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2日 星期二

法集要頌經沙門品


斷漏降伏他,離欲名梵行,不犯牟尼戒,無一願不滿。
行力若緩慢,作善與不善,梵行不清淨,不獲於大果。
所有緩慢業,劣意盡除之,修習清淨行,獲果盡無餘。
譬如執利劍,執緩則傷手,沙門不禁制,地獄縛牽引。
又如執利劍,執緊不傷手,沙門禁制戒,漸近涅槃路。
難曉則難了,沙門少智慧,諸想多擾亂,愚者致苦惱。
沙門為何行?如意不自禁,步步數黏著,但隨思想走。
學難捨罪難,居在家亦難,會止同利難,艱難不過是。
袈裟在肩披,為惡不捐棄,常念行惡者,斯則墮惡道。
畏罪懷驚懼,假名為沙門,身披僧伽胝,如刳娑羅皮。
所謂長老者,不必以耆年,形熟鬢髮白,愚憃不知罪。
能知罪福者,身淨修梵行,明遠純清潔,是名為長老。
所謂沙門者,不必剃鬚髮,妄語多貪愛,有欲如凡夫。
世稱名沙門,汝亦言沙門,形服似沙門,譬如鶴伺魚。
如離實不離,袈裟除不除,持鉢實不持,非俗非沙門。
所言沙門者,消除窣兔羅,守護微細愆,是名真梵行。
所言沙門者,息心滅意想,穢垢盡消除,故說為出家。

《法集要頌經沙門品》

************************************************

古印度是一個哲學思潮風行、修行選項豐富的社會,視離家修行為日常人生選項,不以為怪。以當時的時空背景,佛陀在九十六種外道(絕大多數也離家過修行生活)興盛的古代社會出家修行並非特異獨行,唯身份貴為王儲而受王族百般阻礙而已。在古印度的當下,離家修行是相當司空見慣的社會現象。

佛陀示現涅槃以後,時值像法、末法,眾生崇修行者寡、尚五欲者眾,再加上東方香火文化/無視生物學理上的環境負荷承載量的人口爆炸現實/兩次世界大戰後鼓勵以情慾取代戰爭的時尚等文化思想催化,離家修行風氣大減,法脈時有斷層危機,但「身出家或心出家」、「出世俗家或出三界家」、「出煩惱家或出無明家」、「離世或出世或入世」等議題反而淪為常見的修行戲論。

論實相、論心性,本即不落出家在家二相對待分別。十方三世諸佛均現大沙門身、出家莊嚴相故,僧相表法「正法住世」,公示法脈傳承。爭相何用?若迷,無論僧俗二相俱墮;若悟,超佛越祖明心見性,誰落表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