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6日 星期日

蛋不蛋有關係──台灣糕餅業的轉型故事


居士竭誠請客,拿著試吃用蛋塔:「難得出門,吃點不一樣的?」微笑拒絕,說明不吃有雞蛋成份的蛋塔,建議可以向澳洲進口某些糕餅業專用的替代品,能完全取代雞蛋,也不會造成烘培作品做不出來的災難──這麼專業的資訊是當年某位糕餅業老闆親授的。他為了擴大客戶群、網羅純素消費者,早在十多年前就從食材上改變,出國詢問、買回台灣與他的大廚共同努力實驗,最後成功地轉型。這一轉,解救了老店的月餅、喜餅、生日蛋糕等傳統糕餅市場,也不用考慮關店。

有遠見的老早就看準市場走向調整事業航道;始終不願改變的就原地不動等著被大環境因緣浪潮吞沒。市場時時刻刻在變動,食品市場更是如此。自然人與法人之間的消費力道本來就不對等──只有決定停止用嘴巴或鈔票投票,才有辦法以文化力道削弱法人的強勢力量。

就算90%的台灣人接受有雞蛋的蛋塔,也不見得真的都肯買它。從十多年前糕餅店老闆大吐苦水的經驗,早已知道不論加幾顆蛋也救不了市場。身為剩下的少數10%素食人口之一,面對滿坑滿谷的含蛋食品,到死以前都不吃也無所謂──哪怕是免費的也不想吃。就算沒有禽流感,養雞場也是虐雞場。母雞就像是雞族的孕婦,實在找不到任何理由去吃孕婦生下來的東西──哪怕那位不認識的孕婦的身份是一隻台灣母雞也一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