不多又漲價、遠自農業縣運來的珍貴蔬果?很難講。當年為了處理颱風季難題,我開始在陽台上種地瓜葉,當成觀賞花卉盆栽種:準備數個比地瓜大的花盆,買中意的地瓜品種泡水盤裏發根當成雅緻的室內植栽,等新的枝葉生長穩定後再正式移植進花盆裏,而且使用的是養花專用的植栽土。選用植栽土就不會有野外土壤裏的大量昆蟲、寄生蟲、蟲卵、植物病源菌。當時估算過,以單純一人份的川燙地瓜葉而言,種約三至四盆且定期修剪分枝的話,夠撐過颱風天。由於地瓜葉本身是很美觀的植物,縱使放任它攀爬下垂也頗具視覺美感,平日養在陽台順便養眼,長到枝蔓長度很長也當成「詩意情調」,等放到颱風天轉變為食物功能時其實已經累積足夠的份量。而且,跟菜市場買的新鮮蔬菜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根紮在盆的「農作物」,吃多少剪多少,不怕買太多塞爆冰箱冰到凍傷,更免於颱風季菜價波動的荷包傷害。
因此,單純就「地瓜葉」單一品項來說,實際上我也算是有逼近三十年種菜經驗的(都會陽台)小農,更對這三十年來地瓜葉菜價的無常變化很有感。
早期它非常廉價,一台斤十元、二十元在賣。後期被宣傳它的高營養價值與防癌抗癌排毒養生功效以後開始售價飆漲為一台斤至少三十元以上。直到這十年內刮起有機無農藥風潮,台北市的有機地瓜葉售價開始愈爬愈高,變成半台斤叫價約四十元,也就是包裝成約250公克一小把出售,相當於一台斤約八十元。那是大賣場或菜市場才有的便宜價;換成有品牌的生機食品連鎖店就遠遠不只,甚至可以一台斤叫出一百至兩百元。想想看,從一台斤十元到一台斤一、兩百元是何等飲食成本上揚幅度?至少十倍以上。當糧食成本、飲食成本上漲,食品業營運成本上揚,消費者外食成本增加,台北市的年輕上班族就第一線有感了,變成「月光吃土族」,算給師父聽:
早上上班吃小七。飲料加主食配一配,搭個水果或優格,三兩下八十元到一百元就噴掉了。
中午午休吃公司附近的店家或吃超商便當,亂吃也至少花八十、一百,認真吃就花一百五十元到兩百元。
晚上為省錢吃自己,通車回自己租屋處再簡單煮個一人鍋之類晚餐,或者再度光臨便宜的小吃店,可能一頓也吃掉五十元到一百元不等。
週休二日,一星期有五天的每日飲食支出約三百元,工作日的飲食成本至少一個月要六千元以上。非工作日可能要跟男女朋友約會或跟公司聚餐、跟朋友出遊,外食成本可能更高,額外光顧咖啡店、茶飲店、冰店、小吃店、夜市,放假日的飲食成本也至少一個月要六千元以上。就這樣,別的都不論,光「吃喝」就一個月占掉薪水一萬多元。現代人誰不養手機、電腦、網路?尤其是台北上班族,不可能不使用3C產品,這也要成本!最後,一個年輕的台北單身上班族每月月薪扣掉房租、水電瓦斯費、飲食費、通車費或汽機車油費與保養費、3C產品開銷,所剩無幾。基本工資生長速度遠遠比不上物價上漲與生活成本的增加,人生就變成月光、吃土、月光、吃土、月光、吃土、…… 到最後不敢結婚生育下一代。
但是,若都市上班族培養植栽嗜好,在陽台或書桌養一些可以在室內生長的可食用植物,除了能有效緩解颱風天的糧食問題,還可以改善月光吃土現象。舉實例,網路上的一人份地瓜葉食譜羅列的食材是地瓜葉500公克,也就是介於半台與一台斤之間。若500公克的一人份地瓜葉在台北市的傳統菜市場或超市大賣場、有機食品店選購,成本價約介於八十元到一百五十元不等。把地瓜葉當成觀賞植物種植的話能長期省下這筆支出;對盛產地瓜葉、售價相對便宜的農業縣可能還好,但是對於糧價相對昂貴的台北市都會區就會省年輕上班族不少錢。至少,我們這一代眼睜睜看著台北市一盤現炒川燙地瓜葉的行情從三十元漲到一百元,很能體會年輕族群在台北市工作外食的辛苦。那種辛苦不是老一代那種辛苦;那是不同世代、不同年代、不同因緣時節、不同社經環境所造就的不同版本辛苦。
小朋友們,加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