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有人提出台灣素食者約占人口 10% 的看法。根據這個推測數字統計,依此假設台灣是全球第三大的「素食區域」。
在台灣,會吃素(各種素食定義、範圍並不同)的人口有很多類型:佛教徒、一貫道道親、部分基督教或天主教徒、印度教徒、其他實踐素食的信徒、養生美容有機健康素食主義者、受醫囑限制葷食的病人、葷食過敏體質、……等,種類非常多元。
近幾十年來,一般而言公認全台灣約有 25% 人口是佛教徒。以吃素人口 10% 中再扣去非佛教徒的人口比例,表示在號稱四分之一人口為佛教徒(未受三皈依、只是拿香跟拜、佛道不分的民間信仰可能都被算進去了)的台灣,吃素的佛教徒很可能最多才占信徒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他三分之二的多數人為了配合家庭生活或職場應酬文化(不論是出於不得已或是本身的飲食喜好)依然維持肉食生活。
這樣的現象與台灣文化中根深蒂固的「酒家文化」不可分割。酒家文化是指飲酒食肉的生活方式。在台灣早期,男性拒絕酒肉不但易受批評為不像大人、不成熟、不懂人情世故,甚至還受貶低嘲笑「像女眾」。酒家文化對台灣影響很大;不僅是家庭生活品質與國民健康程度的問題,也在民間形成一股壓迫感相當大的次文化,逼使人們為了文化氛圍與群眾壓力而(超量)攝取酒肉--縱使非常虔誠、有道心、有善根的居士也可能為了世俗職涯而天天應酬,縱使心中百般不願意,卻深怕堅持無酒肉的健康生活方式會丟掉生意。不少應付酒肉宴席的人內心並不快樂,只是把這份不快樂與被強迫的無奈藏在心裏,不敢對人據實以告。在酒家文化的長期惡法壓力下多了很多不快樂又多病的台灣人,也多了很多原本可以更長壽卻不幸英年早逝的人才。
以宗教善法在台灣的興盛、各類宗教信徒總人口比例之高,迄今素食者卻僅占人口 10% 之少,酒家文化扮演了相當重要的文化抗衡角色。從現實職場以觀,目前台灣職場很少能像歐美那樣發展出素食者友善的環境:尊重少數人的飲食選擇,不歧視素食者,不施壓逼食葷食,不在日常對話中譏評嘲諷素食族群,甚至在工作相關的細節上處處留意要尊重不同員工的飲食需要,創造出相當友善的素食職場環境。這方面要靠民間基層主動的文化薰習與共識養成,不是光張貼標語教條就能產生成效。
做人不一定非要一輩子在酒家文化裏討生活。台灣,加油!
(後記:早年曾走走看看各類職場,發現文、理、醫、工、法、政、商各行各業都一樣淪陷在酒家文化,了無出期。拒絕酒肉者很容易會被職場中的長官、同事、顧客勸退,彷彿職場人際關係完全不是以精神品質、工作理念或共事狀況為基石,而是以能不能天天共坐一桌飲酒食肉為評判標準。當年觀察到台灣職場現實因緣如此,深覺除了出家以外別的三百六十四行全都不適合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