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四十八》
行者先以不淨、無常、苦、空、無我等智慧觀內身,不得是身好相:若淨相,若常相,若樂,若我,若實。內既不得,復觀外身,求淨、常、我、樂、實亦不可得。若不得便生疑:「我觀內時,於外或錯;觀外時,於內或錯。」今內外一時俱觀,亦不可得。是時心得正定,知是身不淨、無常、苦、空、無我,如病、如癰、如瘡,九孔流穢,是為行廁;不久破壞、離散、盡滅、死相;常有飢渴、寒熱、鞭杖、繫閉,罵詈、毀呰、老病等諸苦常圍遶,不得自在。內空無主,亦無知者、見者,作者、受者,但空諸法因緣和合而有,自生自滅,無所繫屬,猶如草木,是故內外俱觀。
《大智度論卷第四十八》
身雖安詳,內有種種惡覺觀,破亂其心;以是故,說安那波那十六分以防覺觀。安那般那義,如先說。身既安詳,心無錯亂,然後行不淨觀,安隱牢固。若先行不淨觀,狂心錯亂故,不淨反作淨相。佛法中,此二法名甘露初門。
《大智度論卷第四十八》
不淨觀者,所謂菩薩摩訶薩觀身如草木瓦石無異。
《大智度論卷第四十八》
初觀三十六物,死屍膖脹,一日至五日,是不淨觀。鳥獸來食,乃至與土同色,是無常觀。是中求我、我所不可得,如先說「因緣生,不自在故」,是非我觀。觀身相如此,無一可樂;若有著者,則生憂苦,是名苦觀。
《大智度論卷第四十八》
菩薩摩訶薩摩訶衍,所謂十念。何等十?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捨、念天、念滅、念出入息、念身、念死。須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摩訶衍,以不可得故。
《大智度論卷第四十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